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②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③“文化大革命”;④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⑤“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①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②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③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一、新中国三大新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建立:1954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2)地位: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3)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建立: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2)发展:1956年,中共中央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职能①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②1954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4)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2)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3)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1954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4)作用①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②对实现民族平等、保证祖国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产生了深远影响。③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二、“文革”破坏及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四大成就1.“文化大革命”(1)原因①党内“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②毛泽东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想通过“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③林彪、江青等野心家利用毛泽东的错误,推波助澜。(2)对民主与法制的破坏: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刘少奇冤案。2.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四大成就(1)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坚决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会后,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全面展开。(2)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3)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颁布了1982年宪法,并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年,被正式写入宪法。(4)基层民主选举①法律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②成就:村委会、居委会干部由上级政府任命改为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在农村,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的村民自治不断扩展。③意义: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依法治国”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理论(1)含义: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2)形成: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全面阐述。2.实践(1)香港、澳门的回归。洗刷了民族的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①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②阻碍:“台独”势力,国际反华势力。四、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1)背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抗,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2)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3)成就:新中国成立第一年与17个国家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亚非万隆会议。2.20世纪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①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作用加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②标志:1971年第26届联合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③意义: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外交胜利,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2)中美关系正常化①条件: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受到苏联威胁。②标志:1972年尼克松访华,于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③发展:1979年元旦,中美两国正式建交。(3)中日邦交正常化: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建交。3.改革开放以来(1)政策:不结盟、对外开放。(2)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3)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参加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考点1、关注大国关系——中美关系例1、(2013·安徽高考)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B.中美两国仍然相互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答案】C【方法技巧】“抓”——关键词,“明”——材料主旨,“知”——命题立意关键词是解答历史选择题最重要的求答方向,抓住关键词,明确命题立意,对于解答选择题十分重要。一般情况下,每道选择题的关键词大多在题干的最后一句话或者材料关键信息中。从题型角度看,可分为:(1)表述型:表述型关键词有“表现在”、“体现”等;评价型关键词有“表明”、“反映了”;概念型关键词有“标志是”、“内容是”、“性(本)质是”、“特点有”等。(2)因果型:常用关键性词语为“原因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背景是”等。(3)材料型:涉及时间、概念、地点、人物等关键词;从材料信息角度看,有“材料表明”、“说明”、“体现”、“反映”等。(4)逆向型:其关键词有“不正确的是”、“不包括”、“不属于”、“错误的是”等。(5)目的型:其关键词主要有“主要目的是”、“目的是”等。【变式探究】(2013·江苏高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答案】D【方法技巧】二战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形成原因(1)第一阶段(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主要原因:美国推行反共、反社会主义和反人民民主国家的全球霸权政策。期间,支持蒋介石反共内战、侵朝、入侵台湾海峡。(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中美关系走向缓和,最终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并正式建交。原因:美国侵越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相互削弱并处于劣势,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美国霸权政策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中国得到世界人民特别是第三世界各国人民的支持。(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时而紧张,时而缓和。主要原因:美国“和平演变”在东欧、苏联得逞,使之加紧对中国的“和平演变”,不断制造矛盾和摩擦,这是由其本质决定的;由于我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际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中美经济交流日益增长;再加上台湾问题、人权问题、经济磨擦等分歧和矛盾的存在。考点2、深度理解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本质特点例2、(2013·上海高考)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国家,这是因为()①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②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时代。③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等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第③项为三大改造时期的内容,《共同纲领》中并没有规定。故凡含有此项的均不对,A、B、C三项均可排除。【答案】D【方法技巧】此题为典型的史实识记型选择题,解答此类试题第一步,审题干和备选项,找出其中的历史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现象等,并确定知识范围(古代史、近代史还是现代史,政治、经济还是思想文化等);第二步,根据确定的范围与类别,调动所学与题目范围和类别一致的知识,对比确定哪一具体知识符合题干或备选项的要求。【变式探究】(2013·北京高考)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A【方法技巧】用“五四三二一”深度理解现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五”指五大特点:(1)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2)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3)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4)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5)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四”指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村民自治制度)。“三”指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挫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二”指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指一大本质:新型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考点3、不变的外交原则,不断调整的外交政策例3、(2013·广东高考)下示材料说明当时()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毛泽东A.中美关系已经实现正常化B.中国已有反霸统一战线构想C.中国积极参与不结盟运动D.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答案】B【特别提醒】新中国外交的五大基本特点(1)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和不变的原则。(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4)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立足点。(5)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六十多年来,我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既是独立自主的,又是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的。例1、(2013·大纲全国高考,节选)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二1950年,中国与苏联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及其相关协定,规定:“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苏联解体后,中俄关系从“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