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2009学年度第第一学期07对口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09年2月15日一、考生答卷分析该班为对口升学班,27名考生,平均分为86.75分,及格率为84.44%,良好率(80分以上)为4.44%。该班第Ⅰ卷客观题平均分为36.15分,第Ⅱ卷平均分为30.6分(第四大题填空平均分为2.94分,第五大题课外阅读平均分为10.21分,第六大题写作平均分为17.44分)。二、试题分析(一)客观试题分析客观试题50分,40分以上的占40%,30分以下的占15.56%。从第Ⅰ卷正答率统计表提供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正答率超过90%、学生掌握得最好的知识点,有四道小题,分别是第1题语音95.6%、第3题关联词语95.6%、第7题近义词辨析93.3%、第14题说明方法93.3%;正答率超过80%、学生掌握得较好的知识点,有五道小题,分别是第13题对文段中心的把握80.0%、第15题对文段内容的理解80.0%、第18题对文段中心的把握82.2%、第19题文言实词解释86.7%、第21题文言句式辨识86.7%;正答率低于60%、学生掌握得最差的知识点,有五道小题,分别是第2题错别字辨析40.0%、第5题病句辨识53.3%、第10题应用文知识53.3%、第17题对文段中心的把握(槐树的落蕊,很多学生选择了“北国的槐树”,原因:①“北国的槐树”出现在段首中心句的位置,很迷惑人;②阅读文段不细致,此文段是比较熟悉的课文中的一段,考场上便不深入仔细地阅读了,想当然地选择一个答案。其实本文段共三句话,后面两句都是在写“槐树的落蕊”)44.4%、第20题文言虚词“其”的解释51.1%。(二)主观试题分析主观试题50分,40分以上的占2.22%,30分以下的占46.67%。第四大题,综合题,共2个小题,满分5分。此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言文《游褒禅山记》中一句话的翻译;诗词名句填空。学生得分多集中在2—4分。23题:“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一句的翻译,得分率较低,问题多集中在对判断句式的忽略和“以”、“求”、“无不在”等字词的错译。另外,不少学生仅能大体表达该句意思,而不能给予准确翻译。24题:诗词名句填空共五句,答对三句即可得满分,因而得分率甚至满分率均较高。“高峡出平湖”一句答得最好,最差的是“汝复轻身而昧大义”一句。总体而言,因错别字而失分的情况较为多见,多数学生知道内容而不能正确书写,几个易写错的字是“昧”、“漾”、“勉”,由此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不够扎实;另外,“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两句还有不少学生直接就空着不做,由此反映出学生的课外知识较为欠缺,缺少必要的文学积累。第五大题,现代文阅读,共5个小题,满分15分。此题考查的篇目是课外议论文阅读,学生该题的得分多在8—12分之间,12分以上的占20%,8分以下的占11.11%。25题:得分率较低,中心论点需要概括,很多学生概括的却是好书的作用。“写出你最喜爱的一本书的书名”本应成为一个送分题,但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未得分,有书名号未写的,也有没写出书名的,有学生写课文题目《项链》,也有学生写“四大名著”。26题:得分率较高,中心句基本上都能找到,修辞方法有多写并错写的,如有写“排比”的。27题:得分率最高,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地从五个段落中找到三个以上的论据。28题:得分率较低,很多学生将论证方法、说明方法混为一谈,将“比喻论证”说成是“打比方”,将“对比论证”说成是“作比较”,说明学生概念不清。29题:仿写句子。大部分学生都能准确理解题意,得分率较高。第六大题,作文,60分。本次考试仍是话题作文,平均得分为37.44分,大多数考生得分在30—39分之间。20分以上仅占15.56%、15分以下的占6.67%。本次考试的话题作文以“起跑线”为话题,主题明确,内容集中,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减少了思维的枝蔓;由材料引路,增强了试题的形象性,提示了思考的角度;仍是“三自”要求:“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给考生以创新和发挥能力的空间;话题本身的现实意义给才华横溢的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从考生作文来看,大多能够围绕话题,或议论或记叙,谈感受谈经历,立意准确、恰当。本次作文因话题所限,不容易写成记叙文、散文等,更易形成议论文,“文体自选”的要求,不易落到实处。二、对今后教学的启示学生在答题过程中所暴露的一些问题,告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有许多漏洞要填补。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考试是对教师平时教学的检验,对学生平时学习积累的考查。从答题情况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不够扎实。例如,名言名句默写一题,不少学生都是因为错别字而失分,有的学生甚至五句全写了,却还是一分未得。高职对口招生语文考试纲要中规定,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占70%,这主要就是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提出的要求。因此,夯实学生的基础仍然是中职语文教学需要首先解决的任务。这就要求教师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及能力培养的要求做到目标清楚,落实到位,扎实有效。2、拓宽学生视野,丰富语文积累。学生缺少积累,是考试失分的根本原因。一是缺少文言虚词的积累;二是缺少名言名句的积累;更重要的是,通过答题情况分析,可以看出学生阅读量很少,缺乏文学积累。如作文,学生举的例子大都是老生常谈的那几个,材料贫乏陈旧,语言幼稚,缺乏深度。因此,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有计划、有目的、有方法地进行课内、外阅读,注意语言的积累,素材的积累,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只有这样才能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语文积累。3、有计划地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①日常作文训练,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审题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②正确引导学生继续关注现实、关注人文,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厚重感;③继续加强常见常用文体的写作训练,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文体感,让学生对各种文体有清晰的认识;④要进一步重视规范书写习惯的培养与指导,规范书写、文面、标点符号等。此外,理性思维的训练,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总之,作文教学是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计划地进行大小作文的训练,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思想方法,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用正确的观点思考社会及人生,使学生学会关注社会热点,关注自我发展,关注亲情友情,关注理性,关注人文。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及时记录对生活对人生的感悟,丰富写作内容,并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07对口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09年7月10日一、试卷综述此次语文试卷基本上按春季高考题型命题,体现了春季高考的文本意识,试题内容涉及教材的有选择题第1、10题,填空题第11题,阅读理解片段(二)(三),共计33分。课内课外比例略大于为4:6,卷面值150分,总体有一定可操作性。试题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同时有一定难度。我班有32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84.85分。仔细分析了这份试卷,最终认定有些选题可能不太合适,比如阅读理解第(一)篇,不但阅读量大,更主要的是这半个学期的教材内容不涉及科技文阅读。试题在准确性方面可能不够,比如选择题第8题。试卷中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体现得不够明显。阅读题中主观题较多,增加了学生解题的难度。二、试题结构及特点本试卷题型分选择题、填空题、阅读题、作文,分值分别为:20分、10分、30分、40分。基本上涉及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覆盖面相对较广,遵循重视积累,注重阅读,注重写作,培养能力的原则。1、选择题共15小题(45分,每小题3分),分别考到语音、字形、实词、虚词、熟语、修辞、用语得体、句义、文学常识、诗歌鉴赏。其中1、10两题题涉及教材内容。其中第4题(虚词)、第7题(语病)、第9题(文学常识)、第10题(诗歌鉴赏),我校学生得分比较低,分别为1.68分、1.54分、1.80分、1.74分。这几题难度较大。2、填空题考查点涉及三方面:名句默写(7分),仿写(3分)。这块考试主要强调基础性、语言运用能力考查点偏少。其中第12题,仿写难度不大,大多学生能写,比较难区分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强弱。3、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由三篇短文组成,第一篇科技文阅读(8分),第二篇《雨巷》片段选自教材(10分),第三篇是来自教材的《短歌行》(12分)。三篇阅读理解基本上能结合教材,注重课堂,也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三篇阅读两种体裁,体现不出考试体裁的多样性。考查的点也比较全面。现代文(科技文)考点涉及关键词的理解,句子衔接、信息整合,信息的推断,两篇诗歌阅读考点涉及诗歌的韵脚、表现手法、关键词的理解、诗歌鉴赏辨析,重点句子分析(其中重点句子分析这一考点在同一篇阅读中两次出现)。我班学生三篇阅读题得分为2.89分、3.94分、5.05分。明显科技文阅读在这一阶段考对学生来说是一大难题。4、写作此次作文题为材料作文,对学生来说有很重的审题负担。有近20人在审题上出现问题。全班作文平均分为36.56分。三、建议本次考查试题总体上来说难度偏大,所以学生成绩不十分理想。下次会把考试试题紧密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尽量阅读的多元化,并且能让学生读得愉快,相对也答得轻松。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09春考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010年2月13日第二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命题主要意图在于让学生学好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知识,熟悉高考题型,了解高考要点,进而达到熟练掌握高考知识的目的。这次考试留下的不光是可供参照的分数,还带给我下一步教学很多有价值的思考,促使我深入研讨今后语文课的工作。试卷第一大题十个选择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语病和衔接语句、修辞等基础知识点。出题紧扣第上册教材,如字音、字形基本上是出自上册课本。成语、病句为课外知识,但难度系数均不大。第1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正确识记,即辨识词语中误读的字音。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词语来辨识其中作为语素的形声字的字音是否正确。第2题重点考查学生对现代汉语字形的正确掌握。第3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本题现在采用的要求学生判断词语的释义是否正确的考查形式,难度不大得分较高。从这几道题较高得分情况来看,考生备考的准备还是比较充分,反映了平时较为注重这方面的积累,对读音的重视。今后,语文教学将继续夯实学生的语基,注重朗读和朗诵的训练,适当做些这方面的练习,以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辨识和鉴赏能力。第4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结构性病句的能力,形式与以往没有改变。但学生的正确率为68.5%,这说明学生平日对高考六种病句类型理解掌握得不到位,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差。今后应参加这方面的训练。第5题重点考查考生衔接语句的能力。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根据语意的前后照应,选择最恰当的句子。学生答对率较高。第二大题为社科文阅读,此次所选的文章流畅自然,语言精练,知识性和趣味性较强,也没有过多的使学生难以理解的术语和理论,适合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但学生第12题答对率为40.9%,这看出学生信息筛选能力差。第三大题的文言文阅读,套路性强。包括5道小题。其中4道为四选一的客观题,一道主观性的翻译题,共21分。在选材上选用了较为接近当时口语的浅显形式的文言文,分别考查学生在筛选与提炼信息以及对文言文内容进行概括分析的能力。这段阅读材料,没有出现生僻难解的词语,没有文言虚词的特殊用法,更没有复杂的名物典章制度方面的专门术语。13题文言文翻译,是考查学生文言文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主要考查对文意的理解,简单文言句式。本次考试学生翻译的不足之处在于关键性词语的翻译不够到位。反映出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的不足――对关键性的字、词的理解,对重要的句子的翻译抓得不严,落实不到位。文言文翻译基本上可以归为两类,一是能拿到6-9分的,语感较好,句子翻译通顺,采分点能准确或较准确地掌握。第二类为不知所云乱翻译一通的,得分在2-6分间,此类学生有待于更进一步加强训练。第四大题古诗歌赏析、名句名篇默写,古诗词鉴赏题学生基本能答好,能抓住表现手法和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