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概论唐智松教授专题1:教育学的内涵与范式一、教育学的概念二、教育学的学理三、教育学的范式一、教育学的概念㈠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研究“教育现象”说==“教育现象”中只有被关注的、具有研究价值的部分才是研究对象。●研究“教育事实”说==“教育事实”中只有哪些被认为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事实才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规律”说==“教育规律”是教育学研究的目的,而不是教育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教育问题”说==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已经意识到的现代教育问题,是反映教育事实与价值期望之间矛盾的问题。还有趋向综合:●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总结教育经验的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从上述关于教育学是什么中包含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总结: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在教育事实、教育现象、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基于研究价值与条件的可能,从教育问题(理想与矛盾的差距)入手,探讨教育的或然性联系。㈡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事实、总结教育经验的科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总结:结合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对“教育学”的概念规定:“教育学”是在教育事实存在、教育现象观察基础上,以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研究指向)、探讨如何培养人才的科学(研究目标与性质)”。二、教育学的学理㈠教育学学理的内容A教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涉及: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与定义、教育学的学科基础与学科性质、教育学的研究范式与价值;B教育的基本问题----主要涉及:教育起源与发展、教育的概念与本质、教育的要素与属性、教育的功能与价值;C教育的基本关系----主要涉及: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包括人发展的内涵、动力、身心特点及其教育制约性、影响人发展的因素)、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社会人口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宗教等因素对教育的影响、教育对社会这些因素及其发展的影响两个方面);D教育目的论----主要涉及:教育目的的概念与历史发展、教育的功能与依据、教育的类型与当代发展、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与实践;E教育主体论----主要探讨:教师的性质与定位、教师的资格与专业发展,学生的内涵与地位、权利;以及师生关系;F教育客体论----主要包括:教育内容的定义与历史发展、课程的概念与特点、课程的类型、课程的设计与实施;G教育控制论----主要涉及:国家教育行政、学校教育管理、学制结构分析、校本管理、班级管理。㈡教育学学理的视野第一、德国式教育学代表:以早期的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1946年出版的《教育学概论》为代表。特点:德国式教育学体系具有明显的国家主义教育思想倾向,强调道德教育、纪律与管理。资料链接: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纲目A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多方面的兴趣;B教育管理:论述教育管理的必要性与基本方法;C教育内容:从多方面兴趣引出教育的内容范畴;D教育过程:论述教学过程论,总结“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的教学阶段。E道德形成:探讨如何通过教育形成儿童的品德、性格。第二、美国式教育学代表: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以及桑代克和盖茨的《教育之基本原理》为代表。特点:美国式教育学“学理”体系以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突出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不甚重视/不拘束于教育学的“学理”体系)。资料链接:杜威教育理论的实质A教育目的论:教育没有外在的目的,教育是为促进儿童生长(“教育即生长”);B教育方法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通过典型的学校生活来促进儿童经验的获得与优化。C学习方法论:“从做中学”---在典型的学校生活中感受过程与获得经验。第三、苏联式教育学代表:以苏联著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家凯洛夫的《教育学》为代表。特点:苏联式教育学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理论基础;内容涉及教育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等学校工作主要内容(教育政策学);突出教育的社会性,特别是阶级性、历史性。资料链接:凯洛夫教育学的范畴A教育原理:辩证唯物下探讨教育本质与属性、功能与价值、学科性质问题;B教学理论: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界定教学的本质与功能(特殊认识过程);C德育理论:集中探讨社会主义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内容、原则与方法。D学校管理:民主集中制思想为指导,探讨教育行政与学校管理等问题。三、教育学的范式提问:●什么是教育学范式?●教育学范式发展的动向是什么?㈠教育学范式的内涵库恩(T.Kuhn)解释“范式”:A哲学层面:指一个科学家集团共同拥有的信念(核心是价值概念);B科学层面:指科学共同体在某一专业或学科具体问题上所达成的理论模式和解决问题的框架,或者说是理论体系、研究规则和方法的结构模式。结论:教育学的研究范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包括了:A教育学研究的价值取向:代表谁的利益说话?B教育学研究的基本理念:反映科学理性/价值实用/宗教情感?C教育学研究的方式或方法:文献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调查法、实验法、叙事法?2、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当前教育学研究范式的趋势第一、研究思维的转向==教育科学研究中近年来出现了如下的研究思维转变:A二元对立---多元并且存B实体思维---关系思维C还原思维----整体思维D线性思维----非线性思维第二、研究理念的多元==表现对科学理性、价值实用、宗教情感的不同理念的追求。其中,人文化是一个重要表现:从“传统的哲学思辩----现代的科学实证----当前的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中,强调人文性特点。第三、价值取向的多态==研究者站在不同立场、代表不同群体/阶层的教育利益诉求;其中,后现代取向是一个重要表现:基于后现代主义思潮,从后现代视角反思、批判“现代性教育”,重视差异、尊重个性、取向多元。第四、研究方法的多元一是实证化:传统的哲学思辨模式受到了挑战,人们对教育科学性的怀疑主要集中在教育学的实证性上,加强教育的实证性研究是必然转向:数学统计、社会调查、心理实验、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测量等具有实证性的技术运用于教育科学研究。二是多学科:分别从人类学、历史学、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不同角度揭示教育问题;特别近年来从生态学、文化学视角为热潮。三是综合化:将数理科学、系统科学、哲社会科学等综合运用,出现诸如“哲学-科学-艺术”的综合方法;“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结合”的方法等。㈢建构中国式教育学第一、教育学的中国化过程阶段一:学习德国的教育学---通过日本的途径学习西方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旧三中心”教育学说);阶段二:学习美欧教育学---因留学美国而直接向学习美国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对象是杜威的教育理论(即“新三中心”教育学说);阶段三:学习苏联教育学----社会主义初期全面模仿、移植苏联教育学理论,主要是凯洛夫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理论;阶段四:社会主义教育学的探索----探索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中国教育理论。总结:中国教育学是先后在日、美、欧教育理论的引入、套用,改造、借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二、中国教育学的现状教育理论的现状:深受苏联教育学理论“一边倒”影响,各种教育学著作体系存在浓厚的苏联教育学体系色彩。教育实践的现状:受“主静”传统文化、赫尔巴特教育思想最先传入影响,教育实践总表现出现强烈的“旧三中心”(课堂、教师、教材/内容)色彩;问题思考: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教育学的学理包括哪些内容?3、教育学研究范式的发展趋势?4、教育学中国化的历程是什么?本章参考书籍南京师大教育系:《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大象出版社;郑金洲:《教育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全国十二所师大合编:《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