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课、秦的统一-、课程标准(一)内容标准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有:秦灭六国及其意义;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焚书坑儒,万里长城,灵渠;秦朝疆域。2、过程方法与能力要求对本课教材内容整体把握,培养综合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秦朝的政策措施中,哪些对后世有深远影响”问题的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就所学秦始皇的主要史实,培养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秦灭六国是战国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进步的意义。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对我国历史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二、教学要点重点:秦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教学过程:复习提问请同学们思考:(1)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入封建社会?战国七雄是哪七雄?(生答。《战国形势》图依次显示七雄)(2)战国时期为什么秦国由弱变强?(师适当点拨,学生讨论,师补充归纳)2导入新课: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割据称雄,不断兼并,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统一,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问)那么,在七国中哪一个国家最有条件实现统一呢?(生答:秦)第1课秦的统一(板书课题)讲授新课一、秦灭六国(前230~前221年)(板书)从公元前475年开始的战国时代,二百多年的七国混战,到战国后期,秦国越战越强,已无敌于天下了。从秦昭王起“无岁不兴师”,连年对外战争,曾大破韩魏联军,又大败楚军。中原唯有赵国较强,成为秦向东方用兵的障碍,所以秦必伐赵,战国后期一次规模最大的决定性战争爆发了,这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长平之战是秦胜赵败的一次歼灭战,此后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的进攻了。秦国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统一之势已成。最后完成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是秦王嬴政。(出示课本秦王嬴政图)嬴政,13岁(前247年)即位,22岁亲理政务。他对内进一步巩固统治,对外破坏六国的联合,积极做好灭六国的准备。大规模的统一战争始于前230年,采取的是各个击破的战略。10年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出示《战国形势图》,边讲边用白纸贴去图中六国国号)前221年,完成了统一,定都咸阳,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出示《秦朝疆域图》:在《秦朝疆域图》中用红色笔圈一下“秦”字和都城“咸阳”,并写上“前221年”)公元前221年是一个很重要的年代。是这一年,秦尽灭六国,实现了统一;是这一年,偏处西方一隅的秦国的历史结束了,统一的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是旷古未有的伟大创举,对我国历史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请同学们分析,秦的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议论)教师归纳:“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一大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第一,结束了春秋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的局面,开创了统一的新局面。自秦统一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有的时期出现了割据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第二,使人民获得了3较为安定的生活和生产的环境,秦的统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作为封建时代的政治家秦王嬴政顺应历史潮流,在完成统一中所起的作用,应给予充分肯定。秦王嬴政在历史上的功绩不仅仅是灭了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而且还在于他在完成统一之后,为巩固统一制订和推行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措施。专制集权统治的建立便是其中最主要的措施之一。二、巩固统一的措施(板书)1.建立专制集权统治(板书)什么是专制集权统治?它是我国封建社会自秦开创,历代封建王朝基本沿袭下来的政治体制。“专制”是指君主专制,皇帝独裁,造成皇权的绝对权威。“集权”是指中央集权,体现在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当中,即中央政府为有效管理地方,维护国家的统一与安全,而建立的中央对地方政区管理的行政制度。统一后的秦朝政治体制是顺着这两条线向前发展的。(逐步逐步板书如下)(教师用谈话方式讲解)夏商周三代的国君称什么?(生答:王)秦统一后,嬴政以为“王”的称号已不足显其尊贵,于是令大臣“议帝号”。李斯等认为秦王的功业是古代君王不能够相比的,应当用最尊贵的名号。嬴政决定称皇帝,皇帝自称为“朕”,发布的命令叫做“制”和“诏”,他幻想秦的统治世代继续下去,自称始皇帝,后代称二世、三世皇帝,以至千万世。皇帝总揽全国军政大权。“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太尉是最高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全国军事,负责内外防卫,统领一套武官班子;御史大夫负责4监察百官。在地方,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两级,郡设郡守,县有县令,所有官吏均由皇帝直接任免。这是中国地方政区制度上一个划时代的改革。在郡县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专制主义集权制度,对于促进全国大统一,加强地主阶级统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一制度是符合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这种上层建筑对于巩固经济基础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郡县制在我国被长期沿用下来,影响十分深远。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是从政治上巩固了统一。但战国以来,各国文字、货币、度量衡各不相同,相当混乱,这不仅对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造成极大不便,还影响到国家政治上统一的巩固。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板书)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战国时文字已广泛应用,在长期的演变和应用中,各地区“言语异声,文字异形”。同学们看课本,一个“马”字,七国各异,发音也一定不同。秦统一后文字不统一会有什么影响?(生答:略)既妨碍政令的推行,又影响着文化的发展。秦始皇命李斯等人进行文字整理,“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把原来的大篆简化为小篆(课件显示)。李斯等人还编写了三部字书,既是儿童普及识字教育的课本,又是推行小篆的标准文字的范本。后来又简化字体,采用狱吏程邈把小篆圆转笔画变成方折的字体,便于书写,这就是“隶书”(课件显示)。秦以小篆作为标准文字,用于官方文书法令,以隶书作为日用文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现在的楷书,就是从隶书演化而来的。到西汉时,隶书便成了通行全国的文字。文字的统一,是华夏文化的重大发展。它对于文化的传播具有积极意义,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都铸造货币,币制极其复杂,甚至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货币也不一致。基本币制是四大类(课件显示货币图)。流通燕、赵、齐等国的是各种“刀币”;流通魏、赵、韩等国的是形状像铲的各种“布币”;流通楚的是铜贝,也叫“蚁鼻钱”“鬼脸钱”;流通秦、周等地的是“圆钱”,也叫“环钱”。秦统一后如果不改革这种货币制度,就不能促进全国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统一以后实施的赋税制度。秦始皇下令废除了各国的旧货币,以秦币为基础,推行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新制度分为两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5重如其文,质量要求很高。这样,就克服了流通、换算的困难,促进了全国各地的商品交换。秦统一货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币制改革。什么是度量衡?(生答:见课本注释)战国时期,各国的度量衡差异很大,名称复杂,单位和进位极不一致。例如齐以釜、钟为单位,四进位;秦以升、斗、桶(斛)为单位,十进位。秦始皇废除六国的旧度量衡,以秦国原来商鞅制订的度量衡为基础,制定了新的制度准行全国。新的度和量,都是十进位,计算方便。秦律中还规定了量器误差限度,超过限度要处罚,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度量衡制度的统一。提问: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有什么历史意义?(启发学生议论,教师归纳)3.焚书坑儒(板书)秦始皇完成统一后不久,出现了两起历史事件,就是“焚书”和“坑儒”。什么是“焚书”?(学生阅读课文,讲述故事,教师补充)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博士70人上前祝寿,仆射(主管博士的长官)周青臣当面歌颂秦始皇完成统一的功德,博士淳于越(齐人)却建议效法殷周分封子弟功臣,说:“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提出了“焚书”的建议,得到秦始皇的认可。当时所焚之书包括两部分:一是统一前的列国史记,二是百姓私藏的《诗》《书》和百家语;至于秦国的史书、博士所藏的图书和百姓家藏的医药、卜筮、种植的书不在内。所标书籍都必须在30天内上交地方官府焚毁。为此,还制订了一系列法律,如: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凡要学习的一律以吏为师。严厉坚决地贯彻了焚书今,使古代的文化典籍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由于六国史记的被焚,战国纪年至今还不能完全搞清楚。为什么要“坑儒”?焚书的第二年,卢生、侯生等方士、儒生,认为秦始皇刚愎自用,专任狱吏,以刑杀为威,贪于权势,不可替他求仙药。于是,两人就逃跑了。秦始皇大怒,下令追究方士、儒生的罪行。结果,四百六十多名儒生被活埋。这就是“坑儒”事件。提问:秦始皇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后果怎样?(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教师最后归纳小结)。秦始皇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做法来反对效法古代的治理方法和反对以古讽今,但6他采用的是极其粗暴野蛮的手段来维护他那至高无上的权威,其结果是摧残了文化,钳制了人们的思想,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一批儒生被杀,严重地影响了春秋战国以来学术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风气,应予以批判。4.修建长城(板书)万里长成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也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成就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相互防御,纷纷在形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朝为什么要修筑长城呢?(生答:用来抵御匈奴。)匈奴族是我国古代的一个游牧民族,兴起于蒙古草原上,从前3世纪到5世纪,先后在蒙古高原和中原地区活动了大约八百年,对开发祖国北疆,创造祖国历史文化做出过重要贡献,在中国及世界历史上都留下深远的影响。匈奴在秦疆域以外,当时已是一个强大的政权,到秦汉之际,匈奴与中原王朝形成了对峙的局面。匈奴贵族率骑兵不断入边扰掠,使北方的生产遭受破坏。为防御匈奴,当时秦、赵、燕修筑了长城。秦统一后,为解除匈奴对秦朝的威胁,秦始皇派将军蒙恬率领30万大军北伐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始皇在北伐匈奴取得大胜的基础上,为加强对匈奴的防御,将原秦、赵、燕三国修建的长城连贯为一,补缀扩建成驰名世界的万里长城。秦代的长城因地而筑,用险制塞,西起临洮(今甘肃岷县),向东直到辽东,蜿蜒万余里。(课件闪动显示万里长城起止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万里长城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人民的骄傲。5.开凿灵渠(板书)同学们还记得东南沿海地区有一个母系氏族文化遗址吗?(生答:河姆渡氏族。)它就是我国南方越族的祖先。春秋时期,南方有哪两个诸侯国争霸?(生答:吴越)越族就包括了当时吴越及附近的居民。战国时,越国被楚国所灭,越人流散东海沿海及江南各地,后称“百越”,对发展江南经济和文化,做出过贡献。东南沿海的一部分越人在秦统一前已降秦,秦设郡管理。秦统一后,为开发江南,前217年派屠睢率50万大军向岭南进兵,遭到那里越人的反抗。由于五岭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为解决运送军粮问题,前214年秦始皇派史禄开凿灵渠。灵渠位于今广西兴安县境内,长33公里,沟通湘水和漓水,联系长江与珠7江两大水系,成为联络中原与岭南地区的水路通道。灵渠的工程非常艰巨复杂,每隔一路段设置一个“斗门”,就是简单的船闸,可以启闭,以便分段拦蓄渠流,使水位逐段抬升或降下,船只节节前进,既便舟楫,又利灌溉。这实际上是现代的梯级船闸的设计方法。我国用这个方法开凿的灵渠比美国所修的巴拿马梯级运河早两千多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至今尚能灌溉四万多亩田地,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才能。三、统一疆域(板书)(再看《秦朝疆域图》,标出秦朝疆域四至点:东—东海、西—陇西、南—南海、北—长城一带)秦朝疆域广大,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