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年考情考纲展示命题趋向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5全国Ⅱ卷,1题;2014全国Ⅱ卷,8~9题;2013全国Ⅰ卷,6题;2013全国Ⅱ卷,37(1)(2)(4)题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1.结合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以及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2.以模式图或区域图为背景,结合某项人类活动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和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1.自然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大气、﹍﹍﹍﹍、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2.整体性的概念: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相互渗透、﹍﹍﹍﹍﹍﹍﹍和相互联系的整体。3.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生物循环和﹍﹍﹍﹍﹍﹍﹍﹍﹍﹍﹍﹍﹍﹍﹍等过程。相互制约岩石圈水循环水物质循环水循环生物循环地壳物质循环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从岩浆到各类岩石,再到新岩浆的产生过程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吸收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物质循环简图能量变换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流)太阳能化学能热能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重力能①;②;③;通过光合作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由无机环境迁移到植物体通过食物链,有机物由植物迁移到动物通过微生物分解,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无机环境中生物循环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放出氧气通过降水,土壤和水圈及生物获得水分补给通过植物蒸腾和土壤蒸发,大气获得了水汽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土壤及岩石风化物被侵蚀,搬运到低洼处堆积,形成沉积岩。土壤植物大气地表径流、土壤、植物太阳能环境热能化学能土壤、水、空气的营养物质生产者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分解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你能画出简单示意图吗?-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命题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大量且复杂的水、热交换,对地理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就是大气、海洋相互作用而导致地理环境发生变化的典型。说明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据此概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厄尔尼诺的形成发展说明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是相互作用的,大气环流的改变,引起洋流的变化,从而导致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而洋流的改变,表层海水温度的变化,又反作用于大气圈,引起降水异常。-9-(2014全国Ⅱ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科隆群岛特有动物种属比例较大,形成这一现象的地理条件是该群岛()A.地处赤道附近B.远离大陆C.构造运动强烈D.地形复杂B-10-(2014全国Ⅱ卷)下图示意科隆群岛(加拉帕戈斯群岛)的地理位置。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2)科隆群岛是耐寒的企鹅和喜暖的鼠蜥的共同家园,主要因为该群岛()A.气温日较差大B.处在动物迁徙路线上C.地处热带但受寒流影响D.气候垂直差异显著C-11-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概念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性质生产功能是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而非单个地理要素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拥有各个地理要素本身不具备的功能形成过程光合作用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统一在一起,在一定的条件下,生产出有机物二氧化碳的平衡:在海洋生物作用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加速形成碳酸钙沉淀氧气的平衡: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生物呼吸作用和燃烧消耗氧气►命题点二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据此回答(1)~(2)题。(1)海洋“生物泵”作用的影响可能是()A.加快洋流流速B.缩小臭氧层空洞C.减轻酸雨污染D.缓解全球变暖(2)材料中体现的地理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是()①循环功能②转化功能③生产功能④平衡功能A.①B.②C.③D.④DD-13-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1.含义:各个要素的发展演化是统一的,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2.意义:保证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3.表现: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协调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举例说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各自然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案例分析时不能截然分开。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遵循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规律,并以此指导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整体性的表现举例说明意义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地区全球共同努力保护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对生产、生活的警示意义(1)警示从空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客观现实;从时间上看,自然地理环境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人类在生产、生活活动中,必须考虑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否则会使环境因子发生一系列的异常,造成各种各样的灾害。如对沙尘暴的长期研究表明,正是由于农牧过渡地区盲目开垦草原,破坏了植被,加上地表土层疏松和强劲的冬季风影响,导致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增加。(2)人类应采取的措施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在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时,要用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综合的思维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人类活动不仅要遵循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规律,而且应预测受人类活动影响后的自然环境的发展变化趋势。水库修建影响岩石圈及地形、地貌水域增大对库区影响库区降水增多库区温差降低调节库区小气候抬高地下水位土壤盐渍化影响流域地貌存在隐患(诱发地震)……陆生生物分布.种类受干扰对下游影响调节下游河流流量泥沙沉积减少减少下游水旱灾害►命题点三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014•江苏卷)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图示为索科特拉岛位置图。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D(2011•福建卷)图示R河流域及周边地区图。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R河塑造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峡谷平均深度达1600米。R河中上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250~500毫米,下游地区年降水量一般不足100毫米。甲国在R河干支流上修建了近百座水库和大型引水工程,促进了该国西部的城市和工农业的发展(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R河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增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课堂总结:图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1)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图示均为我国著名林木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甲大漠胡杨乙兴安林海丙海南椰树丁黄山迎客松(2)下列关于图中各地林木主要特征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根系发达——常年太阳辐射强B.乙地叶成针状——常年降水丰富C.丙地四季常青——常年温度较高D.丁地生长较快——常年高温多雨[解析](1)A(2)C第(1)题,甲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A项正确;雪域高原是指青藏高原;乙位于东北兴安山地;海南岛为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土壤贫瘠;丁位于安徽省南部,流水侵蚀作用强烈。第(2)题,干旱地区植物为适应水分少的环境,根系发达,A项错误;乙地和丁地位于季风气候区,冬半年降水少,B、D项错误;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气温较高,林木四季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