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通讯(第七期)2008.8.11z第二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z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委员会议z昌增益教授当选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president-elect)z李林研究员被聘为JBC编委z罗永章教授被聘为BMCCellBiology的AssociateEditorz“冰冻电镜技术与结构生物学北京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z第二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花絮z参考信息◆第二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成功召开由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TheChineseProteinSociety)主办的“第二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从基础到应用”于2008年7月19-23日在山东省烟台市成功举行。这是继2006年8月在福建省厦门市召开的第一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之后又一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盛会。会议注册参加人数达326人,比上届增加了30%,包括王志珍、王志新、王恩多、武维华等院士,以及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和国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众多科研机构,特别是边远地区的学者和学生。这次会议得到了山东省、烟台市、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山东先声麦得津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和资助。烟台市委常委、开发区王秀臣书记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蛋白质研究成果的转化寄于的特别希望。会议有大会邀请报告6个(40分钟),专题报告26个(20分钟)和工作展讲55个(10分钟)三种类型,安排得极其紧凑。会议还对几十份墙报评出一等奖一个,三等奖三个(二等奖空缺),对学生有很大鼓励。为了更好地与国际接轨,这次会议的论文摘要和报告PPT全部使用英文。英国剑桥大学的ChristopherDobson教授(国际蛋白质学会前主席)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udithFrydman教授以及国内的王恩多院士、施一公教授、罗永章教授、武维华院士等做了大会邀请报告。会议专门安排了一天的全英语报告,不仅有资深学者还有多位研究生用英语报告了他们的科研成果。这次会议的学术水平有显著提高。Dobson教授感言,认为不久的将来,中国的学术会议将成为国际同行都不得不参加的会议!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理事长王志新院士称赞蛋白质专业委员会是成立最晚的却是最活跃的专业委员会。中国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将于2011年承办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蛋白质学术讨论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志珍院士要求大家同心协力,为举办一次高水平的国际蛋白质研讨会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仅展示中国蛋白质科学家的学术水平,还要展示我们参与和组织国际学术活动的才能。此外,在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大力支持下几位专家学者还为中学生举办了科普报告会。王志珍院士主持了这场有千名中学生及中学教师参加的科普报告,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王志珍院士和英国籍研究员柯莎(SarahPerrett)、清华大学的施一公教授和罗永章教授、以及北京大学的昌增益教授做了包含前沿科学成就、科研奋斗历程以及中西文化比较的不同风格的报告,极其精彩。报告后,同学们勇敢地提出了各类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并与报告者对话,使报告会达到了又一次高潮。◆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召开第三次委员会议2008年7月19日晚上19:00—21:30,在山东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新时代大厦,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召开了第三次委员会议。会议由专业委员会主任王志珍院士主持,王志珍、王恩多、昌增益、李根喜、罗永章、李林、梁宋平、陈清西、冯雁、高福、胡红雨、赖立辉、龙勉、钱小红、王炜、魏群等十六位委员参加了会议,于春燕(昌增益实验室秘书)列席了会议并对会议内容作了记录。会议首先由罗永章、昌增益汇报了第二届跨学科蛋白质学术讨论会筹备情况。讨论会秘书长罗永章汇报了筹备的总体情况,特别提到了当地政府的热情支持。这次会议的注册人数为326人,比第一届增加了大约30%。会议总共安排了大约90个口头报告,因为时间紧,有两天的晚上也安排了报告,今后会议是否需要设分会场需要大家讨论。这次会议还邀请了两位国外的著名学者,分别是英国剑桥大学的ChristopherDobson教授(国际蛋白质学会前主席)和美国斯坦福大学的JudithFrydman教授。此外,这次研讨会有意安排了几位研究生,以锻炼并展示中国学生的风采,同时,对参展的墙报也将进行评奖,拟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随后,会议讨论了推荐新人作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新成员事宜,大家提名很多,但一致认为,具体情况有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常委会确定。此后,会议回顾了过去一年的工作,主要包括:(1)这次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的筹备。为此,2007年8月20日在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召开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期间专门讨论了筹备这次会议的相关细节。另外,在王志珍院士办公室召开过两次有昌增益、罗永章及王、罗、昌实验室秘书参加的半天会议,商量具体事宜。(2)扩大对外交流,与国际蛋白质学会以及亚太地区蛋白质组织进行了接洽和沟通。第二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的消息多次在国际蛋白质学会的通讯上刊登;中国蛋白质专业委员会成立的消息也正式发布在ProteinScience刊物上。国际蛋白质学会对这次全国跨学科蛋白质学术研讨会也给予了3000美元的赞助。昌增益、罗永章专程参加了第二届亚太地区蛋白质科学讨论会(Cairns,Australia),除了作为邀请报告者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还与亚太地区蛋白质科学家进行了广泛交流,而且确认中国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在2011年将承办第三届亚太地区蛋白质科学研讨会。(3)为了方便交流,李根喜已编辑出版了6期的专业委员会通讯,同时,又负责建设了专业委员会的网站,目前已正式开通并试运行(网址是)。(4)王志珍院士负责了国家蛋白质研究重大科学计划的科学院院士局的咨询工作,多位专业委员会委员也参与了此项工作。此外,过去一年,我国蛋白质科学领域的两位前辈邹承鲁院士和许根俊院士分别于2006年11月23日和2008年1月8日去世,这是我国蛋白质科学届乃至中国科学届的巨大损失。蛋白质专业委员会一届三次会议期间,与会者全体为两位前辈默哀一分钟。昌增益还汇报了参加在澳大利亚举行的第二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蛋白质科学讨论会情况,特别是关于成立亚太地区蛋白质组织(AsiaPacificProteinAssociation,APPA)事宜。在举办第二届亚太地区蛋白质科学研讨会期间,2008年6月25日,在澳大利亚的凯恩斯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了一次亚太地区不同国家的蛋白质科学家代表参加的会议。会议由澳大利亚的RichardSimpson主持,主要讨论了成立亚太地区蛋白质组织事宜,得到了大家的响应。拟成立的该组织将是一个比较松散的组织,主要目的是更有效地举办亚太地区蛋白质科学研讨会。关于该组织的可能名称有很多,中国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经过讨论后,认为Asia-PacificProteinAssociation(APPA)是个比较好的选择。昌增益将会尽快将此决议通知有关的亚太地区同行。会议还对2011年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蛋白质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讨论会筹备事宜进行了讨论,初步讨论结果是,将于江苏省苏州市举行,但因为第三届亚洲太平洋地区蛋白质学术讨论会与第三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讨论会同时举办,许多国外的代表将来华,而接待、交通等问题需谨慎考虑,因此,具体由李根喜在与相关地区、部门,以及大学和研究所的同行沟通并考察过相关的各项情况后确定。会议举办的具体时间也需尽快确定,原则是避免跟2011年召开的其他国际蛋白质会议(如在美国和欧洲召开的蛋白质研讨会)时间冲突,并尽量隔开一段时间。具体请昌增益在本次会议之后参考其他会议时间提出一个合适的时间,再通过电子邮件跟大家讨论确定。最后,会议就参照国际蛋白质学会等国际组织的结构模式,完善蛋白质专业委员会的运行机制进行了讨论。大家建议设Treasurer(司库)一职,副主任委员职位还需要保持,并引进“President-elect制度”,选举“候任主任”。随后,参会的委员无记名投票选举产生新一届候任主任委员。◆昌增益教授当选为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president-elect)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委员召开了第三次委员会议期间,按照计划,将选举产生“候任主任”。李根喜准备了候选人(昌增益)的介绍材料和无记名选票。王志珍院士向大家说明了为什么推荐昌增益的原因。到会的16名专业委员会委员进行了无记名投票,结果全票通过昌增益教授为新一届候任主任委员(president-elect)。但考虑到36位委员中只有16位委员到会,因此,还需要主持人李根喜继续获得其他一些委员的无记名投票,以达到超过半数委员同意才有效的结果。次日,李根喜请陆续到会的三位委员投票,结果仍然是全部通过。至此,已获得19位委员的赞成票,已超过半数,因而,昌增益教授被选为新一届候任主任委员。◆李林研究员被聘为国际著名学术刊物JBC编委据蛋白质专业委员会的Newsletter编辑最近才获得的消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领域国际权威学术刊物Th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JBC)主编HerbertTabor曾于2007年10月3日来函,正式邀请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李林研究员担任该刊物编委。任期为2008年7月1日-2013年9月30日。众所周知,JBC是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主办的国际著名刊物,创刊于1905年。1996-2006年期间,该刊是所有学术刊物中论文引用数最高的刊物(排在其后的依次为PNAS,Nature,Science等)。据悉,在中国大陆的学者中,除蛋白质专业委员会成员李林研究员和昌增益教授以外,第二军医大学的曹雪涛院士、清华大学的陈晔光教授、复旦大学的马兰教授、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研究员、北京大学的尚永丰教授、武汉大学的舒红兵教授、中科院生化与细胞所吴家睿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徐涛研究员也担任JBC的编委,这是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的成果得到国际同行更多认可的具体表现。◆罗永章教授被聘为BMCCellBiology的AssociateEditor2008年7月31日,著名学术刊物BMCCellBiology主编MelissaNorton写信给清华大学的罗永章教授,正式邀请他担任该刊物副主编。BioMedCentral是设在英国伦敦的国际知名出版社,BMCCellBiology是该出版社系列刊物之一,主要发表有关细胞生物学各个方面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界已经产生了很高的影响。罗永章教授受邀担任该刊物的副主编,是我们蛋白质委员会的又一喜事。◆“冰冻电镜技术与结构生物学北京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冰冻电镜技术与结构生物学北京国际研讨会--首届郭可信电子显微学与晶体学暑期学校”于2008年7月14日至16日在清华大学理学院报告厅(郑裕彤讲堂)举行。本次会议由清华大学、国际晶体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中国晶体协会、生物膜与膜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分子生物物理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郭可信教育基金等联合发起,具体由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承办,组委会由隋森芳(co-chair,清华大学)、王大能(co-chair,纽约大学)、施一公(清华大学)、苏晓东(北京大学)、徐伟(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尹长城(北京大学医学部)组成。会议主题是冰冻电镜技术在解析蛋白质结构上的应用和最新进展,主要包括电子显微学基本原理、冰冻电镜技术和样品制备、单颗粒技术、电子断层成像技术、电子晶体学以及图像和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等。参加本次会议的总人数为96人,其中四分之一的代表来自海外,13位代表做了邀请报告。14日上午,Glaeser教授和李方华教授讲解了电子显微学成像原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