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通论》教案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考古学通论》教案导言一、考古学的定义考古学是用实物资料来研究人类古代历史地一门科学。我们著名地考古学家夏鼐指出,“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地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情况地一门学科”。考古学与“狭义历史学”一样,都属于历史科学的范畴,所不同地是,考古学研究地是实物资料,狭义历史学研究地对象是文献资料。这里要注意的是,考古学只研究古代人类的文化遗存,近现代文化遗存则不属于考古学研究的范围。作为考古学研究的对象的实物资料,是通过考古调查和发掘而获得的。考古调查、考古发掘的资料要经过室内整理,再编写成报告,才能成为研究资料。所有非考古调查,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都不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不是真正的考古学,而只能称为“金石学”和“古器物学”。考古学所研究的人类古代历史包括史前时代、原史时代(即文字刚出现的时代)和历史时代,不包括近代和现代。史前时代没有文献资料,必须而且只能靠实物资料来了解当时的社会信息。所以对史前时代来说,考古学的地位和作用是其它任何学科都无法替代的。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研究对象的实物资料包括遗迹和遗物两大部分。遗迹和遗物又统称为文化遗存。1、遗迹:遗迹是古代人类获得所遗留下来的、不可移动的文化遗存。它包括房屋、村落、道路、运河、墓葬等古代人类建筑和设施。古代人类活动又可分为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所以,与古代人类有关的遗迹,还有矿坑、作坊、窖藏等。与古代人类生活活动有关的遗迹还有洞穴、聚落(村落)、城堡等。2、遗物:即古代人类活动留下来的既有可移动性的器物。按用途,它可分为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礼器等;按它的质料来分,则可分为石器、玉器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瓷器、骨器、角器、牙器、贝器、竹、木、漆器和丝绵织品等。除此之外,还有艺术品(如雕塑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铜镜、车马器、日用器皿、装饰品、货币、铭刻、文书等。史前时代,人类自身的化石或骨骸,既是古人类学研究的对象,也是是史前考古学研究的对象。考古学研究的对象都是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或者说是经过人类有意识的加工的。即使是自然的,也必须是与人类过动有关的、能反映人类的活动的实物。这就使得考古学充满了挑战。为什么呢?首先,许多地下的文物或由于容易腐烂,或由于人为的和自然作用的破坏而无法保存下来,考古学家们今天所能研究的只不过是古代人类残存下来的一小部分遗物。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从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入手的古代历史重建,都只能反映过去人类社会的某个侧面。其次,从物质遗存来研究历史历史有一种特别的难度等级。这就是英国考古学家霍克斯所说的,“研究技术和经济较为容易,研究社会结构比较难,研究意识形态最为困难。注:遗址,指古代某一社群居民日常居住、生活范围内遗留下来的连续分布的遗址、遗物的集合体。三、考古学的目的和作用:考古学是历史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考古学研究对于人类古代历史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最明显的是,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对文字未出现的史前时期的研究,就完全依赖考古学。即使文字出现以后,考古资料仍有重要作用。因为,考古资料既可补充文献资料的不足,又可纠正文献资料中的错误。同时,中国的文献资料对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的历史很少记载,这一块的研究也必须依靠考古资料。关于考古学的目的,或者说考古学的目标,目前国内的定位是“重构国史”。也就是说,国内认为考古学的目的在于阐明历史发展,特别是古代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但国际上,现存流行的观点则有所不同。目前,国际考古学界流行的观点认为,考古学的学科目标(或考古学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复原文化历史。复原文化历史,就是从时空背景来研究古代遗址、器物、工具和建筑,建立起一个区域里的人类文化再千百年里甚至上百万年的发展序列。这项工作主要包括了对考古发现材料的罗列和描述,以考古材料的时空分布为基础来复原某种文化的发展过程。二是复原过去人类的生活方式。从考古学诞生之日起,复原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就是考古学家关注的焦点之一。为什么如此重视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呢?因为,人类过去的生活方式,即反映了古代人类生产力发展水平,也包含了古代人类的社会意识等方面的大量信息,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本身的产生和发展。于是欧美的许多考古学家先驱,开始关注从动物骨骼、炭化的种子以及其他人类实物的残迹来重建古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为此,他们请来孢粉专家、动物专家、植物学家等,观察研究考古遗迹。这样再考古学中,就将文化的时空变化和人类的栖居形态、生存策略和古生态环境结合到了一起。三是复原文化发展进程。考古学的复原阐释文化发展进程的目标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是国际考古学理论与方法发生重大变革的一个转折点。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许多考古学家提出,考古学必须创造和发展新的研究手段,对主导种种不同的文化历史现象的潜在原因进行总体理论的阐释,然后通过仔细设计的考古发掘和研究来进行检验。他们认为,考古学应当用更加严谨和细致的方式来收集和分析材料,将他们放到一个可以被检验的理论框架中进行。认为考古学的目的,不仅仅是重建历史,它还必须对主导历史文化发展的动力作出理论的阐释第一章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第一节考古学文化一、考古学文化的基本涵义“考古学文化”是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且有一群有特征性的文化遗存。它也叫“同一文化共同体”。这里三个要素,即“同一时代”、“共同地区”、“一群特征性”缺一不可。相似的文化遗存,即使分布于邻近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地域,如果不属于同一时代,则不能称为一个“考古学文化”。当然,“同一时代”、“共同地区”、“一群特征性”这三者也是相对的。这里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同一个“考古学文化”,因分布地域的不同,文化面貌上又有一定的差异。这种情况就要用“文化类型”来区分。如:同属黄河下游的龙山文化,一般分为“两城类型”、“城子崖类型”和“黄堌堆类型”;二是:同一个“考古学文化”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存,由于该文化刚被发现时,还不了解其先后关系,也常用不同的“文化类型”来区分。如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就是指同一文化的不同分期。三是:一类文化遗存在发现初期,很难确定它是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这时也被命名为“文化类型”。一旦这类文化遗存被较多的发现,并得到考古学界的公认,原来被成为“类型”的文化遗存就要改称“考古学文化”了。二、考古学文化的命名考古学文化的命名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共5种)1、以首次发现的典型遗址所在地的地名(县名、乡镇名、村名等)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这是最常见的做法。如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中的周口店文化、丁村文化等;2、以遗址的名称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如欧洲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的梭鲁特文化、马格德林文化;中国的山顶洞文化、观音洞文化等;3、以某一遗址的某一时期典型文化遗存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如庙底沟二期文化、后岗二期文化等;4、以具有特征性的遗物,作为考古学文化的名称。如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中的细石器文化、彩陶文化、黑陶文化等;这种做法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也被经常采用。但由于具有特征性(代表性)的遗物会在几种不同文化中存在。所以这种命名方法现在在考古学界一般不用。5、以族别名称作为考分西文化的名称。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等。一般来说,这种命名方式多适用于时代较晚的青铜文化时代。总之,考古学文化命名中要注意的最重要的问题是:被命名的文化遗存是否能够构成一种“考古学文化”。否则,不宜对其命名。三、考古学文化的研究内容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一般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考古学文化的分布范围,包括中心地区和波及范围;2、文化的基本面貌及其特征;3、文化的源流、发展及其演变;4、文化的时代和分期;5、与邻近地区文化的关系;6、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形态。关于“文化内涵”,一般来说,要从一、两处典型遗址入手,做全面、深刻的研究,再进一步把握整个考古学文化的内涵。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中,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规律下的问题)其一,一个考古学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化,既同该文化所在地的地理条件、生态环境有关,又同当时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宗教观念密切相关。在史前时代,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各方面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这就必然影响到文化面貌;在文明时代,政治中心坐所在地的经济文化,对周围地区的经济、文化,影响较大,而对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影响较小;其二,一种考古学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分布范围会有所不同,文化面貌也不断发生变化。当一种“考古学文化”在演化过程中,其文化面貌未发生质变时,可称为同一文化的不同分期;当其文化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则应归纳为另一类“考古学文化”。考古学文化的发展演变及器物的演化,既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变化紧密相连,也跟外来文化的影响及部落观念形态的变化相关。其三,史前时,不同的生态环境,不同内容的生产活动和生活习俗,不同的文化系统,时形成不同考古学文化系统的根本原因。每个文化系统自身发展所形成的文化特征决定每个文化的性质,相邻两个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影响所产生的一些相似的文化因素,不反映文化的性质;两个不同系统的交汇地区和两个不同生态环境的交汇处,是考古学文化的过渡地区。过渡地区的考古学文化除受相邻地区的影响外,一般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不能将过渡地区的文化归属于相邻地区的文化系统,而应根据其自身的文化特征来确立文化系统。如:中国秦岭以南的鄂西北和豫西南以及淮河流域,是黄河流域文化和长江流域文化的交汇地区。它既受两大流域文化的影响,但同时又具有自身的文化特征,所以折这一地区要根据自身的文化特征来确立考古学文化。第二节考古学时代的划分考古学根据生产工具的变革,将人类古代社会分为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有些学者在旧、新石器时代之间,分出了一个“中石器时代”;在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又分出了一个“铜石并用”或叫“金石并用”时代。中国的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大体上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相当;而在西欧、北欧等地区,整个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早期铁器时代都处在史前时期。一、石器时代1、旧石器时代考古学上,将人类早期使用打制石器时的时期,成为旧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考古学是英国银行家兼博物学家卢伯克爵士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865年出版的《史前时代》一书中采用三项标准将石器时代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其三项标准是:一是动物群。旧石器时代存在灭绝动物,新石器时代均为现生种。二是经济形态。旧石器时代是采集、渔猎,新石器时代部分依赖农业生产。三是技术。旧石器时代采用纯打制技术,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磨制技术。旧石器时代大约从300万年前开始,结束于距今1.2万年至1万年之间。近30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占据了现在整个人类历史的99%以上,是一个极其漫长的时代。旧石器时代的分期,考古学上一般采用两分法或三分法:两分法,即把整个旧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和晚期。因三分法的划分与古代人类体质发展的三个阶段(直立人或猿人、早期智人或古人、晚期智人或新人、直人)相一致。故现在考古学界对旧石器时代的分期多采用“三分法”。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社会处在血缘婚和血缘公社(亦叫血缘家族)阶段,中期向氏族公社过渡,晚期母系氏族公社确立。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只能以天然的产物作为食物,生产性的经济尚未出现。这种经济称为掠夺性经济“或”攫取性经济“。旧石器时代,人类的劳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也使用木器、骨器、角器和蚌器。旧石器时代处在地质时代的新生代第四纪的更新世(更新世世距今较近的一个地质年代,距今大约250万年道1万年前)。当时学者研究,更新世发生过几次冰期与间冰期,地球上的气候与自然环境发生过几次大的变化。物竞天泽,适者生存。这些变化使地球上的生物、动物和植物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生物就此灭绝。研究古生物的变化可以了解更新世各个时期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灭绝的生物有些以化石的形态保存在地层中,所以,研究古生物化石既是古生物学家的任务,也是史前考古学家的责任。2、中石器时代(简介)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