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1991年三、苏联改革与解体——连他的对手也发出惊恐的叹息!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武的强国!——丘吉尔曾经的辉煌曾经的辉煌计划经济下的传奇:迅速实现了工业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超强的军事实力!!辉煌的背后苏联农、重、轻的发展比例十分悬殊。从1926年到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到斯大林逝世的时候,人均粮食产量、人均肉类产量还没有达到沙皇时代的水平。——比例失调的“恶果”农业集体化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供需矛盾日趋尖锐,粮食匮乏,消费短缺。国家计划力争精确,在列宁格勒生产的一粒钮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1卢布。——计划经济的“怪现象”(1)迅速实现工业化(2)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超强的军事实力神圣化!固定化!模式化!辉煌黯淡(1)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粮食短缺(2)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3)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旧体制已运转不灵!改革势在必行!我看“斯大林模式”突破与固守——三次艰难的尝试1953196419821991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1985在联合国慷慨激昂的对美国及其仆从国训话在1960年联大会议上,毫不掩饰地表达愤怒,用皮鞋敲桌子,有辱斯文,丑态百出赫鲁晓夫急躁、喜怒无常的性格被称为“鲁莽的改革者”表情帝愤怒哥赫氏鲁莽之“喜怒无常”原因内容与结果评价一、摇摆不定的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农业、工业、个人崇拜。(2)1953年斯大林逝世,赫氏上台。(1)农业(突破口):改变管理体制;扩权;取消义务交售制,实行农产品收购制;减税、提价;垦荒和种玉米。结果:农业形势有好转,但未改变农业落后面貌。(*原因)(2)工业:改革管理体制,扩大企业和地方权力。结果:地方权有所扩大,但未获得独立经济地位。(3)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苏共二十大),平反冤假错案。结果:有突破,未找到根源,造成混乱。(1)积极: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掘墓人”)(2)消极:未能从根本上打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守墓人”)“蛮干家”的称号斯大林经济模式特点(1)所有制:单一的公有制(2)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3)产业结构:片面发展重工业(4)分配方式:平均分配提示:思考:赫鲁晓夫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前提两个不变:所有制不变,经济体制不变)——根本原因(2)思想上犯“左”倾错误,脱离实际、急于求成(3)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没有进行总体规划和科学实验(4)赫氏独断专行点拨:关于苏共二十大1.1956年3月毛泽东对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至少可以指出两点:一是他揭开了盖子,一是他捅了漏子”.你如何理解?肯定:破除了迷信,平反了冤假错案,思想得到解放,为改革提供机遇和环境。不足:认识的片面性和批判的不彻底性,造成思想混乱,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困难。2.苏共二十大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中苏关系产生什么影响?一方面,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更加注意本国建设的经验,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探索的开始。)另一方面,苏共推行反华政策,中苏关系破裂。1964年,赫鲁晓夫在混乱中黯然下台,继任的勃列日涅夫又将何去何从呢……勃氏的保守他为人谨慎,秉性保守,习惯于因循守旧,按陈规办事,最怕重大的变革和转折,在理论上仍坚持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互不相容、截然对立的观念,这就从根本上阻塞了改革的深入,使其无法冲破旧体制的束缚而失败。与美国搞军备竞赛措施前期成效后期停滞(70年代开始))二、逐渐停滞的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改革重点是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全苏联出现一个比较好的形势: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水平、军事实力和综合国力(在美苏争霸中取得优势地位)“超级大国”停滞原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改革前提两个不变:所有制和经济体制不变);与美军备竞赛增加了经济负担;政治生活僵化缺乏民主;执政后期趋于保守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面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出现的社会动荡、经济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持续下降的危机局面,这个年轻、温和且令人敬畏的莫斯科新老板戈尔巴乔夫又会将改革的手术刀伸向何处呢……•对于他的改革,有人曾形象地说: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手术刀不是挥向党身上的肿瘤,而是挥向了党的脖子;戈尔巴乔夫改革不是去革除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是走上了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道路。戈氏的极端“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戈氏的极端背景措施及结果实质三、“釜底抽薪”的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体制日益僵化、长期美苏争霸,导致经济全面滑坡;民族矛盾尖锐、对外关系紧张,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经济上:实施“加速发展战略“。重点: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结果:难以奏效。政治上①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社会主义”,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纵容自由化思想。影响:否定马克思主义,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造成思想混乱②改变党的地位:推行政治多元化,实行多党制。影响:根本上动摇了苏共的领导地位。③改变国家性质:1991年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苏联由联盟变邦联。影响:直接导致“八一九”事件,加速苏联解体。实质:从根本上否定共产党领导,否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结果:背离方向,走向解体比较项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异侧重点结果失败原因同农业工业前期:经济领域后期:政治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效,最后失败失败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行修修补补虽然进行了根本性改革,但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目的:解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内容: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解体经过:①成为邦联: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苏联变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②性质变化:“八一九”事件后,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并瓦解,国家性质发生质变③完全解体:1991年12月,俄罗斯等11国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1991年12月25日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悄然降下,俄罗斯国旗缓缓升起,标志着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新时代的开始。点拨:苏联解体(国家政权性质发生根本变化;同时伴随瓦解,分裂成15个国家。)亡党与亡国——超级大国的殒灭建党93年、执政74载、拥有近2000万党员的苏联共产党于1991年宣告自动解散;1991年12月25日晚,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职。这张脸曾经使世界为之感伤,它在诉说着一种制度在一个超级大国的幻灭。今朝反思大多数俄罗斯人把戈尔巴乔夫视为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的罪魁祸首。一直到今天,尽管他在西方受到赞扬和欢迎,但他却得不到多数俄罗斯国民的谅解,俄罗斯社会上对他的指责不绝于耳。2005年7月《莫斯科新闻》曾报道说,俄罗斯国家杜马自由民主党议员阿贝尔特塞夫在杜马会议上称,戈尔巴乔夫是“苏联解体的主要发起者”和“我们承受的所有痛苦”的主要罪人。俄罗斯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50%的俄民众认为,戈尔巴乔夫作为苏联领导人“过大于功”;持相反观点的受访者不过11%;仅有14%的人对他表示好感,反感者则为28%。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葬送了苏联,如果不改革,苏联就不会解体。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为什么?多个视角论成败视角一:毛泽东的预见◆毛泽东十分警惕国家政权由社会公仆向“社会主人”蜕变的危险,他一再告诫全党:“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把苏联党和国家政权中特权阶层的形成,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蜕化变质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预见,被苏联最终解体的历史悲剧所证实!材料一到70年代,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形成。……他们掌握着各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和企业、农庄的绝对领导权。……他们不以享有比一般规定的高级干部待遇还要大得多的特权为满足,还以各种方式侵吞国家财产。——《俄国史》材料二苏联解体时,苏联社会科学院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只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仅占7%,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苏联的败亡败在了忽视党的自身建设上,败在了丧失民心上!!今朝反思多个视角论成败视角二:改革为了谁?当时苏联存在哪些问题?有何启示?1988年,苏联资金的90﹪给了重工业,食品工业只占6.3﹪,消费品工业仅占3.7﹪。据统计,1990年头10个月,苏联在1200种基本消费品中,有1150种经常断档缺货;在211种食品中,有188种不能自由购买。排长队购买食品的苏联居民要处理好农重轻的比例关系;要始终关注民生,不断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苏联的败亡败在了体制弊端长期得不到解决上,败在了改革者的决策失误上,败在了忽视民生上!!解体原因:解体影响:①国际共运:遭遇严重挫折并陷入低潮;标志着苏联模式失败;为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提供经验教训。②国际关系:标志两极格局瓦解,推动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1)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历史原因(根源)(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直接原因(3)西方“和平演变”战略——外部原因(4)美苏争霸、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经济(5)共产党自身建设没有搞好苏联经济改革的认识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社会主义改革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不可能一帆风顺。4、一定要抓好执政党建设。5.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8、苏联改革失败仅说明苏联模式的失败,并不是整个社会主义的失败;6、抵制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7、正确协调处理好民族问题

1 / 2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