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七年级历史下册13-24课基础知识归纳(018)第13课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1、宋代的统治阶层主要包括皇室、官僚、地主;而被统治阶层包括“四民”,指士、农、工、商。士人大多来自科举考试,工匠的身份相对自由,商人地位有所提高,可以参加科举考试。2、宋汴京城与唐长安城的区别:①规模大,人口增多②贸易区域不受限制③贸易没有时间限制,出现夜市④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3、宋朝的城市风貌(1)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2)宋朝政府将居住在城镇的非农业人户编定为坊郭户,依据拥有房屋等财产的多少分为十等,单独管理,他们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3)出现了固定的娱乐场所瓦舍(瓦肆、瓦子)(瓦舍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宋代市民阶层的扩大)。(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5)宋代城市风行的类似现代足球的运动,称为蹴鞠。第14课元帝国拓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1、铁木真是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的杰出首领。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2、蒙古政权实行军政合一的国家体制,定都和林。成吉思汗时,创制了蒙古族文字。3、1271年,成吉思汗的继任者忽必烈(元世祖)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定都大都。4、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统一全国。5、忽必烈的改革:主要内容政治方面建立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吏,征收赋税。专门管理西藏的是宣政院。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经济方面推行重农政策,下令许多牧场重新恢复为农田,禁止掠夺人口为奴;设专门管理农业的机构“司农司”,编写《农桑辑要》。作用有利于社会进步和民族融合,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6、中国现行的省级行政区划开始与元朝,西藏正式归中央政府管理开始于元朝。7、人分四等与文化趋同民族政策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已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回族的形成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文化趋同元朝统治者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儒学,在中央设立专门学习儒家经典的学校国子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民族矛盾缓和,呈现以中原传统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第15课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1、北宋时期,毕昇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多年。2、北宋时制成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3、唐朝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开始用于军事,宋代广泛应用于军事.3、元代妇女黄道婆在制棉工具和织造方法上做出了重大的技术革新.松江地区上升为江南棉纺织业中心,棉布逐渐取代丝麻成为人们普遍使用的衣被原料。第16课繁荣的宋元文化2/41、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主要特点记载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人物为中心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按时间顺序记载战国到五代1362年2、列表填写两宋时期三位词人生活的时期、词风特点、代表作。文学苏轼派别北宋词豪迈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李清照豪放派两宋之交词委婉含蓄,清新淡雅,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辛弃疾婉约派南宋词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元曲关汉卿豪放派元朝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代表作《窦娥冤》3、元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元杂剧作家中最负盛名的是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4、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荣与近代前夜的危机(明清史)第18课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1、明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类型措施政治上对功臣严加防范,大开杀戒。典型事例是“胡蓝之狱”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思想上八股取士制造“文字狱”1、建立宰相制度的是秦始皇,废除宰相制度的是明太祖朱元璋。从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再到明朝废除宰相制,反映了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2、科举制到明清时期演变成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科举制只能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答题必修按照八个连续的部分进行,不得违背,这种形式的文章叫做“八股文”。明清实行“八股取士”是统治者加强封建专制的需要。第19课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1、明清在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上做了哪些努力?①戚继光抗倭②郑成功收复台湾③清政府设置台湾府④雅克萨之战的胜利⑤《尼布楚条约》的签订2、戚继光抗倭(明朝)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境内的倭寇;之后开赴福建和广东抗倭。3、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末清初)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4、雅克萨反击战(清朝)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反击战,重创了俄军,迫使沙俄政府同意通过谈判解决边境问题。1689年,中俄签订第一个边境条也《尼布楚条约》(平等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的主权。第20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3/4清朝前期采取了哪些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请说说清朝民族政策的特点。(1)对新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2)对西藏:措施: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影响:a.稳定了西藏政局b.密切了西藏同内地的联系c.有利于西藏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3)以会盟联姻等方式,并修建避暑山庄和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4)清朝民族政策特点是恩威并重、刚柔并济。第21课大一统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1、北京城曾经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的。从外向里依次是京城、皇城和宫城。2、故宫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是东方建筑艺术的结晶。3、明长城概况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长六千多千米。地位是历代规模最大、防御设施最完善的城防工程。作用①军事上:抵御了游牧民族的侵扰。②政治上:是连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③经济上: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精神象征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4、秦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第22课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明朝主要的科技成就主要成果及人物评价《本草纲目》李时珍(明代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东方医学巨典”《天工开物》宋应星(明末著名的科学家)“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明清小说作品及作者成书时间地位《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水浒传》施耐庵元末明初根据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创作,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西游记》吴承恩明中期取材民间玄奘取经的故事,长篇神话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1、明清科技的特点与劣势:特点:①科学家重视实验,注重运用数理方法。②已开始显露出一些近代科学研究的特点。劣势:①明清科学技术与西方近代科技相比,已远为逊色。②明清实行文化专制,闭关锁国,使中国和西方科技水平的差距越拉越大。2.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①工商业市镇繁荣②书坊、刊刻印刷术迅速发展③市民阶层的扩大第23课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1、郑和下西洋:4/4时间和次数1405—1433年,明朝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突出特点规模大、历时长、次数多、航程远、到达国家多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条件①社会安定,国力强盛;②造船技术发达;③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范围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历史意义①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②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③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最终结果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2、闭关锁国:(1)原因①清统治者盲目自大。②清朝统治者坚持“重农抑商”的政策。③封建经济自给自足。④清统治者担心国家会受到外国侵略,害怕沿海人民与外国人交往,危及自己的统治。(2)影响: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一面,但它限制了我国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第24课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1、从明中期到清前期,是中华帝国最后一个繁荣时期。在清朝的康熙到乾隆年间,经济迅速恢复,国力空前强盛,史称“康乾盛世”。2、明中期到清前期经济发展状况:(1)农业:人口、耕地面积增加(2)手工业:瓷器、纺织业等传统手工业发展兴盛(3)商业:-安徽、山西等地形成商帮。(徽商、晋商),一些农村变成专门的工商业市镇。19世纪初,全世界有十个拥有五十万以上居民的城市,中国有六个。(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杭州、广州)。(4)对外贸易:世界市场上一半白银流入中国,白银成为中国的主要货币之一。3、近代化因素萌发的趋向(表现):①社会方面:人口流动性增强,传统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②经济方面:商品经济发展,一些手工工场实行雇佣劳动方式。③思想方面:读书入士的观念发生变化,商人的位置升到第二;出现抨击君主专制的民主思想。4、明清时期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1)农民战争的打击,如李自成起义、白莲教起义等(2)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落后于世界潮流;(3)闭关锁国、重农抑商、文字狱等政策阻碍了历史发展(4)英国19世纪初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中国更加陷入了严重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