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教材分析就教材地位而言,在中华民族逐步形成的过程中,继汉与匈奴和亲、与西域交好,南北朝时期各民族大迁徙大融合后,唐朝“华夷一家”的民族政策更是为民族融合提供了一个宽松融洽的氛围。本课的学习不仅有利于学生认识唐朝“开放”的胸襟,更为以后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融合发展史,树立中华民族和谐发展的意识作好了铺垫。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的学生活泼、可爱,好动、好奇、好问。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尚处于感性阶段,喜欢比较直观有趣的学习,所以在课堂上要尽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为主。本课是一节民族关系史的内容,枯燥的说教式授课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所以应在授课时,利用本课内容故事性较强的特点,注意开展多种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看,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唐代的政治、经济等情况有了初步了解,日常生活中对少数民族也有一定认识,但对唐朝时各少数民族的状况缺乏了解,对多民族国家应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欠缺思考。三、教学目标◆课标要求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关系交往的史实。(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和掌握松赞干布统一吐蕃、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的历史史实。2.了解和掌握唐朝册封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的历史史实。3.了解吐蕃、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突厥与唐朝亲密的关系及文化互相交流影响的史实。4.通过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学会归纳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5.通过总结各民族与唐朝的关系,提高比较能力和概括能力。(二)过程与方法21.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史料,多方面培养学生获得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3.通过列表形式培养学生比较、概括、归纳的能力。4.通过联系现实生活现象,帮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了解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形成过程。(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树立相互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及文化传统的正确态度。2.理解中华文明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逐渐形成中华民族的认同感。3.认识到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及解决方法(一)重点和难点1.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教材从唐朝与各民族保持密切关系的表现引入主题──“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发展”。教材首先介绍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和亲、吐蕃赞普的上书,说明了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的密切关系。2.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的态度、唐朝与吐蕃的和亲、唐玄宗册封回纥、南诏等少数民族首领的政策都是开明政策的体现。(二)解决方法1.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在学习吐蕃人的社会生活状况的有关内容时,可引导学生通过回忆小学社会课上有关内容或今天藏族的生活情况,以理解吐蕃人的生活内容。在学习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的有关内容时,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步辇图》、大昭寺内文成公主入吐蕃的壁画、大昭寺建筑画像、小学社会课上提供的藏族民歌、教材中的文成公主传播中原文化的有关内容等等),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松赞干布为什么多次向唐朝求婚?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吐蕃人乃至藏族人民的喜爱?也可以指导学生编演唐蕃和亲的历史剧,以加深理解。2.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3引导学生归纳唐朝对突厥的宽容政策、唐朝对回纥、粟末靺鞨、南诏等族首领所采取的册封政策、及对吐蕃的和亲政策,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政策的表现,并分析这些政策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加深理解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的原因。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一:师:同学们,请看地图,在中国的广大领土内,生活着众多少数民族,其中有几个大家熟悉的民族。生活在新疆的维吾尔族、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生活在云南的白族和彝族、生活在东北的满族、生活在北方内蒙古大草原上的蒙古族,其实这些民族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他们分别是回纥、吐蕃、南诏、靺鞨和突厥。那么,他们和中央政府的关系如何呢?我们来学习第5课──“和同为一家”。导入二:多媒体播放《掀起你的盖头来》、《青藏高原》两首歌曲,请同学们说一说与哪个民族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藏族、维吾尔族、白族、满族、彝族图片,请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一民族。(学生抢答。)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那么,今天我们就学习唐与他们的关系。导入三:师: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民族的拥戴,被各族首领尊奉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大家知道这位皇帝是谁吗?生:唐太宗。师: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带着问题,我们共同学习新课。(二)讲授新课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对边疆的管辖同学们看唐朝的疆域图。隋唐时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发展。在辽阔的土地上,生活着许多民族。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少数民族有突厥、回纥、靺鞨、吐蕃、南诏等。这些少数民族,一部分虽然建立了地方政权,但与中原王朝一直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唐朝政府在边疆地区设置机构,加强管辖。从图中看到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就是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那么,唐朝时与周边各少数民族都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它的民族政策是什么呢?从唐太宗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话中能否得出结论呢?4唐太宗的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因此,他赢得了各族的拥戴。北方各族和西域的首领来到长安,尊奉他为各族的“天可汗”。那么,这些民族对祖国历史做出了哪些贡献呢?1.唐朝与东突厥的关系唐太宗打败东突厥(看教材引言部分)突厥人是生活在我国北方阿尔泰山一带的少数民族。突厥族的特点是以游牧为主,随水草迁徙。他们擅长骑射,以战死杀场为荣。在北方,他们是第一个创制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6世纪中期,建立突厥汗国。6世纪末,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到唐朝时,与唐朝关系如何呢?唐朝时,东突厥南下骚扰唐朝,对唐朝构成威胁。唐太宗组织力量打败了东突厥,俘虏了其首领颉利可汗,在渭水结盟。给东突厥首领优厚待遇看教材,唐太宗在对待民族问题上采取了什么政策?这种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促进了唐朝中央政权与边疆各族友好交往,北方各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少数民族对唐王朝构成威胁,他就用战争解除这种威胁,征服之后加以安置,对战败民族的贵族还加以优厚待遇,实行了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那么,对西突厥地区又是如何解决的?西突厥统治者称霸西域,奴役当地各族,阻碍东西商路,威胁着唐朝,为了维护对西域的管辖,保护东西商路,唐跟西突厥进行了长期斗争。最终,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两个都护府作为唐朝设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军事权力。同时,充分说明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管辖的地区,历史上是中国领土,即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同学们,最近的新闻报导拉萨发生的动乱,是达赖策划的行动,闹分裂。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要追溯到唐朝,最早在青藏高原上居住的是吐蕃人,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2.唐与吐蕃的关系吐蕃是古羌族的一支。据考古材料证明,从大约5000年前起,吐蕃的先民就已经在青藏高原上劳动生息。大约6世纪时,吐蕃社会有了一定的发展。其首领称为赞普。有的以游牧为主,有的以农耕为主,开采金属矿藏,制作金属器皿,并具尚武这风。(看教材)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第32代赞普,年仅13岁,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了强大的吐蕃政权。松赞干布“少年奋发”,统一了西藏高原,完成了对一些小国的兼并,建立起吐蕃王朝称雄雪域高原。5松赞干布是吐蕃王国的创建者,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位的时候,创制了吐蕃文字,即今天的藏文。制定官制、兵制和法律。原来寂寞无闻的中国广大西部地区,因强有力的吐蕃奴隶制政权的出现,变得有声有色了。文成公主入藏松赞干布很仰慕唐朝文化,他两次派能言善辩,聪明机智的使臣禄东赞到长安向唐太宗提出通婚。(看唐朝画家阎立本画的《步辇图》它画的是吐蕃使者禄东赞受松赞干布派遣到唐求婚受到唐太宗接见的情形。)有关禄东赞出使长安的传说,以及他运用聪明才智,成功完成了唐皇设的一道道难题,终于为松赞干布娶回了美丽善良的文成公主的故事,在藏民间故事中有许多记载。据说,禄东赞在入唐朝求婚时,还有其他几个政权的使节也入唐求婚,因此,唐太宗令文成公主出了五道题考察他们的智慧。(请同学讲述禄东赞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第一道试题是想办法使一根丝线从一颗九曲明珠中间的小孔穿过去。那明珠的孔不但小,而且极弯曲,用手工、针线根本无法穿过去。禄东赞让手下从殿外捉来一只蚂蚁,将丝线缚在蚂蚁的腰部,轻轻地把蚂蚁放进明珠的孔内,然后对着孔吹气,立不住身的蚂蚁使不停地向里爬。不一会儿,带着丝线的蚂蚁便从明珠的另一孔中穿了出来,线也就穿好了。第二道试题是把100匹母马和100匹马驹分别将其母子寻认出来,这些马和马驹是混在一起哦。禄东赞用分养且断绝马驹草水的做法,使马驹自动回到了母马的身边。还有一道是晚上急召使节入宫。然后让其顺原路返回。其他使节都迷了路,只有沿路做了记号的禄东赞顺利返回。第五道题是从300名服饰装扮相同的宫女群中认出真正公主。禄东赞又顺利通过。就这样,禄东赞凭自己的智慧出色地完成了松赞干布交给他的任务。唐太宗答应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641年,文成公主离开长安,文成公主入藏途经的青藏高原上,至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她带着大批的丝织品、手工艺品、书籍、各种种子以及工匠踏上了西行的漫漫路途,翻过日月山,来到倒淌河。家乡日远,公主不禁失声恸哭,传说哭声感动了天地,使河水发生了“天下江水皆东去,惟有此水向西流”的倒流奇迹,这条河变为由东向西流,一起陪伴文成公主入藏了。“倒淌河”也由此得名。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公主到逻些时,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热情洋溢地迎接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40年,她给吐蕃人民带来了哪些变化?(看教材)教师总结: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对加强汉藏两族的关系,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直到今天藏族民间仍流传着许多文成公主的美好传说,拉萨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达拉宫6松赞干布非常喜欢贤淑多才的文成公主,专门为公主修筑了布达拉宫,共有1000间宫室,富丽壮观。但后来毁于雷电、战火。经过十七世纪的两次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布达拉宫主楼13层,高117米,占地面积36万余平方米,气势磅礴。布达拉宫中保存有大量内容丰富的壁画,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难吐蕃婚使禄东赞的故事。大昭寺大昭寺建于647年,是拉萨最早的木结构建筑。松赞干布统一吐蕃以后,先后迎娶了尼泊尔的尺尊公主和唐朝的文成公主。由于这两位公主都是虔诚的佛教信徒,松赞干布因此决定修这座收藏佛像和经书的宫廷佛堂。大昭寺大殿坐东向西,高四层,上覆金顶,具有唐代建筑风格,也吸收了尼泊尔和印度的建筑艺术特色。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佛像,两侧配殿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尺尊公主的塑像。大昭寺正门前还立有823年镌刻的唐蕃会盟碑和文成公主手植的柳树,这是汉藏团结的历史见证。唐朝中后期与吐蕃关系怎样呢?金城公主入藏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尺带珠丹上书给唐朝皇帝唐中宗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唐与吐蕃关系日益密切。唐朝时,除了吐蕃外,还有回纥、渤海、南诏等少数民族及其建立的政权。关于唐朝与这些民族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总结。3.唐与回纥的关系册封怀仁可汗回纥是今天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是团结、联合、协助的意思。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东突厥灭亡后,回纥逐渐向南发展,8世纪中期建立汗国。他们崇尚勇敢,民风淳朴。后来改名为回鹘。9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