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现代史分期七年过渡十年探索十年“文革”两年徘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1956年1956-1966年1966-1976年1976-1978年1978年至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政治建设民主政治法制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祖国统一理论“一国两制”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基层民主制度《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十六字法制方针→1982年宪法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2016高考说明】新政协的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知识梳理一、前提:新中国的成立——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1949.10.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新中国成立(新民主主义国家)3.成立:2.筹建:•1949.9,新政协1.背景:解放战争胜利,国民政府反动统治被推翻4.意义:•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进入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课堂反馈右幅漫画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新中国的成立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一)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制度,基本政治制度)1.背景:初步建立形成发展(新阶段)时间标志权限职能1949.91954.91956新政协,北平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中共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暂时代行即将召开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不再代行,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存在。国民党反动统治被推翻,联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知识梳理2.过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政协)特点:广泛的代表性内容:——具有临时宪法性质⑵选举中央人民委员会⑴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⑶决定(北京、五星红旗、代国歌、公元纪年)•规定国家性质:新民主主义国家,实行人民民主专政•规定国家各方面基本方针、政策知识梳理课堂反馈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课堂反馈1950年,毛泽东说:“民族资产阶级将来是要被消灭的,但是现在要把他们团结在我们身边,不要把他们推开。我们一方面要同他们作斗争,另一方面要团结他们。”为此,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是A.欢迎资产阶级参加新政协第一次会议B.吸收民主党派和爱国人士参政C.为将来取消各民主党派做好准备D.进行基层选举,建立各级人民政权现代中国政党制度西方多党制经济基础政党关系生产资料公有制服务于社会主义事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维护资产阶级统治亲密合作的友党关系法律地位平等、组织独立,执政党与参政党竞争关系执政党与在野党或反对党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历史比较课堂反馈《中国大趋势》的作者多丽丝·斯比特认为,中国政府非常稳定,政策非常持续,没有被竞选左右的思维模式。西方的问题就是由于竞选导致各个党派互相竞争,他们只能通过达成共识来实施政策,而中国一直在进行长期的战略计划、规划。这段话表明多丽丝·斯比特()A.肯定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的优势B.认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具有积极作用C.称赞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认为西方制度不适合中国的国情1.背景:1954.9,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北京通过1954年《宪法》,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共同纲领》的规定,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人民的普选(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梳理2.基本形成:标志:内容:3.意义: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民主政治核心,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课堂反馈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__________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______________的形式确定___________________。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根本大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内容及成果:原则:性质:知识梳理知识解析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阶级本质活动原则相同都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都属间接民主(代议制)生产资料公有制生产资料私有制人民民主专政资产阶级专政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历史比较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性质职能产生方式国家权力机关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机构有决定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人民选举产生各方协商产生历史比较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依据正式确立时间事件1949.9《共同纲领》规定1954宪法确认为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2.含义: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3.过程:•大杂居、小聚居的地理分布特点,发展不平衡;•为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知识梳理•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有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4.意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五大省级自治区知识梳理课堂反馈2012年以来,国家正式启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这是一项由教育部、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人事部等五部委联合实施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说明()A.民族自治区自治权从此有了国家保障B.落实民族平等和发展政策须与时俱进C.少数民族地区已率先完成了义务教育D.当前民族政策的贯彻表现为人才培养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内容:特点:•本质:•性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小结法律保障:•临时宪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共同纲领》(1949.9)54年宪法课堂反馈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课堂反馈1953年1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宪法起草委员会。宪法起草委员会由32人组成,除中共外,民革、民盟、民建各2位,其余民主党派及人民团体各1位。这一举措()A.初步确立多党合作制度B.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C.体现了民主协商的精神D.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第21课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2016高考说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治的践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一、“文革”对民主法治的践踏(1966-1976)知识梳理1.“文革”爆发的根源党内指导思想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2.“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③民主政治制度中断②对法制的践踏(一纸空文、非法夺取、破坏社会秩序)①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的践踏3.“文革”的教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条件:2.措施:3.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①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刘少奇冤案)②加紧全面立法工作形成以为核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为奠定重要基础。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③1999年将“依法治国”载入宪法时间:内容:(1982年修订宪法)宪法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法制建设方针知识梳理课堂反馈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特作决议:撤销中发[68]152号文件中加给刘少奇同志的罪名和对他的处理决议,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该决议()A.标志组织路线拨乱反正的开始B.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表明政治路线拨乱反正的完成D.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课堂反馈通常情况下,修改宪法都以前一部宪法为基础。1982年,我国修订宪法时,邓小平等一些领导人主张不能以1978年或者1975年宪法为基础,而应该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进行修订。这一主张从侧面说明()A.1954年宪法确定的若干原则一度被破坏B.“文化大革命”期间宪法修订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C.新时期法制建设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D.宪法的修订要敢于突破传统思想的束缚课堂反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99年修正案第六项将宪法第二十八条“……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修改为“……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这一修改()A.强化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B.完善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反映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变化D.有利于法治社会的建立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2)进一步完善民主政治制度1982年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九届人大常委会《村民委员会组织法》2.发展:(直接民主)村民自治核心: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知识梳理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课堂反馈观察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表述不正确的是《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了》(1953年钱大均作)和选民证(1953年)A.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基本确立B.用普选的方式产生人民代表C.《共同纲领》是选举的法律依据D.选举产生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课堂反馈有学者认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改革开放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取得的。没有前30年的民主存量,就不可能有后30年的民主增量。下列内容属于“民主增量”的有()①首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中共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③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④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民主与法制的关系?相辅相成:民主是法制的前提和基础法制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曲折:“文革”践踏民主与法制发展:法制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小结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2016高考说明】“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知识梳理一、“一国两制”的构想3.形成过程•1981年,叶剑英发表谈话(叶九条)建议国共两党谈判、合作,阐述对台基本方针政策(高度自治,台湾可保留军队)•20c80s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1.背景1949年国民党退往台湾,两岸处于隔绝敌对状态2.目的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首次提出以和平方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