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绪论(选学)生物科学: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即研究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分类、遗传和变异、进化、生态的的科学。研究对象: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一、生物的基本特征第一,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1、物质基础:蛋白质、核酸是生物体的基本组成物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命体现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绝大多数生物体的遗传信息都存在于脱氧核糖核酸(DNA)上。2、结构基础:任何生物体都有严整的结构。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芯子构成,可以在宿主细胞内增殖。第二,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同化作用:生物不断地从外界摄取物质和能量,经过一系列的过程转变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并且储存能量。异化作用:生物不断地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物质,释放能量,并把产生的代谢终产物排出体外。新陈代谢是生物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第三,生物体都有应激性。应激性: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对外界刺激发生反应的过程。是一种动态反应,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发生的反应。是应激性的一种表现形式,隶属于应激性。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很长时间完成。应激性结果使生物适应环境,是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有些适应性可通过遗传传给子代,并非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后就能产生的,这与应激性不同。eg,北极熊的白色,绿草中的蚱蜢呈绿色。遗传性:是指亲代性状通过遗传物质传给后代的能力,也是指生物体要求的一定的生长发育条件,并对生活条件有一定反应的特性。生物体表现出来的应激性、反射和适应性最终是由遗传性决定的。第四,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1、生长:a、代谢方面:青年:同化异化→生长。成年:同化=异化,若同化异化→发福。老年:同化=异化,只是新陈代谢速度缓慢。病理:同化异化,不能长期如此,会危及生命。减肥:使同化异化,才能真正达到减肥的目的。b、结构方面:细胞数量的增加→细胞分裂。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生长。2、发育:在生长的基础上,生物体形态、结构、功能的变化,最终成为一个性成熟的个体,然后经衰老死亡。生长与发育同时进行,生长是发育的基础。3、生殖:性成熟的生物体能产生后代,使个体数目增多,种族得以绵延。保证生命的连续性。第五,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上下代间特性相同或相似。使物种基本保持稳定。变异:上下代间或同代间特性存在差异。使物种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种。第六,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结构→功能→适应一定的环境,影响二、生物科学的发展1、描述性生物科学阶段(19世纪以前)以描述为主,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积累资料。1665年,英国学者,虎克,自制显微镜(40—140倍),观察栎树皮的薄片,拉丁文cellar,类似蜂巢的小室。此后,荷兰学者,列文虎克,,用较好显微镜观察许多活细胞与原生动物。1775年,瑞典科学家,林奈,《自然界系统》,对现代分类学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体。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科学地阐述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注:恩格斯把“细胞学说”、“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2、实验生物学阶段(19世纪中后期—20世纪30年代)用实验手段和理化技术考察生命过程,研究分析生命活动的规律。1865年,奥地利,神父孟德尔,《植物杂交试验》,揭示遗传单位为遗传因子(现代遗传学称基因),两个遗传的基本规律: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但当时未被重视,直到1900年,才被重新提出认可。3、分子生物学阶段(20世纪30年代)主要研究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第一次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共同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三、当代生物科学的新进展1、微观方面—分子水平生物工程:工程技术应用于生物材料的加工或改造。eg、医药方面:乙肝疫苗,抗病毒干扰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方面:抗病毒,抗虫农作物,转基因动植物,二系法杂交水稻。开发能源、环境保护:石油草、超级细菌。人类基因组计划:1990年,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中国,我国承担1%研究任务,2002年基因组测序工程基本完成,基因数目预计3.4~3.5万之间,21世纪侧重弄清人类基因结构及相关功能。2、宏观方面—生态学的研究生态学: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1)人类社会面临的生态问题: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粮食危机等。(2)人类的目标:运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原理,谋求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eg、生态村、生态农场、生态林场。四、学习高中生物课的要求和方法1方法:(1)重在理解,勤于思考。(2)认真进行观察和实验。(3)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2要求:通过高中生物课的学习,掌握关于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知识,并能将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等方面应用。考点一生命的物质基础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1生物体内的常见元素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常见的主要有20多种。最基本的元素:C基本元素:CHON主要元素:CHONPS大量元素:是指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包括CHONPSKCaMg等9种。微量元素:是指含量较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包括FeMnBZnCuMoclNi等8种。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1)C是最基本元素,CHONPS是主要元素。(H2S,臭鸡蛋味)(2)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组成的各种化合物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基础。(3)化学元素能够影响生物体的生命活动。B:能够促进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缺少B,植物现会出现花药花丝萎缩,花粉发育不良,“花而不实”。Fe:是血红蛋白的成分,构成一些酶的辅基,合成肌红蛋白。缺Fe2易患缺铁性贫血,症状是面色苍白,头昏,乏力心悸,气急等,严重时会危及生命。(注:炒菜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吸收Fe2)果树缺铁易得黄叶病。Zn:在人体内参与多种酶的组成,也是酶的活性所必需,并且是蛋白质合成的必要元素。缺锌,少年生长迟缓性器官发育受影响。Mg: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缺镁不能合成叶绿素,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叶片出现黄化现象。Ca:是许多酶的重要辅基和活化中心。钙盐是动物和人体的骨骼、牙齿的重要成分。缺少,会得骨质疏松症。哺乳动物血液中Ca2浓度过低K:缺钾,植物茎杆软弱易倒伏。人体:钾可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心肌舒张,兴奋性。I:缺碘,不能合成甲状腺激素,得地方性甲状腺肿,即大脖子病。N:是蛋白质、核酸、ATP及其他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N元素有“生命元素”之称。P:是核酸、磷脂、ATP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S: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大多数都含有S,对于维持蛋白质分子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1)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届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2)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原生质:细胞内的有生命物质,可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细胞壁是由细胞膜向外分泌的纤维素等物质构成,不属于原生质。1构成细胞的化合物无机物水:85--90%无机盐:1--1.5%有机物糖类:1--1.5%核酸:脂质:1--2%%蛋白质:7--10%(1)水占细胞鲜重最多,不同生物、不同部位、不同时期含水量不同。《1》结合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不能自由流动,大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是细胞的一种结构成分。《2》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a、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b、是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c、是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d、直接参与细胞内的各种化学反应。e、自由水的自由流动,也能促进细胞物质的运输。自由水与结合水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可以相互转化。自由水含量相对较高,生命活动旺盛。(2)无机盐《1》大多数无机盐在细胞中是成离子的状态存在。《2》功能:a、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的化合物的重要组成部分。eg、Mg2,Fe2。b、参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c、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渗透压的平衡:eg、生理盐水0.9%,葡萄糖5%。@酸碱平衡(pH):eg、人体血浆降低0.5个单位,立即发生酸中毒。@离子平衡:动物细胞内外Na+/k+/Ca+的比例相对稳定。《骨成分:幼年,有机1/3,无机2/3,骨骼易变形;成年,有机=1/3,无机=2/3,骨骼有弹性且有强度,坚韧且不易变形;老年,有机1/3,无机2/3,骨骼没有弹性易骨折。》(3)糖类《1》糖类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的。《2》糖类的分类:@单糖:不能水解的糖。六碳糖:葡萄糖(C6H12O6)、果糖、半乳糖。五碳糖:核糖、脱氧核糖,核酸成分。@二糖:水解能生成二分子单糖的糖。动物:乳糖(1葡萄糖+1半乳糖),植物:蔗糖(1葡萄糖+1果糖),麦芽糖(1葡萄糖+1葡萄糖)。@多糖:水解生成多分子单糖的糖。动物:糖原,植物:淀粉,纤维素。(基本组成单位:葡萄糖)《3》功能:@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核糖脱氧核糖是核酸的组成成分。(4)脂质《1》脂质主要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N和P。《2》脂质的分类和功能:@脂肪:是由C、H、O三种化学元素构成。功能:主要是生物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脂肪还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和缓冲外界压力的作用。@类脂(磷脂):是构成细胞膜及各种细胞器膜、核膜的重要成分。(即生物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胆固醇:动物细胞膜的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有重要作用。性激素:对于生殖器官的发育、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性征的激发和维持有重要作用。雌激素对于促进胚胎着床,泌乳有重要作用。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Ca和P的吸收和利用。人在幼年时缺少VD易得佝偻病,老年人缺少VD易得骨质疏松症。人皮肤表皮中7-去氢胆固醇在紫外线照射下,通过酶的作用可转化成VD,所以要适当的晒晒太阳。(5)蛋白质《1》蛋白质主要是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有的还含有S、P等元素。(蛋白质化学元素组成的特点: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值为16%)《2》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相对分子量大。《3》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氢原子:H|【NH4++OH-】←氨基:NH2-C-C00H:羧基→【H+】酸碱两性化合物|R【R基不同,氨基酸种类不同】氨基酸分子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00H),并且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种类:8种必需氨基酸(婴儿有9种比成人多一种组氨酸):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自身无法合成,这些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甲硫氨酸(甲)、缬氨酸(借)、赖氨酸(来)、异亮氨酸(一)、苯丙氨酸(本)、亮氨酸(两)、色氨酸(色)、苏氨酸(书)。非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叫做非必需氨基酸。《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形成-NH-CO-,这种结合方式叫做脱水缩合。(其中羧基提供一个OH,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