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物理教学资料专题三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授课教师:杨坤上课时间:第四周授课时数:4课时授课内容:一、物理课程二、物理教学大纲三、物理课程标准四、物理教材授课方法:讲授、讨论物理是探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物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方法应用于各学科及技术领域,深化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发展了人类思维。物理教育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提高学生科学修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物理课程物理课程:按照教学目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的选取物理科学的内容,并将其改造为学习的一门课程。物理科学: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以及如何应用它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门系统知识体系。制定物理课程:根据学校的性质、任务,物理学科的内容、特点、方法,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社会需求以及教学设备和条件,加以选择、组织和安排。制定物理课程应遵循的原则:1、体现物理学的基本内容、思想和方法实验科学、逻辑体系、数学表征、理论科学、方法论、科学观、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实践、创新意识2、社会需求、学校性质和任务教育目标---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全民族科学素养、社会公民3、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点213---18青少年期,逐渐长成、求知欲强,具体形象思维进入抽象逻辑思维,初步形成人生观和科学观。课程内容深度、广度、结构可接受、可促进学生发展。4、适应各地办学条件和实际情况各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不均衡,教学软硬件设施,实事求是,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个人课程。二、物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根据教学计划中规定的目的、任务而编写的指导性文件,以纲要的形式规定每一学科的教学目的、课程安排、教学内容、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内容和要求。是学生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教学大纲是编写教材和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检查和评定学生学业成绩、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中学物理教学目的:教授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树立高尚道德品质。《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0年试用修订版)》规定初中物理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学大纲(2002年版)》中规定的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基础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物理学与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关系。2、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习科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创新意识,结合物理教学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我国中学物理教学目的的实质和要求:1、学习物理基础知识:物理学最核心的基本知识。今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参加劳动生产和有关实际工作所必备的。现代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物理学科结构中的主干知识。使学生具有与现代生产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的中等文化修养。处理知识时:探索、认识过程的结晶;物理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主次轻重。3重点知识:领会、巩固、运用一般知识:扩大学生演技的常识性知识,初步印象、了解要点或大意。2、培养能力知识: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总结,主观反映自然现象和事物本质属性的概念和规律。能力:完成某一活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是认识事物探索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本领。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只有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才能发展能力,而能力又制约着掌握知识的快慢、深浅、难易和巩固程度,能力的提高又为知识的掌握提供了有利条件。必须寓能力培养于讲授知识中,讲授知识必须立足于培养能力,能力一旦形成,就具有了开发新知识、创造新方法的本领。中学物理教学应培养观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1)、观察、实验能力观察: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各种感觉器官,了解周围环境、事物和现象的一种直觉过程。实验: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利用仪器、设备,突出自然界或生产中的物理现象的主要因素,使它反复再现,从而发现其中的规律的过程。观察能力:有目的观察,抓住主要特征,明确现象出现的条件,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实验能力:掌握实验技能和方法,自己创造实验观察条件,进行操作取得数据,处理数据,得出结论。正确使用基本测量仪器和设备、操作、观测、读取数据、处理数据,归纳得出结论,并写出书面报告。(2)、思维能力思维: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知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思维过程:分析:在头脑中把某一事物的整体分解为部分,从而把个别的方面与特性分解出来加以认识的过程。综合:分析的逆过程,在头脑中把整体的各部分、各种特性和各个方面联系并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比分解前对整体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抽象:头脑中将事物的有关因素与无关因素区分开来,把有关因素中最本质的因素抽出来。概括:头脑中把抽象出来的各种现象或现象之间的共同因素结合起来并推广到同一类事物上去的过程。思维形式:概念、判断、推理对于初中:指导学生认识大量的物理现象或科学事实,并在此基础上学会初步的分析、初步的概括,并且配有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高中:应当在初中学生已有的初步分析、概括能力的基础上,突出抽象和概括以及科学的推理。4中学物理所研究的对象和过程,多是利用科学理想化的方法建立起来的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如质点、刚体、理想气体、点电荷、光滑表面、匀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温变化、绝热变化等,都是对现实进行的一种高度抽象和概括。科学推理:根据一个或一些已知事实或结论,推出另一个新的结论的思维形式,按照思维进程可分为:归纳推理:由一些个别性的结论,推出一般性规律的方法,归纳推理的思维过程是:根据观察、实验获得的资料,分别得到关于一些个别事物的知识,再经过分析概括,得出一般性的规律。演绎推理:从一般性的结论推出个别性的结论。其思维过程是:根据已知的一般性规律,通过分析,并限制条件,运用数学的推导,得出个别性的规律。如,由质点的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可以推出质点的动量定理及动能定理,分别描述力对时间积累过程和力对空间积累过程的规律。类比推理:从个别的结论推出个别的结论,其思维过程是:根据两个或两累对象的个别属性相同,推出他们的其他属性也可能相同的结论。其结论是或然的,仍需多次实践检验,提高类比推理可靠程度的方法是进行多次比较,多属性比较。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通过概念的形成、模型的建立、规律的得出、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3)、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给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物理图像,根据问题的要求和计算方便,确定研究对象,并把它看做是物理学中的哪个理想模型,分析研究对象所处的状态和状态如何变化。(4)、创造能力创造:新的、原来没有的东西,新方法、新思想,高级(前所未有)、中级(产生一般的社会价值)、初级(对个人的发展有价值)。学生学习的创造: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科学地表达所学的知识,把知识重整化,有新意的小论文小制作等。创造性学习特点:重视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能够用广泛的观点,多方位多途径地迅速的进行思考;注意事物之间的差异,对问题的缺欠非常敏感,善于在经验或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大胆想象,构建新的图像,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勇于尝试。3、培养高尚的品格品格:学生的品德和性格,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所不可缺少的因素,高尚的品格能使人成为真正的主体,使人产生对自然、社会和人际交往的需要,才能有目的、有选择地、有浓厚的兴趣去认识客观世界。5(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理表现,是顺利取得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生活和不断推动学习的强大动力。好奇---喜爱—入门---成果---意志(2)、培养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指人的事物符合自然、社会思维等规律的看法和行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严肃认真、按科学规律办事。具体的讲:喜爱新事物、新尝试、不固执己见、破除迷信、怀疑之心、批判意识、尊重理论、尊重实验数据的正确性、渴望获得完全的知识、接受概率性等。(3)、科学习惯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中自动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有:善于观察、勤于动手实验、思考;爱护仪器、设备,节约器材遵守操作规则,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探索知识勇于实践,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积极进取,团结合作,开拓创新等。(4)、科学的观点、理想、信念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物质观、运动观、联系发展观、规律观、实践观。三、物理课程标准课程标准: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注重学生发展,面向全体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2、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社会生活实际,STS教育3、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实验、创新、信息技术4、注重学科渗透,关心科技新成就自然科学、人文精神65、改进评价体系多元发展性评价、档案式评价、活动、实验、制作、讨论表现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并重。《标准》与《大纲》的区别:1、全面阐述了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2、重视科学研究的教育作用,强调过程和方法的学习3、强调课程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4、加强了科学---技术---社会的教育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介绍:高中物理课程是普通高中基础课程中科学学习领域内的一门课程它与九年制义务教育物理或科学课程相衔接,注重进一步提升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帮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与激情,帮助学生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奠定基础。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高中物理课程培养目标进一步提高科学素养,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目的---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结构---注重基础性,体现选择性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课程实施---注重资助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课程评价---更新评价观念,促进学生发展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结构:必修模块:物理1、物理2选修模块:物理1-1、物理1-2物理2-1、物理2-2、物理2-3物理3-1、物理3-2、物理3-3、物理3-4、物理3-5内容标准:7一、科学探究及物理实验能力要求二、必修模块式为全体学生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物理内容,了解物理学的思想和研究方法,初步认识物理学对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的影响。必修模块有两个:物理1(运动的描述,相互作用于运动规律),物理2(机械能和能源,抛体运动与圆周运动,经典力学的成就与局限性)。三、选修课程是在必修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这些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高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合适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相互联系和共同要求。选修模块共有3个系列,由10个模块组成。选修系列1侧重物理学与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融合,强调物理学对人类文明的影响,共有两个模块:选修1-1(电磁现象与规律,电磁技术与社会发展,家用电器与日常生活)选修1-2(热现象与规律,热与生活,能源与社会发展)选修系列2:侧重从技术应用的角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