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16页1《西方经济学》(卷号:2143)(开放专科)期末复习指导一、期末考核说明(一)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1、填空题:10x1=10分2、单项选择题:15x2=30分3、判断正误题:10x2=20分4、计算题:2x5=10分5、问答题:2x15=30分(二)考核形式:闭卷纸质考试,考试时间90分钟二、期末考核复习方法1.客观题题型复习方法:填空、选择、判断题请做好导学中的相关题型题目。或参考中央电大该课程的网络课程中()模拟试题库里相应的题型(可以给自己定个计划,每天做一次模拟试题中的这三种题型)2.主观题题型复习方法:计算题(有内容上面注明“侧重计算”)、问答题的复习范围请重点掌握以下具体各章的知识点,注重理解,不要死记硬背。3.尽可能多做些模拟试题或历年试卷,相关重点内容的计算题和问答题可以多做做。三、期末考核主要知识点第二章需求、供给、价格重点掌握:1.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的区别(1)需求量变动和需求变动的含义。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本身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需求的变动是指商品本身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需求的变动。(2)二者的区别:第一,影响两者变动的因素不同。影响需求量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的价格;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是商品本身价格以外的其它因素。第二,在曲线上的变动不同。第2页共16页2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同一条需求曲线上的点的移动。在同一条需求曲线上,向下方移动是需求量增加,向上方移动是需求量减少。如图1所示,商品的价格从P1下降到P2,需求量从Q1增加到Q2,表现在图形上就是在同一条需求曲线D上从a点移动到b点。需求变动表现为整条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是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右方移动是需求增加。如图2所示,在商品的价格不变(为P1)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从Q1增加到Q2,表现在图形上就是需求曲线从D1向右移动到D2。2.均衡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自测练习42)(1)需求变动是指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影响需求的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需求曲线的平行移动。需求增加,需求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增加;需求减少,需求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减少。即需求变动引起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同方向变动。(见图)(2)供给变动是指价格不变情况下,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变化所引起的变动。这种变动在图形上表现为供给曲线的平行移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向右移,从而均衡价格下降,均衡数量增。供给减少,供给曲线向左移,从而均衡价格上升,均衡数量减少。供给变动引起均衡价格反方向变动,均衡数量同第3页共16页3方向变动。(见图)第三章弹性理论重点掌握:(侧重计算题型,自测练习62-64计算题)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价格弹性的含义。需求的价格弹性又称需求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在理解需求弹性的含义时要注意这样几点:第一,在需求量与价格这两个经济变量中,价格是自变量,需求量是因变量。所以,需求弹性就是指价格变动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程度,或者说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第二,需求弹性系数是价格变动的比率与需求量变动的比率的比率,而不是价格变动的绝对量与需求量变动的绝对量的比率。第三,弹性系数的数值可以为正值,也可以为负值。但在实际运用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都取其绝对值。第四,同一条需求曲线上不同点的弹性系数大小并不相同。(2)需求价格弹性的计算要注意两个公式:a.一般公式:。b.用中点法计算弧弹性的公式:。2.如何用弹性理论解释谷贱伤农与薄利多销(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反方向变动。“薄利”就是降价,降价能“多销”,“多销”则会增加总收益。“薄利多销”是指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小幅度降价使需求量较大幅度增加,而引起的总收益的增加。(2)需求缺乏弹性的商品,其价格与总收益成同方向变动。谷,即粮食,是生活必需第4页共16页4品,需求缺乏弹性,其弹性系数很小,在粮食丰收、粮价下跌时,需求增加得并不多,这样就会使总收益减少,农民受到损失。3.需求交叉弹性的含义与计算(1)需求的交叉弹性又称交叉弹性,指相关的两种商品中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比率所引起的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比率,即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另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为:(2)对于不同的商品关系而言,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是不同的。如果交叉弹性为负值,则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互补关系越密切;如果交叉弹性为正值,则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其弹性的绝对值接近于1,替代关系就越强;如果交叉弹性为零,则这两种商品之间没有关系。例题如果一种商品价格上升10%,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了15%,这两种商品的需求交叉弹性是多少?这两种商品是什么关系?分步解析:步骤1:已知。步骤2:根据交叉弹性的弹性系数计算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步骤3:根据计算结果,由于交叉弹性为正值,故这两种商品为替代关系。试着算一算:出租车与私人汽车之间的需求交叉弹性为0.2,如果出租车服务价格上升20%,私人汽车的需求量会如何变化?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理论1.边际效用分析与效用最大化的条件(1)消费者行为理论主要有: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2)边际效用递减规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物品消费量的增加,他从该物品连续增加的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种现象普遍存在,被称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3)消费者均衡。消费者均衡所研究的是消费者在既定收入的情况下,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在运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说明消费者均衡时,消费者均衡的条件是: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用公式表示为:第5页共16页5上述(a)式是限制条件,说明收入是既定的,购买X与Y物品的支出不能超过收入,也不能小于收入。超过收入的购买是无法实现的,而小于收入的购买也达不到既定收入时的效用最大化。(b)式是消费者均衡的条件,即所购买的X与Y物品带来的边际效用与其价格之比相等,也就是说,每1单位货币不论用于购买X商品,还是购买Y商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第五章生产理论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关系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1)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的定义。总产量指一定量的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产量。平均产量指平均每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所生产出来的产量。边际产量指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所增加的产量。(2)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参考教材P122图5-1)。第一,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的增加,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和边际产量曲线都是先上升而后下降。这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规律。第二,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在相交前,平均产量是递增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在相交后,平均产量是递减的,边际产量小于平均产量;在相交时,平均产量达到最大,边际产量等于平均产量。第三,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以后,当边际产量为负数时,总产量就会绝对减少。(3)根据图形说明一种生产要素的最适投入。假定生产某种产品时所用的生产要素是资本与劳动,其中资本是固定的,劳动是可变的。根据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可以把总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与边际产量曲线图(见教材图)分为三个区域。Ⅰ区域是劳动量从零增加到A这一阶段,Ⅱ区域是劳动量从A增加到B这一阶段,Ⅲ区域是劳动量增加到B点以后。劳动量的增加应在Ⅱ区域(A-B)为宜。但在Ⅱ区域的哪一点上,就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目标,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平均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增加到A点就可以了;如果企业的目标是使总产量达到最大,那么,劳动量就可以增加到B点。其次,如果企业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那就必须结合成本与产品价格来分析。第六章成本与收益1.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的不同第6页共16页6当考虑到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时,利润就分为会计利润和经济利润。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就是利润。但成本包括会计成本和机会成本,成本的含义不同,利润也就不同。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就是会计利润,总收益减去会计成本再减去机会成本就是经济利润。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之和称为经济成本,所以,总收益减去经济成本是经济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会计利润总收益-会计成本-机会成本=经济利润在正常情况下,机会成本大于零,所以,会计利润大于经济利润。企业的利润最大化不是会计利润最大化,而是经济利润最大化。2.短期成本分类短期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中进行生产的支出。在短期中,企业不能根据自己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这就是说它只能调整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料等),而不能调整固定生产要素(厂房、设备等)。(1)短期总成本。短期总成本是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短期总成本分为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固定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不能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可变成本是指企业在短期内必须支付的可以调整的生产要素的费用。(2)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成本是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短期平均成本分为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3)短期边际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就是在短期内企业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3.短期中平均成本与边际成本的关系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这一点称为收支相抵点)。在这一点上,短期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左,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上,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直递减,即短期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在这一点之右,短期平均成本曲线在短期边际成本曲线之下,短期平均成本曲线一直递增,即短期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第七章厂商均衡理论重点掌握:1.完全竞争市场上的短期与长期均衡在短期内,企业不能根据市场需求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因此,从整个行业来看,有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或供给大于需求的情况。如果供给小于需求,则价格高,存在超额利润;如果供给大于需求,则价格低,则存在亏损。在短期中,均衡的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这就是说,个别企业是从自己利润最大化的角度来决定产量的,而在MR=MC第7页共16页7时就实现了这一原则。在长期中,各个企业都可以根据市场价格来充分调整产量,也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该行业。企业在长期中要作出两个决策:生产多少,以及退出还是进入这一行业。各个企业的这种决策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供给,从而影响市场价格。具体来说,当供给小于需求,价格高时,各企业会扩大生产,其他企业也会涌入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增加,价格水平下降。当供给大于需求,价格低时,各企业会减少生产,有些企业会退出该行业,从而整个行业供给减少,价格水平上升。最终价格水平会达到使各个企业既无超额利润又无亏损的状态。这时,整个行业的供求均衡,各个企业的产量也不再调整,于是就实现了长期均衡。长期均衡的条件是:MR=AR=MC=AC。2.垄断竞争市场上的产品差别竞争(1)产品差别的定义。产品差别是同一种产品在质量、牌号、形式、包装等方面的差别。(2)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企业的成功取决于产品差别竞争。在垄断竞争市场上,长期竞争的结果是经济利润为零,但短期中可以凭借产品特色形成的垄断地位获得经济利润。因此,想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就应该把长期变成一个个短期。这样做的关键则是创造产品差别,以不断变化的产品特色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3)实际产品差别的创造。企业创造产品差别就要使自己的质量、外形、包装不同于同类其他产品。这些不同差别的产品满足消费者的不同偏好,就可以在一部分消费者中形成垄断地位。(4)广告与营销手段的运用。产品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