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在亚洲环境审计研讨会上的演讲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2005年3月28日)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荣幸参加亚洲审计组织环境审计研讨会。借此机会,我就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情况做一介绍。一、中国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况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河流纵横、湖泊众多、气候多样,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及生长发育的自然条件,孕育了极其多样的生态系统与丰富的生物物种,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具有陆地生态系统599类,有陆生野生动物约2465多种,其中兽类约500种,鸟类约1258种,爬行类约412种,两栖类约295种,脊椎动物种类占世界的10%以上;有高等植物3万余种,位居世界第三位,其中裸子植物250多种,居世界第一位。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未受到第三纪和第四纪大陆冰川的影响,因而保留了大量的特有物种。据统计,近500种的陆栖脊椎动物为中国所特有,其中约有2/3的两栖类为特有种,约17000-18000种高等植物为中国所特有。—2—举世瞩目的大熊猫、华南虎、朱鹮、金丝猴、普氏原羚、扬子鳄以及水杉、香果树、百山祖冷杉等为中国珍稀濒危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栽培作物的重要起源中心之一,是世界著名的“花卉之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压力不断增大,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包括:一是人为活动使生态系统不断破坏,已成为中国目前最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二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对资源及生态的需求不断加大,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构成了巨大压力,许多动植物物种严重濒危;三是城乡工农业污水大量排放到水域,废气等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使许多生物及生态系统类型因生境恶化而濒危。目前,中国处于濒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占总量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二、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要政策措施和取得的成效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大力发展林业,增加森林资源,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林业建设,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政府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颁发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确立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一)启动实施大型林业生态工程。实施大型生态工程,—3—对不同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进行大规模集中治理,是解决中国生态问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主要措施。为此,世纪之交,我们整合启动实施了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规划范围覆盖了全国97%以上的县,计划造林任务超过6667万公顷,总投资达数千亿元,工程建设范围之广、规模之大、投资之多为世界所罕见。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6年来,共减少森林资源消耗3.2亿多立方米,累计完成人工造林418万多公顷,封山育林719万多公顷,妥善分流安置富余职工66.5万人,工程区的天然林得到恢复发展,山林快速郁闭,林相逐渐变好,林区呈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1933万公顷,水土流失问题开始得到缓解,广大农民得到了实惠,累计有2000多万农户9700多万农民直接从工程实施中受益。三北和长江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继续加强,生态恶化的趋势开始减缓。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顺利推进,局部地区的植被状况明显改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发展势头强劲,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特别是2001年启动实施的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使保护面积不断扩大,保护力度不断加强,保护能力不断提高。一是自然保护区数量从909处增加到1999处,保护面积达到1.44亿公顷,基本形成了具有物种保护功能和生态、社会效益兼有的自然保护区体系,有效地保护了全国40%天然湿地、20%天然林、85%野生动物种类和65%高等植物群落,还使国家重点保护的300多种珍稀濒危野生动物—4—的主要栖息地、130多种珍贵树木的主要分布地得到了保护。二是大熊猫、朱鹮、藏羚羊等濒危物种的拯救和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共有3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数量保持稳定或有所增加,特别是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从1988年的1100多只增加到2003年的1590多只,朱鹮种群数量从1981年发现时的7只增加到目前的740只左右,雪豹种群数量从2000多只增加到4100多只,丹顶鹤种群数量从870多只增加到1400多只。三是全国建立野生动物拯救繁育基地250多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保育或基因保存中心400多处,对珍稀濒危的200多种野生动物、上千种野生植物建立了人工种群,相当一批极度濒危的物种在人工状况下免于灭绝(如:华南虎人工种群数量累计达到60余只,东北虎人工种群累计超过1300只),有的物种已开始放归自然。四是野生动植物资源人工培育形成规模,全国年经营总产值已达1000亿元,不仅发展了经济,满足了社会需求,而且有效地缓解了野生资源保护的巨大压力。(二)加大森林公园和植物新品种保护力度。森林公园和植物新品种保护作为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全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658处,其中国家级503处,规划面积1390万公顷,初步建立起具有鲜明特色的森林景观资源保护管理体系,有效地保护了以古树名木、森林季相、林相、垂直带谱、奇花异草等组成—5—的多样的森林景观,保护了以生物化石、名山大川、奇峰怪石、岛屿洞穴、溪泉瀑潭、沙漠草原等组成的多样的地质地貌景观,并使其自然性、科学性、观赏性得到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全国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上亿人,门票收入几十亿元,社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同时,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先后颁布四批植物新品种保护名录共78个属或种,共受理国内外植物新品种申请300余件,其中国外64件。(三)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立法和执法。颁布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退耕还林条例》、《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也颁布了许多地方性相关法律法规,初步形成了较为健全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和行政管理体系。同时,近年来,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普遍加大了对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查处了一大批违法犯罪案件,有效地遏制了破坏生物多样性的势头。(四)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监管力度。近年来,国家对林业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每年投资几百亿元。为切实管好、用好每一分钱,按照“慎用钱”的总体要求,把工程审计、工程资金检查和稽查等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2000年和2001年,中国审计署组织专门力量,先后对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进行了专项审计,发现并查处了一批违规使用资金的—6—单位和个人,对于确保工程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林业局每年都组织开展工程资金专项稽查,对发现的问题坚决予以查处,有效地保证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五)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制定和宣传教育。已分别制定了六大工程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确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指导思想、行动目标和行动纲领。同时,广泛开展生物多样性的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世界湿地日”、“世界荒漠化日”、“世界地球日”、“植树节”、“爱鸟周”等时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教和培训,不断提高全社会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意识,争取全社会的支持。(六)组织开展了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和科学研究。国家组织了多次大型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尤其是最近结束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全国野生动植物四项调查、全国水土流失状况调查监测、全国荒漠化监测等,初步掌握了资源底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积极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繁殖技术、基因保存及开发、疫情预警、疾病防治等研究和鸟类环志活动,有力地支持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护生物—7—多样性和生态环境是全球的共同责任。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先后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湿地公约》、《防治荒漠化公约》,以及一些双边和多边协定,认真履行了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责任和义务,在积极开展国际合作的同时,推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不断发展。三、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策略经过多年不懈地努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是,当前中国生态建设正处在“破坏与治理相持的关键阶段”。在这样一个十分关键、十分敏感的阶段,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任务非常艰巨、形势非常迫切。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林业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使中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此,我们今后将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稳步推进六大工程建设。六大工程是当前和今后一—8—个时期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主战场。要按照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扎实推进,确保工程建设的速度、质量和效益。抓紧研究工程后续产业的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二)切实抓好科教兴林和依法治林这两件大事。一是大力实施林业科教振兴计划,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技含量。尽快建立全国林业科技创新体系。组织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编目工作。加强各类生态系统生态学、物种生物学与生态学、生物遗传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二是全力开展林业法治行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有力保障。加快建立林业立法、执法、普法、监督体系,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风尚。(三)不断强化“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三项工作。一是始终坚持“严管林”。坚持依法保护、科学管理、合理利用的方针,形成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功能完善的自然保护区体系,建立健全资源监测体系,统筹生态保护与社区经济协调发展,及时打击破坏生物多样性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重大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破坏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二是真正做到“慎用钱”。对林业工程资金运行实行全程监督管理,积极配合审计署对林业资金进行依法审计及整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切实保证“质为先”。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全员质量管理,大力推行事前招标、过程监理、事后报账三位一体的质量管理制度。—9—(四)进一步推进林业四项改革。通过推进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林业产权制度、林业综合行政执法等四项改革,促进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健康发展。(五)大力加强队伍“五大建设”。对各级林业部门的思想、组织、作风、业务、制度建设常抓不懈,不断改善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工作条件,努力提高林业部门执政能力,促进广大务林人全面发展和林业事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大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宣传力度,以获得全社会更广泛、更全面的支持。女士们、先生们: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根本、最持久的措施。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为促进林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维护一个物种丰富、生态和谐、共同繁荣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