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考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记承天寺夜游》复习考试题一、注音。遂(suì)寝(qǐn)藻荇(xìng)竹柏(bǎi)二、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愉快地、高兴地2、念无与乐者:想,思考;……的人3、月色入户:门4、遂至承天寺:于是,就,到5、亦未寝:卧、睡何处无竹柏:哪个地方6、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散步;在;庭院7、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清澈。透明8、水中藻荇交横:水草;交叉错杂9、盖竹柏影也: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10、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不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1.填空:(1).本文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2)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3)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4)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欣然起行,它与“解衣欲睡”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5)文章“记”的要素是: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6)“月色入户”意思是月光照进堂屋的门户,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游”意思是游玩,你还读过作者的哪些诗词,请写出诗词中的传世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作者概括叙述了月夜往承天寺找张怀民散步,其中,以叙事为主的是第1段,以描写景物为主的是第2段,以抒发感情、发表议论为主的是第3段。3、从“解衣欲睡”到“欣然起行”,从“至承天寺”到“寻张怀民”,从“怀民亦未寝”到“相与步于中庭”,这些内容都表达出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欣然/闲。4、这篇短文,对澄澈透明的月色作了生动描绘,真实记录当时的生活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2、选择(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3)、本文的构思角度是(B)A、托物言志B、即景生情C、类比象征D、以物喻人(4)、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D)A.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5)、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B)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3.翻译下列句子: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便一起在院子里散步。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水草交叉错杂,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五、简答题1、分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的妙处。答:该句是写月光的高度传神之笔。(1)用“积水空明”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真可谓精妙传神,以水喻月,以隐喻先声夺人,造成一种庭院积水的错觉。(2)“积水空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之感,“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3)“积水空明”是就月光本身作形容,“藻荇交横”,则以竹柏倒影来烘托月光,两句一正写,一倒写,创造出一个水清玉洁的透明世界。(4)这正映照出作者光明磊落、胸无尘俗的胸怀,作者定会摆脱沉重的迁谪之感,忘怀个人得失。这几句是写月光,也是写作者心境。2、赏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答:该句为点晴之笔。至少有两层意思:一是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3、对“闲”字的理解答:“闲”一方面,它反映了作者当时身为“闲”官的现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同时,还包含着作者对世人忙于名利而辜负了良辰美景的慨叹。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目精选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翻译下列句子: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C.怀民亦未寝.(睡觉)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7.“月色入户”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8.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与“_________________”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4分)9.“寻张怀民”一句中的“寻”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解衣欲睡解:相与步于中庭步:念无与为乐者念: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遂至:相与步于中庭于:盖竹柏影也盖:11.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1:理由:能体现友情的句子2:理由12.“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此句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藻、荇”、是指___________,此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13.把全文划为三层,并写出各层大意。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文中写了两个人,这两人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记承天寺夜游》课后练习题一、朗读课文,掌握字的读音以及停顿:1、读准字音:藻(zǎo)荇(xìng)2、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翻译课文,掌握重点词语:1、词语:①解衣欲睡:欲,打算、将要。②月色入户:户,门。③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念,想到;遂,于是;亦,也;寝,睡觉;相与,一起、一同。④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清澈透明。⑤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交横,交错、纵横;盖,原来是。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但,只不过;耳,罢了。三、主题:作者描绘了在承天寺夜游时看到的月下美景,同时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四、理解性默写1、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语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表达作者微妙复杂的感情语句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主旨句)3、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4、《记承天寺夜游》中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描绘了一个空明澄,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五、重点语句翻译1、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张怀民也没睡,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散步。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月光照在庭院中,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和荇(水草)。或:庭院中的月光,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有像交错纵横的藻和荇似的水草,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哪一夜没有月亮呢?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很少有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4、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屋外。六、课文内容理解1、全文以“月光”为线索,依据作者的行踪,以诗的笔触描绘了夏夜月光图,创设了一种清冷皎浩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旷达心境。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的复杂感情。*(1)旷达胸怀(2)贬谪悲凉。(3)人生感慨。(4)赏月喜悦;(5)漫步悠闲。3、本文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按不同的表达方式划分层次,并写出各层次大意。*记叙描写议论。第一层:(1-3句)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庭院漫步。(表达方式是叙述,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同游者、游历的缘由)第二层:(4句)观月赏景。(写景、描绘月夜庭中美景)第三层:(最后3句)月夜问天,自喻闲人。(庭中月色或月光如水,议论,点出作者旷达乐观的襟怀)4、你是如何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尽在其中。(或表现作者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慰,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5、文章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旷达(豁达)乐观的胸怀。6、“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段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7、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说说你选择它的理由。*①遂至承天寺。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②怀民亦未寝。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9、体会“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一句的妙处。*“积水空明”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写竹柏之影参差错杂。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清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意思对即可)《记承天寺夜游》配套习题汇编(含答案)《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一、基础题: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

1 / 3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