专题1中国古代封建主义中央集权选择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1,隋唐之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B,察举制的完备C,三省六部制的确立D,科举制的推行2,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继承制原则的是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即位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地长孙即位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即位3.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B.扩大了统治基础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D.实现了选贤任能4.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5.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6..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应了①维护国家统一的需要②自然经济存在的需要③保护地主土地制度的需要④推动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7.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是A.中央机构的设置上B.地方制度上C.皇帝权力上D.根本目的上8.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最突出的特点是A.极力提高皇权B.竭力削弱相权C.削弱将帅权力D.削弱地方权力9.宋元时期的最高行政机构分别是A.中书省和枢密院B.中书门下和中书省C.参知政事和平章政事D.枢密院和宣政院10.唐宋削弱相权以加强皇权,其共同策略之一是A.确立和完善三省六部制B.分割宰相权力C.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D.以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11..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的变化表明A.皇权专制日益得到强化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加剧C.相权重新得以恢复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得以调和12.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之一下列哪些举措是为了分割相权1秦设御史大夫2唐设三省六部3北宋设参知政事4清设议政王大臣会议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制”,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员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咸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14..下列人物对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产生或发展起过积极作用的是①商鞅②韩非子③秦始皇④汉武帝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5.有关汉初封国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汉初开始就长期存在B.王国严格受朝廷节制,权力弱小C.封国分王国和侯国两级D.侯国直属朝廷,不受所在郡管辖16.西周的分封制和西汉初年的王国分封制:A.都使疆域得到了拓展B.都是封建君主专制的产物C.都是为了巩固统治的需要D.都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化而瓦解17.贞观年间,唐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A.尚书-中书-门下B.中书-门下-尚书C.尚书-门下-中书D.门下-中书-尚书18.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义是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19.明太祖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最重要的一项措施是A.废除丞相B.设厂卫特务机构C.八股取士D.地方设三司20.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21..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元朝实行行省制度的共同目的是A,加强对人民控制B,完善政治制度C,更有效的控制广阔的疆域D,巩固本朝统治22..下列有关秦朝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B.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D.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23.秦朝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需要,主要在于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24.下列叙述中,不属于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威胁的事件或现象是A.儒生攻击郡县制B.刘邦分封同姓王C.汉武帝颁布“推恩令”D.豪强地主把持政权25.秦始皇下令“焚书”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秦始皇个性极其暴虐B.秦始皇视传统文化为统治障碍C.秦朝统治严重残暴D.君主专制扩展到思想文化领域26.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加强之所以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是因为①它对维护社会安危已不起作用②它妨碍科学技术进步③它对社会经济发展已不起作用④它导致了人们对世界的无知A②④B①②C③④D②③27.唐朝前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选拔官吏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④28.隋唐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制度,其积极意义在于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有利于选拔人才,保证政治清明C.加强了皇权D.中央机构有了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了工作效率29.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期消极因素逐渐增大,主要在于A.激化了阶级矛盾B.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C.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斗争激烈D.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30.“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31.宗法制的实行使西周的政治制度具有浓重的A.神权色彩B.血缘色彩C.平等色彩D.民主色彩32.下列是对右图铜权[注:权身刻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统一度量衡的诏文和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诏文]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这是全国通用的标准衡器B.采用皇帝世系纪年法C.反映了国内市场开始走向统一D.权身诏文由太尉起草33.杨家将的故事是根据宋太宗时期西路军副帅杨业的故事改编的杨业是前方作战的将军,本应该具有较大的自由权,但却受到皇帝.正帅和监军等多方面的制约只能绝对服从不得应变,最后战死沙场除了以上的制约,他还受到谁的制约?A.丞相B.知州C.枢密使D.通判34.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汉代宰相位高权重B.唐代宰相权力下降C.宰相数量逐渐增加D.皇权不断加强35.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年,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镈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给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意见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参知政事36.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的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制度的创新.成熟与完善”,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A.它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37.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举制作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禁止世家大族子弟入朝做官B.调整了统治集团内部关系C.为各阶层的读书人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D.忽视实际性学问,降低了官员文化素质38.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39.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40.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41.明初中央“设五府.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罢设丞相,缓和君臣矛盾B.各机构平等,避免权力集中C.各部权力分明,提高效率D.强化君主专制42.明初撤销中书省及丞相官制,皇帝秘书班子内阁的地位上升,主要反映了A.中央政府提高工作效率B.文臣的地位开始提高C.君主专制统治大大加强D.科举制度不断发展43.《明史》载:“内阁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唐宰辅,特不居丞相名耳!”这句话指的是A.明朝的内阁就是丞相B.明朝宰相虽无其名却有其实C.明朝内阁承担了宰相的职能D.明朝的宰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44.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45.清代军机处“名不师古,……但军国大计,罔不总揽”成为皇权加强重要标志,这是因为军机处设置A.与议政王大臣会议互相配合,提高了行政效B.实现了皇帝“票拟”和“批红”的设想C.取代了丞相,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D.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1-5DCCDC6-10DBDBB11-15ACDAB16-20CBDAA21-25DDDCD26-30DDDDC31-35BDCDB36-40ACADC41-45DCBCD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