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月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7分)1、下列各项中画横线黑体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狡.猾(jiǎo)匿.笑(nì)莫.大(mò)感慨万分(kǎi)B.安妮(ní)惭愧(chán)争执(zhēng)混为一谈(hǔn)C.绰号(chuò)尴.尬(gān)树杈(chā)美不胜收(shèn)D.呆板(dāi)喉咙(lóng)倾向(qīng)花团锦簇(jǐn)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叛逆纠纷哄堂大笑翻来复去B.呆板遗憾得意洋洋不求胜解C.处境决别轮翻上阵持之以衡D.察觉唯恐博学笃志恍然大悟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生命的季节,亦如四季的更替,有春的烂漫,有夏的,有秋的,也有冬的。此乃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A.奔放成熟萧瑟B.奔放萧瑟成熟C成熟奔放萧瑟D.成熟萧瑟奔放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B.通过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D.也许,青春本身就是一本成长的流水账,需要我们小心地记录,精心地收藏。5古诗词运用。(6分)(1),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2)问渠那得清如许?。(朱熹《观书有感》)(3)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4)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6名著导读(5分)《繁星》《春水》是冰心在印度诗人《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主要是“零碎的思想”。作者善于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断面,自然界的一个现象,人世间的一段悲欢离合,以及人们习而不察的事物中,感受和发现人生的哲理,体会人生与自然的某些规律性的本质,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诗集以“”为核心,以..为主题7.综合性学习。(8分)刚升入初中,很多同学都觉得不适应。怎样才能尽快适应中学生活呢?鲁能巴蜀中学校长助理夏老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初一新生只要闯过以下“几关”,就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1)请研读老师精心准备的“过关”资料,分别简要概括初中生活会遇到的困难以及应对措施。第一关:王明上中学几天后,直呼“吃不消”:相对于小学只有语数两科,初一学科至少有语、数、英、政、史等五科,内容多、要求高,作业量增多,考题难度也相应增加,学习负担明显加重,而且同学中强手林立,稍有不慎,曾经尖子生的他也遭遇大滑坡。张老师支招:增强信心,做好计划,脚踏实地,各个击破;可提前预习了解各个科目的大致内容,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调整作息时间,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不要单看分数高低论英雄,要看自己在班级或年级的排名情况,不断自我超越。第二关:刘晶晶进入初中后,胆子变小了:同学范围从小学的“街坊邻居”到中学的“五湖四海”,陌生的环境常常使她感到孤单。人际关系对她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妈妈教她: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自信真诚,从主动大胆地跟所有的老师同学打招呼开始,广交朋友,发展健康的友谊关系。第三关:俞晓白小学时,从课内到课外,从上学到放学,都有老师严格管理。进中学后,老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课内外许多活动依靠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放得多,管得少,晓白一下子适应不过来,午休、晚自习都不知道怎么安排。而且住校了,离开父母有诸多不适应,第一周还哭了鼻子,想妈妈爸爸。哥哥给他讲:增强自控能力,培养独立意识。把老师当成爸爸妈妈,把同学当成兄弟姐妹,树立成长意识,增强生活能力。第一关: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关: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关:困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中第一次数学小测试,王明破天荒考了不及格,伤心极了。假如你是王明的好朋友,你打算怎么安慰他呢?(2分)答:二、阅读与理解(43分)(一)文言文阅读[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乙]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注释]知:通“智”,聪明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8.选出黑体词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A人不知而不愠(恼怒)不愤不启(开导)B温故而知新(旧的)好之者不如乐知之者(乐趣)C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不耻下问(以......为耻)D逝者如斯夫(河水)三军可夺帅(改变)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0.甲文着重论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的内容。A.乙文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经常用来说明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先让学生积极思考,再进行适时启发。“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深远。C.甲文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一句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志向,人的志向可以随时改变。D.乙文中孔子从“敏而好学”和“虚心求教”两方面解释了子贡提出的问题,既解释了孔文子取得成绩的原因,又教育弟子要勤奋好学,虚心求教,是很好的治学格言。10.《论语》十二章,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3分)(二)现代文阅读弱种子也要发芽/刘克升开阔、坦荡的田野里,一位农民正在种高粱。他把那些瘪粒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这时,一位到乡下游玩的城里人,带着儿子路过这里。城里人的儿子第一次看到有人种庄稼,感到非常新鲜,拽着父亲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农民的一举一动。农民宽厚地望了他们一眼,报之友好一笑,继续挑他的种子、种他的地。城里人的儿子把嘴巴俯在城里人耳边,父子俩嘀嘀咕咕了半天,不知在说些啥。不一会儿,他们停止了嘀咕。城里人靠近农民身边,小心翼翼地恳求说:“那些瘪粒种子,你把它们也种到地里好吗?”城里人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农民很奇怪。他摇了摇头,果断地说:“不可以!我指望着庄稼吃饭呢,瘪粒种子长出的庄稼怎么能保证产量?”城里人回头望了儿子一眼,沉默了起来。半晌,他以极其隐蔽的动作,掏出一张百元钞票,悄悄塞到农民手中,压低声音说:“因为一场医疗事故,我儿子的两只耳朵全聋了。在同龄的小朋友面前,他总是感到自卑。今天,他看到了那些被你抛弃在一边的瘪粒种子,感到很难过,就问我它们为什么受冷落,难道是它们不能发芽吗?……所以,我希望你把那些瘪粒种子也种到地里,给我儿子一次鼓励、一个希望。这一百元钱,就算是对你播种瘪粒种子、造成减产的补偿吧。”农民听了,心中一热,忙把百元钞票推了回去,毫不犹豫地说:“这钱我不能收!我这就把那些瘪粒种子种到地里去!你去告诉你儿子,我要把它们种在最肥沃的地段,因为它们发芽的欲望最强烈,我对它们的期望也最高。”城里人感激地望了农民一眼,快步回到儿子身边,把农民的话告诉了儿子。儿子的眼睛像雨后的两片绿叶,立刻鲜亮了起来。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粒种子。瞬间,其貌不扬的它们,纷纷从农民手中撒落,妥妥贴贴地躺在了新鲜、肥沃的土壤里。城里人和儿子开心地笑了。等他们一离开,农民马上收拾家什,急匆匆向家里赶去。农民家中,有一个因车祸失去双腿的儿子。以前,他一直认为残疾儿子是一个废物,就老是把他关在家中,不许他出门。现在,农民改变想法了。“再弱的种子,也要发芽;再嫩的幼苗,也渴望长大!”作为一名种地的老把势,这个道理,他懂!农民决心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去最好的医院,为儿子安最好的假肢!他要让儿子开开心心地走出家门,大大方方地发芽、开花,直至结出属于他自己的、或大或小的果实。12、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文章的主要故事情节。(2分)(1)——议种瘪种——(2)——给儿新生1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探究括号中的问题。(4分)(1)他把那些瘪粒种子一一挑了出来,只拣饱满的种子种到地里。(“一一”“只”可以看出农民对瘪种子怎样的态度?)(2)这双灵性飞舞的眼睛,触动了农民的心事,他抹了一把眼角的泪水,以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抓起了那些瘪粒种子。(农民为什么要做出“既夸张又慈爱的姿势”?)14文中的农民是一个怎样的父亲形象?(2分)15、美国作家海伦凯勒称莎莉文老师为”再塑生命”的人。你觉得文中谁是农民儿子“再塑生命”的人呢?并说明理由。(4分)16、选文的标题“弱种子也要发芽”有什么深刻含义?(3分)一支恸哭的金色钢笔①这是我第五次在她的作业本上留言:“请用钢笔写字!”②她是班里的学生,念五年级。矮小、瘦弱,怯懦不堪。很多次,我真想在分发作业的同时,当着众人的面狠狠地批评她、告诫她:请改用钢笔写字。又怕这一小小的举动,会刺伤她敏感而又脆弱的心灵。于是作罢,悄悄地在那张写满铅笔字的纸页上,写下我要说的话。③她没有一次照做,一如既往地用铅笔打发着我布置的作业。我不明白,为何在她文静纯真的背后,深藏着那么让人不可捉摸的倔强。④当我在她的作文本上再次写下那句老生常谈的话时,我决定对她进行点名批评。于是,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便有了这样一个让人倍觉心酸的场景——我一面踱着步子解析优秀作文的词句,一面时不时地用余光安抚在角落里默默流泪的她。⑤她开始躲我,面色仓皇、神情狼狈,像春花躲秋风一般,硬生生地要隔一个夏季。譬如,我明明见她从那头的路口独自向我走来,却会在一个不经意的时刻,恍然丢失了她的踪影;明明见她在球场上拍着篮球,却在与旁人寒暄过后的视野里,唯剩一个篮球在空荡荡的球场跳跃;明明见她在厕所的出口耷拉着脑袋洗手,却在惊鸿一瞥之后,再度以为自己出现了幻觉……⑥我并未从她的躲藏中找到一种老师该有的威严。相反,我的内心却越来越不安。⑦黄昏后的校园里,多了几分静谧与冷清。我独自在窗明几净的走廊上散步,猜想到底该如何化解她心中的惊恐。⑧透过窗帘间的缝隙,我能看到她和她的同桌正喃喃地说些什么。那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小男孩,家境十分拮据,经学校减免过的学费都得拖上几个月才能勉强缴清。⑨我心怀期待地看着他们在空旷的教室里窃窃私语。真怕他们那片刻的嬉笑里,有我的名字。正当我准备推门而入时,一幅永生难忘的画面瞬间印在了我的脑海里。⑩她满目感激地收起手中的钢笔微笑着说了声谢谢。他把书包摊开,接过那支破旧的钢笔,轻轻地将它搁到里面,那神色,如同手捧至宝一般。临行前,他略带豪情地说了一句:“放心吧,这次你是用钢笔写的,老师不会再批评你了!”○11夕阳的余晖透过愈渐宽大的窗帘缝隙,丝丝缕缕地照射在他们脸上。在那份充满童真的友谊里,我无法找到自己介入的借口,只得暗自逃离。第二天,在宽大的办公桌上,我看到他俩紧紧挨在一起的作业。同样的本子,同样的笔色,同样的日期。○12市里举行长跑比赛的时候,他不顾一切地报了名。接着,他毫无悬念地成了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135000米的距离,对于台下这帮稚气未脱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场艰苦的耐力战。他在人群中穿梭、奔跑,坚持不懈。我和看台上的老师们一起,情不自禁地为他加油并鼓掌欢呼。他如一支离弦的箭,在临近终点的时刻,依然冲劲十足。○14惊人的一幕出现,即将获得冠军,他却选择了止步,他的无人可解的行为,已经辜负了所有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