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精选试题【易文言】原创作品,版权所有,转载必究!1、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①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②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2)请用简要文字概括出孔子与樊迟对话中,孔子的观点是什么?(4分)参考译文: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退出以后,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位者只要重视礼,老百姓就不敢不敬畏;在上位者只要重视义,老百姓就不敢不服从;在上位的人只要重视信,老百姓就不敢不用真心实情来对待你。要是做到这样,四面八方的老百姓就会背着自己的小孩来投奔,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评析】孔子毫不客气地指责想学种庄稼和种菜的樊迟是小人。孔子的教育思想——不培养劳动者,培养学生重视礼、义、信,从政为官。2、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长沮、桀溺(1)耦而耕(2)。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于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耨(3)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抚然曰:”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节选自《论语·微子》)【注释】(1)长沮、桀溺:两个隐者,与“接舆”一样以事命名,因在水边耕作,所以称“沮”,称“溺”。(2)耦而耕:古代的一种耕田方法,两人并排用耜(类似铲子)翻土。(3)耨:用土覆盖播下的种子,并把土耙平。(1)翻译文中画线句子。①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愿望和思想?(2)从文中可以看出,对社会环境与改革的关系,孔子所持的观点(态度)是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超过15字)。而另一方的观点(态度)却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①你与其跟着那避开坏人的人,何不跟着彻底避开乱世的人呢?②既然不可以和飞禽走兽同群,我不和世上的人相处又和谁相处呢?(2)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关于社会改革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人生思想。(2)天下不太平,越要改革;天下不太平,就无法改革。(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①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3分)②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4分)(2)正因为天下尚未“有道”,孔子与弟子们才不辞辛苦四处奔波,本段反映出孔子的哪些思想品质?(1)①孔子路过,让子路去寻问渡口在哪里。②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2)反映了孔子改革社会的主观愿望和积极的入世思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译文】长沮、桀溺两入并排耕地。孔子经过他们那里,派子路去向他们打听渡口在哪里。长沮问道;“那个手拉疆绳的人是谁?”子路说:“是孔丘。”长沮问:“是鲁国的孔丘吗?”子路回答:“正是。”长沮便说:“那他该知道渡口在哪里。”子路又去问桀溺。桀溺问:“你是谁?”子路说:“是仲由。”桀溺问:“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子路回答:“是。”桀溺便说:“就像滔滔的洪水一样,天下到处都是动荡不安,你和谁在一起来改变它呢?”你与其跟着那避开坏人的人,何不跟着彻底避开乱世的人呢?”说完便继续埋头耕作而不理子路了。子路回到孔子身边,把他们二人的话告诉了孔子。孔子怅惘地感叹说:“既然不可以和飞禽走兽同群,我不和世上的人相处又和谁相处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孔丘也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改变它了。”3.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篇》)[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③匡:纠正。④衽:衽,衣襟。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1)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3分)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3分)(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①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九合”1分,“不以”1分,表述1分)②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落后民族了。(“微”1分,“被发左衽”1分,表述1分。)(2)因为管仲不逞匹夫之志,而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使人民受惠。【参考翻译】(一)子路说:“齐桓公杀了公子纠,召忽自杀以殉节,但管仲却没有自杀。”[子路又]说:“[这样,管仲]算是没有仁德吧?”孔子说:“齐桓公多次召集各诸侯国,主持盟会,没用武力,而制止了战争,这都是管仲的力量啊!这就算他的仁德!这就算他的仁德!”(二)子贡问:“管仲不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管仲]没自杀,却又辅佐桓公。”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使齐国]在诸侯中称霸,匡正了天下,人民到如今还受到他给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我们恐怕已经沦为披头散发、衣襟左开的落后民族了。难道要[管仲]像一般的平庸男女那样,为了守小节,在小山沟里上吊自杀,而不被人所知道吗?”4.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定公问:“一言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篇十三》⑴将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3分)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4分)⑵孔子认为一句话可以亡国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4⑴①如果知道做君主的难处,不几乎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吗?(3分)(赋分点:如、知、几)②我对做国君不觉得有什么快乐,唯一感到快乐的是我说话没有人敢违抗。(4分)(赋分点:予、乎、唯、莫)⑵国君说错话,左右的人没有一个敢反对。(3分)【参考译文】定公问:“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理解,但也差不多。譬如有人说:‘做君王难,做臣下不易。’如果知道做君难了,不几乎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吗?”定公说:“一句话可以亡国,有这样的话吗?”孔子答:“虽然不可以这样理解,但也差不多。譬如有的人说:‘我对做国君不觉得有什么快乐,唯一感到快乐的是没有人敢违抗我的话。’如果他的话正确,不是很很好吗?但如果他的话不好却没人敢反抗,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5.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子路》陈亢问于伯鱼:“子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注:伯鱼:即孔鲤,孔子的儿子)(《论语•季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尝独立,鲤趋而过庭。(3分)②迩之事父,远之事君。(4分)(2)《诗经》是中国古代的重要文化典籍,请概述孔子对《诗经》学习的看法。(3分)(1)①译文:(我父亲)一个人站在那里,我快步经过庭院。(3分)②译文:其中浅近的道理可以侍奉父母。深远的道理可以事奉君主。(4分)(2)孔子认为学习《诗经》可以提高修养,可以丰富知识;还应该学以致用。6.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④于吴,为同姓⑤,谓之吴孟子。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节选自《论语·述而》)【注释】①陈司败:陈国主管司法的官。②昭公:鲁国的君主。③巫马期:姓巫马名施,字子期,5孔子的学生。④取:同娶。⑤为同姓:鲁国和吴国的国君同姓姬。周礼规定:同姓不婚,昭公娶同姓女,是违礼的行为。(1)将文中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①君而知礼,孰不知礼?(3分)②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3分)(2)这段选文可以看出孔子对守礼有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4分)(1)①鲁君如果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②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2)守礼很重要,但还要“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参考译文】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期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鲁君如果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7.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孟武伯(1)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子游(2)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子夏(3)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4);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注](1)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2)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吴人,比孔子小45岁。(3)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4)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1)把上面的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父母唯其疾之忧。②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孔子认为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孝”?(1)①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②(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2)不仅要从形式上按周礼的原则侍奉父母,而且要从内心深处真正地孝敬父母。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10分)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知①,一言以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②,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③,绥之斯来④。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论语•子张第十九》)6[注]①知(zhì):通“智”。②邦:诸侯统治的地区。家:卿大夫统治的地区。③道:通“导”。④绥:招绥。(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3分②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4分)(2)文中子贡对陈子禽的问话持什么态度?子贡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①你是因为尊敬吧,仲尼难道真比您还贤能吗?(赋分点:为、于)②老师是不可赶得上的,就像天是不能通过阶梯登上去一样。(赋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