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三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科技专题知识网络历史纵横2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及其原因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舍利取义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西汉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经过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魏晋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体系,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中国古代的科技长期领先世界的原因1.中国古代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确立,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这为科技的进步创造了条件。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与发展,为科技发展的连续性与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保障。3.政府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对科技的重视与支持。4.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5.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发展也使中国古代科技能吸收其他国家地区人民的智慧,得以进一步发展。6.我国古代人民在与自然界长期斗争中积累的丰富知识经验,成为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7.中国古代一些著名科学家的个人努力与不懈的探索精神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观因素。1.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不是道教的创始人,道教兴起于东汉。2.孔子的德治思想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孟子的“仁政”思想则是为新兴地主阶级服务的;墨家的思想是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的。3.孟子的“仁政”不是对孔子“仁”的简单继承,从纵向来说,孟子的政治思想是对孔3子“为政以德”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是“爱人”。孟子从孔子的“仁学”思想出发,把它扩充发展成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的施政纲领,即“仁政”。4.“民贵君轻”观点是孟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观点是荀子提出的。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而且还吸收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6.陆王心学也是理学,但与程朱理学相比有明显的不同。(1)从哲学观上看,程朱理学坚持“性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起一套以“理”为本体、以“穷理尽性”为方法的理学体系,属客观唯心主义;陆王心学则坚持“心即理”的根本观念,建立了一套以“心”(道德仁心)或“良知”为本体、以“发明本心”或“致良知”为方法的心学体系,属主观唯心主义。(2)从道德主张上看,理学主张人应以外在的天理为行为规范;而心学则主张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达到良知,从而为善。7.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针对的仅仅是个别残暴的“恶”君,“天下为主,君为客”的主张并不能真正体现“主权在民”的观念,他的思想本质上还是封建传统的民本思想;他所倡导的法治主要是一系列的统治方法,而不是法治统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7.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我国古代并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不能说明其作用不大,只能说明任何重大科技发明创造,只有在它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才能发挥改造社会的巨大作用。8.甲骨文并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而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最成熟的汉字。9.对秦朝“书同文”而言,政治上的统一既是其原因,也是其结果。秦朝的官方文字是小篆而不是隶书。10.《诗经》和楚辞的体裁都是诗歌,但文学风格不同。《诗经》主要是现实主义,楚辞是浪漫主义。11.中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不只是长篇小说,也有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还有短篇小说。12诗、词、曲的简单区别:诗(主要指绝句和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长短参差,更便于抒发感情和演唱。曲可庄可谐,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13.毕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而毕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14.明清时期我国科技继续发展,而文艺复兴后西方科技也在迅速发展,但两者有质的不同,中国的科技属于传统科技,而西方的科技则是近代科技。41、(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7)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2、(2012高考文综山东卷9)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是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3、(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4)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隔,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54、(2012高考文综全国新课标卷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5、(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2)秦汉而后,官府下层文职人员俗称“刀笔吏”,这一称谓起因于秦汉时期此类人员的A.工作器具B.工作内容C.工作职责D.工作性质6、(2012高考文综全国大纲卷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67、(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37)(36分)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了人类文明,启迪着人类智慧,影响着人类社会的进程。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荀子》)(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2分)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4分)78、(2012高考文综天津卷历史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明法者强,慢法者弱。”(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7分)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汉书•董仲舒传》(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4分)材料三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等中亚歌舞元素。——张国刚《唐代开放与兴盛的当代思考》等(3)依据材料三概括唐代思想文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6分)(4)综上,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发展进程的认识。(2分)8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