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简述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及主要热点问题答: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总体来说,目前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比如中俄边界线正式划定,中越陆地边界线的划定,中日关系改善,中日韩首脑会晤实现机制化等等,可以说是处在以说正处于历史上周边安全比较好的时期。此外,在共同应对金融危机、能源合作、东南亚次区域合作等方面,也都取得了进展。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如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和南中国海主权争端等“热点”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一些不稳定因素。一、台海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对外关系中最敏感的问题,成为中国周边的一个热点问题。2008年5月20日,台湾地区新当选领导人马英九正式宣誓就职。这意味着台海关系走进一个新纪元,台湾正式开启马英九时代。马英九主张一中,不支持法理台独,在两岸关系上主张理性务实开放,这比陈水扁时代的“急独”有了一些进步,目前两岸关系正在稳步发展,因此马英九提出一系列关于两岸经贸往来的开放政策主张。在经济领域,两岸已经达成某些成果,诸如周末两岸包机及定期班机、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开放人民币在岛内兑换、放宽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开放陆资进岛等等,营造出开放与自信的氛围。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马英九政府并没有放弃武力据统的想法,仍然还在向美国购买先进的武器。而且由于台湾地区政府政策的连贯性也值得怀疑。另外,在国际上,美日等国不会放弃这个遏制中国崛起的机会,会在台海问题上频频制造麻烦。所以我国的对台战略首先要坚持以政治手段促统一,应在和平统一的旗帜下,继续推进两岸政治谈判,拓展两岸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一个中国”的国际共识。同时要以军事手段反台独,中国政府努力谋求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要使美日及台独分子得到明白无误的信息:统一台湾是中国最根本的地缘战略利益所在,迫不得已时,中国将毫不含糊地使用武力。因为中国有决心、有能力、有责任维护台海稳定,并实现两岸统一。二、领土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领土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战争、印巴之争、中印争端、柬埔寨问题等等;V型线的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领土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核问题、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这两条线都*近中国的陆域和海域,而且一部分争端直接涉及中国的安全。在这些领土问题中,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南中国海之争,中印争端可谓是我国是我国目前的棘手问题。日本处心积虑,已经为划界已准备了数十年。2008年11月12日,日本就向联合国提交了划界申请,要求获得包括与我国存在争议的冲之鸟礁在内的74万平方公里外大陆架。据说,日本已为此准备了20多年的时间。东盟各国为了非法占有我国的南沙群岛,已经如火如荼地进行各种准备。在越南,军方力挺海洋调查。在越南军方的支持下,越南外交部、自然资源和环境部、海洋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院等机构,顺利完成了南海群岛的海洋调查,最近又从俄罗斯最近一口气购入6艘基洛级潜艇,准备武力抗拒我国收复南沙群岛。菲律宾于2009年3月10日由其总统签署《领海基线法》,将中国的南沙部分岛礁和黄岩岛划入菲领土,并做好了长期占据的准备。中印争端历史悠久,最近印度在其实际控制线一方频频制造事端,对中国进行挑衅。我国对待这些国家无赖行径的策略可以为,一方面,继续奉行睦邻友好,和谐外交政策。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不轻启战端。另一方面,在时刻准备着用武力来保护我国的神圣领土,我们不希望打仗,但也不怕打仗。尤其是现在周边局势复杂,我们更加不能沉浸在和平的环境中而丧失打狼的本领。此外,印巴之争、阿富汗战争、朝核问题等问题,我国发挥了劝和促谈的重要作用,有关立场和主张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好评。特别是朝核问题中,我国促成中美朝三方会谈和中美朝韩俄日六方会谈,为地区的和平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未来应该保持这种态势,并不断发展。三、极端势力等非传统威胁历来,亚洲都不是恐怖主义的禁区,抛开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反恐战争不谈,早东南亚,南亚,恐怖袭击此起彼伏。在我国周边,存在着很多不安定因素。2008年印度的孟买恐怖袭击案,巴基斯坦的多起自杀式袭击,这些极端势力,如民族分裂主义、国际恐怖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不仅给领国带来了危害,而且还将其带入我国境内,如境外极端势力中的“基地”组织对中国边睡地区的渗透和支持境内“东突”组织的破坏活动。另外,一些非传统国土安全威胁,如海盗、毒品交易、跨国犯罪等,使得我国不得不面临新的安全挑战。如制贩毒品、非法走私等。由于与“金三角”、“金新月”等境外毒源地接壤,中国的毒品走私屡禁不绝。索马里海盗现在更是猖獗。面对这些威胁,我国可以一方面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由于许多非传统安全问题具有扩展性和跨国性特点,很难说单是针对某一个国家的,是对全人类的威胁和挑战。应对这样的威胁单一个国际的力量是难以奏效的,没有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是不行的。因此加强国家间的对话与协作,并使其机制化、规范化,建立防范和解决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安全新体系,是国际社会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念,构建中国非传统安全新战略。即以往以军事为主的国家安全战略正悄然转向以经济、科技、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综合安全战略。既要考虑历史因素,也要考虑现实因素;既要考虑国内因素,更要考虑国外因素;这既是中国的内政,也是中国外交的重要部分。综上所述,目前是建国以来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比较好的时期。但也应看到,目前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在未来,我们需密切注视未来我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做到防患于未然。二东南亚在中国崛起中的地位与作用东南亚国家联盟的成员国对于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感到喜忧参半,希望与恐惧并存。他们惧怕中国有朝一日会重新控制整个东亚地区,但是也把中国当作了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又一部发动机。为什么怀有恐惧呢?是因为惧怕中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世贸组织成员的资格会抢走东盟国家在欧美以及日本的出口市场份额,也是因为惧怕中国会从东盟国家的手中夺走国际上的直接投资。为什么怀有希望呢?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能力以及拥有13亿消费者的国内市场将会成为东亚地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所在,而与此同时,日本经济则仍然持续着十年以来的萎靡不振。东盟国家一方面在紧密地注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转型和崛起,而另一方面,他们自己又在为了恢复1997年经济危机之前的强势增长而奋斗不已。东盟国家的恐惧感来自于中国经济的绝对规模和增长速率。而如果印度经济在未来的时期内能够重现中国经济的辉煌的话,这些国家也会产生相同的恐惧感。面对东盟国家的忧虑,中国政府提出与东盟合作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为那些欠发达的成员国提供帮助,希望以此来减轻其他国家的成见。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中国游客给东盟国家旅游业带来繁荣以及人民币的长期坚挺为区域货币汇率的稳定作出贡献。中国究竟是一个威胁还是一个机遇,取决于中国经济与单个东盟国家的经济之间究竟是相辅相成,还是尖锐竞争;取决于东盟国家是否能够克服恐惧心理,有效地利用各个机遇。乍一看来,中国目前1000美元的人均GDP值与东南亚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水平几近相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也许可以算做是这些国家的竞争对手。但是,判断中国是否是竞争对手所依据的事实要复杂得多。中国国内实际上包含了各种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一方面,中国上海的周围地区拥有高端而精密的产业;而另一方面,其西部内陆地区的经济还相当地原始、落后。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很注重利用国内已开发地区和未开发地区之间的互补作用。如果一项产业在中国的发达地区失去了它的竞争力的话,它不需要离开中国而仅仅向西部的欠发达地区移动,便可以重新焕发活力。判断中国是否竞争对手的另一个不确定因素便是中国经济快速的转型。目前,中国仍然只是在劳动密集型产业领域内具有相对较强的竞争力--比如说纺织品、服装、玩具、鞋帽等等。但是中国经济的发展范围每天都在扩大,就会涉足电子产品领域,也许,还会在更高端的产品领域内占得一席之地。尽管东南亚国家害怕中国会从东盟手里夺走国外直接投资,但是,与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相比,它所吸引到的直接投资数量并不为过。东南亚国家需要从自身找原因。随着世贸组织的顺利加入、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基础结构的优化,中国的投资环境将得到进一步的改善。然而与此同时,由于东南亚国家仍未从1997年的经济危机中完全恢复过来,并且一些国家的国内政局和社会还处在一片混乱当中,所以投资者当然会认为在东南亚做生意有着更大的风险。同时,越来越多的日本公司计划投资中国,部分地是出于看风使舵的动机。要是你的竞争者纷纷投资中国,你就会觉得,你要是不这样做的话就会丧失机会。这样的趋势也许会在未来的几年中有增无减。无论怎样,东盟国家都有潜力以又一个机会的身份,吸引到投资者。把鸡蛋都放在'中国篮子'里的做法,本身就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东盟国家对自己的定位在于,他们应该告诉投资者分散你的投资危险性--在中国投资,但是也别忘了东盟。毕竟日本在东南亚国家的投资历史要比对华投资的历史长得多,而且利润率也很高。一些在中国的国外投资者直到目前还在苦苦为赢利而奋斗。最后,究竟东盟国家是应该通过增加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联系,来彻底地依赖于中国这个新的增长动力呢;还是应该偏执于国外投资和出口市场份额的流失而把中国看作是威胁呢?东盟国家和中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增长很快--其增长率在2002年甚至超过了30%,但是日本仍然是东盟国家最主要的出口市场。中国对东盟地区的投资力度也许还不能与日本以及欧美相提并论,但是却有望不断增长。中国政府也制定了种种政策来鼓励国内的大型企业走向全球。中国2000年提出的与东盟进行全面经济合作的建议,在两年之后造就了一个框架协议的诞生,这个建议也被双方认为不仅及时,而且互利。中国此举既有政治上的考虑,又有经济上的考虑。中国希望与它的邻居在其南方国界附近和睦相处,另外,与东盟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有助于提高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影响力,以平衡日本和美国在该地区的力量介入。从经济意义上来说,拥有5亿消费者的东盟市场并不是那么地不重要,同时,中国也越来越把东盟国家看作是其工业原材料、原油等商品的供应地,这些商品的供应对其工业增长动力的加强大有裨益。东盟国家正在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力而苦苦奋斗,他们把目光转向了中国,希望中国能够成为新的市场、新的旅游业增长点以及新的投资源,中国被看作是新的增长动力,这是因为日本已经失去了经济上的地区拉动力,而且东盟国家已经不能够在仅仅依靠日本了。他们需要下一个增长发动机。当然,忧虑会缠绕着东盟国家不放。向中国商品--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商品--敞开自己的国内市场,需要东盟各个国家对自身做出相当大的调整,实际上,中国对于东南亚来讲是一个潜在的福音,它敲响了全球化的钟声。三马汉的海权理论及其现实意义1890年,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年~1783年)》出版,对“海权”这一“邦国强大之术”进行历史梳理和理论总结,明确提出“海上力量决定国家力量,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成为世界强国”。马汉的“海权”理论带给世界的不仅是一项海军战略,更是一项追求民族强盛的国家政策。他的这一对海权与国家命运之间紧密关系的论述也成为至理名言,海权牢固确立了其作为国家在世界上安身立命的重要依凭的地位。按照马汉的观点,影响一个国家海上实力的主要因素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特征、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众特征、政府特征等六大要素。在这六大要素中,地理位置对于一个国家的战略形势是至关重要的。“海洋地理”是海权形成的客观基础,是海权和海上力量发挥效率的主要决定因素。有的国家,是天然的海洋国家,依靠海洋维持生存或对外联系,有利于通过海洋集结力量和进入大洋,处于海洋地理的有利地位。有的国家,海岸线很短、海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