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期末总复习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信息管理系统》辅导1——数据流图例题解析例题:请根据以下描述画出系统的数据流图。该子系统共有三个加工:(1)首先是“建立订货合同台帐”:从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和客户文件输入数据、输出形成合同台帐文件;(2)然后是“分类合并”:从合同台帐文件输入数据,排序合并后形成合同分类文件,最后“打印”加工单元从合同分类文件打印出合同分类表。解析:本题是一道丰富典型的应用题,要求学习根据文字描述画出数据流图,这种题型在《信息管理系统》课程考试中经常出现,必须熟练掌握。为了解答这个例题,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三项内容:1、什么是数据流图;2、它有哪些基本符号;所谓数据流图(DataFlowDiagram,简称DFD)是一种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摆脱了系统的物理内容,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数据流、加工、文件和数据源或终点四项组成(可参照教材图7-9)。那么如何绘制数据流图呢?以本题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我们可根据例题中的描述在纸上画出第一个加工“建立订货合同台帐”,如图1所示:图1其次,分析这个加工的输出、输入数据流。根据题意可知,该加工的输出是合同台帐文件、而为完成该项输出,必须有三项输入,即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客户文件。据此可绘制出如图2所示的图形:图2此时应注意两点:第一要对加工进行编号。本例中,我们将加工“建立订货合同台帐”编号为P1;第二要判断输入、输出项是一般的数据流、还是文件存储。如果是文件存储(比如客户文件、合同台帐文件)则需要用右边开口的方框表示,同时表示数据流的箭头上的文字可省略。建立订货合同台帐建立订货合同台帐P1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客户文件合同台帐文件2第三、将加工“分类合并”画在纸上,如图3所示图3第四、找出加工“分类合并”的输入和输出项,并用箭头在纸上标注出来。本例中,该加工的输入数据流是合同台帐文件,输出数据流是合同分类文件,由于“合同台帐文件”已被绘制在纸张上,因此只需用箭头将它与加工联接起来即可。如图4所示:图4第五、按上述方法,将加工“打印”绘制在图纸上。如图5所示图5建立订货合同台帐P1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客户文件合同台帐文件分类合并P2建立订货合同台帐P1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客户文件合同台帐文件分类合并P2合同台帐文件建立订货合同台帐P1订货合同材料检验单客户文件合同台帐文件分类合并P2合同分类文件打印P3合同分类表3补充和完善抽象化1243具体化当前系统目标系统物理模型逻辑模型《信息管理系统》辅导2——典型例题解析一、系统分析的主要思路是什么?什么是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两者有何区别?解答: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错综复杂、涉及面广的大系统,在系统开发时,人们不可能光凭想象就造出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空中楼阁”来。为了使目标系统既能实现当前系统的基本职能,又能改进和提高,系统开发人员首先必须理解并描述出已经实际存在的当前系统,然后进行改进,从而创造出基于当前系统,又高于当前系统的目标系统,即新系统。系统分析过程主要按图1所示的逻辑进行:1.认识、理解当前的现实环境,获得当前系统的具体的“物理模型”,一般可用业务流程图表示。2.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一般可用数据流图表示。3.对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行分析和优化,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即优化后的数据流图。图1系统分析的逻辑系统开发的目的是把现有系统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目标系统的物理模型,即图1中双虚线所描述的路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采用“迂回战术”,即按照①→②→③→④的路线进行,系统分析阶段的结果是到达③,从③到④的过程是系统设计的任务。“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主要差别就是做什么和“如何做”的差别。逻辑模型反映了系统的性质,而物理模型反映的是系统的某一种具体实现方案。根据图1所描述的系统开发的逻辑,可将系统分析阶段的主要工作步骤分为:对当前系统进4现行系统调查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系统目标建立新系统逻辑模型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图2系统分析的步骤行详细调查收集数据;建立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建立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当前系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和新系统应达到的目标;建立新系统的逻辑模型;最后,编写系统分析说明书,如图2所示。二、什么是结构化方法?比较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法的优缺点?解答: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法均属于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一般认为,系统开发方法的产生和发展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没有固定的系统开发方法,每个程序员都按照自己的方式写代码,而且也没有什么说明性的文档,这时开发出的系统的程序很难被其他人读懂,后期的维护也很困难,这也是后来产生软件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系统开发的结构化方法。它把系统开发过程分成若干个阶段,并且规定在每一阶段完成固定的工作,利用完整的开发文档记录整个开发工作,极大地改善了开发过程中的管理。20世纪80年代初,友好的语言和自动化编程工具的出现,促成了原型化方法的产生的发展,这种方法对确定有效的用户需求十分有利。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了另一种重要的面向对象的方法,它把数据和方法封装在一起作为一个对象,通过众多对象间的相互联系构建出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图形、多媒体和复杂系统的开发。结构化方法是使用最广的一种方法,它将系统开发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比如总体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运行维护等),并严格按照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原则进5行系统分析,只有当上一个阶段的工作完成,并将工作成果撰写成文档报告后,才能开展下一阶段的工作。很难说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法到底哪各更好,实际上它们各有优缺点,一般说来,结构化方法属于一种严格的、需求预定义方法,只有在分析清楚用户需求后,才能着手系统实施工作(简单地讲,就是编程工作),而原型化方法则属于一种需求动态定义的方法,在初步了解了用户需求的基础,就着手编程工作,制作系统的原型。两者相比,结构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按部就班,不容易出现大的错误,但缺点是过于死板,开发周期较长。原型化方法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快速分析出用户的真实需求,但缺点是必须以自动化编程工具为基础,同时规范化程度不高,不利于大系统的开发。当然结构化方法和原型化方法不是两种对比的方法,一般认为原型化方法只是结构化方法的一种变形或补充,它常常与结构化方法结合使用,主要用于分析用户的需求。《信息管理系统》辅导3——课程内容分析与学习方法指导一、信息管理系统课程的特点信息管理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正在发展着的边缘学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动态性等特点。综合性是指它涉及管理科学、系统科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覆盖面广,内容繁杂;该课程的实践性很强,但对整个MIS的实践又不能在学生时代单独进行,而离开实践又感到如入“空中楼阁”;动态性是指信息系统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变化的。针对上述特点,同学们在学习本课程时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理论学习的同时积极进行课程设计,与信息系统开发实践或本专业的毕业设计结合起来;第二、坚持文字教材、录像教材和老师的面授相结合,充分发挥多种媒体的作用,同时积极与身边有经验的系统开发人员或同学进行交流,不断丰富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录像教材共分10讲,主要结合案例,针对本课程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希望在自学时,参考这部分内容。第三、有条件的同学尽可能利用Internet等工具不断关心管理和技术的最新变化,了解信息系统的动态发展,逐步“悟”出一套自己的系统开发方法。信息管理系统课程一直是国内外信息管理专业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这种面向全国的、远程开放式的大学,由于主讲教师和学生无法直接交流与沟通,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对教师和教材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因此在本课程设计、教材编写、审定过程中,聘请了国内众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方面的专家学者,在内容的基础性、重要性、实用性、新颖性等方面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务必结合每章的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二、《信息管理系统》教材的结构及主要内容《信息管理系统》教材共分10章,第1章是信息化概论,从宏观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家信息化的概况、信息化的内涵及MIS的地位;第2章至第5章介绍了MIS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第6章至第9章介绍了MIS的开发过程;第10章是对MIS发展前景的展望。6第2章至第9章是学习的重点,在学习过程中,针对第2章至第5章要求侧重于对理论和概念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而对第6章至第9章则要求结合课程设计等开发实践,侧重于对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为了便于自学,我们首先分析一下各章的重点和难点,以便对所学知识有一总体上的认识。第一章信息时代及国家信息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在全球信息化的大环境中,中国国家信息化的定义、方针、原则、主要任务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国家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分析了企业信息化的意义和需采取的措施。第二章管理、信息与系统本章主要介绍了管理、信息和系统的基本知识,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信息”、“系统”这三个词的排列结合,因此必须对这些概念熟练掌握。重点理解管理的层次的内涵;信息的基本属性及信息处理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要任务;系统的逻辑模型,及系统分解的目标和原则。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本章实际上只讲了一个问题,即MIS的概念。第1至3节都是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讲解的,因此要求在通读本章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人机系统”和“一体化系统”这两个概念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简单的讲,所谓系统的结构就是指MIS的组成。本章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介绍了MIS的基本结构、功能结构、管理/职能结构、网络计算结构。其中基本结构、管理/职能结构是本章的重点,要求理解并掌握,网络计算结构是本章的难点,这需要在MIS开发实践中逐步体会,因此在理论学习阶段只要求理解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即可。第五章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本章从总体上介绍了MIS的开发方法和开发过程,第六至九章均是对本章内容的丰富和扩展。学好本章的内容基础上就可以对整个MIS的开发有一个总体了解了,因此务必理解本章的内容。要求理解MIS开发的基本问题,比如系统开发应具备的条件、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系统开发的不利因素等等,重点掌握结构化方法的基本思想,即“自顶向下,逐步求精”,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中的图5-6MIS开发的生命周期模型,学习MIS开发自阶段的目的任务,以及最终的结果。第六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是MIS开发的第一步,简单地说,总体规划的目的就是进行可行性分析,为今后的系统开发提供一份“蓝图”,具体讲,总体规划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保证信息共享;协调子系统间的工作;使开发工作有序进行。要求理解总体规划的目的和任务,重点掌握其主要步骤,即第一节的所有内容。第七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系统分析是MIS开发的第二步。按教学大纲的要求,本章所有内容均需掌握,但在自学时应在理解系统分析的工作思路和步骤的基础上,着重掌握数据流程分析的方法(简单地讲就是数据流图的画法),这也是全书的重点。第八章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7如果说系统分析解决了“系统干什么”的问题,那么系统设计是在此基础上,解决“系统怎么干”,它一般可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两个阶段。总体设计的难点是模块结构设计,详细设计的难点则是代码设计。第九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本章的内容涵盖了MIS开发生命周期模型(即教材中图5-6)的第4、5两个阶段,也就是说本章所讲的系统实施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包括程序设计、系统测试、运行维护、系统评价等几个具体的阶段,上述每一个阶段基本上对应一节内容,要求全部掌握。第十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本章主要介绍MIS发展的一些新形式,不是课程学习的重点内容,只要求了解一些基本概念即可。具体是:对电子商务、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等内容,明确其基本概念、组成和应用领域,重点学习电子商务的概念、物流的概念、供应链管理的概念。三、学习方法在对教材的体系结构有初步了解的基础上,我们谈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