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邓小平理论概论》教案第一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1.中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先后进行了两次革命,一次是我们党领导人们已经完成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一次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革命——改革,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在此过程中,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并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即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即邓小平理论。那么什么是邓小平理论?2.邓小平理论的概念。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获得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与当代中国的实际与时代特征结合的产物,这种结合体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当中。按照十四大以来中央的文件精神,邓小平理论在内容上共分为几个方面:•发展道路: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强调从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根本任务: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动力:强调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外部条件: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政治保证: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战略步骤:提出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目标•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各项事业的核心•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必将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完成可以看出,上述的九个方面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涉及到的事关全局和方向的重要领域,而邓小平对上述问题的阐述分析及理论创新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的结合,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特征。•至于说邓小平理论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句包含两层含义:(1)邓小平理论不仅体现在他本人的著作、文章和讲话中,而且按照邓小平的基本观点、立场所制定的我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也都是属于该莅临范畴的;(2)邓小平理论本身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体系,它必然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发展和完善,因为邓小平理论本身就是来自于党和人民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我们经常讲与时俱进,注意辨析题)(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A.基本理论命题的提出(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1982年的十二大)。•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提出了要走一条中国式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重要思想。•提出了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改革同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系列环节,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等思想。同时强调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要善于学习,要把世界一切先进技术、先进成果作为我们发展的起点。初步勾画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蓝图。•重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提出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化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认为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第五、初步提出了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思想,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六、支持农村实行和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支持在沿海兴办经济特区,并从原则上提出先富后富的重要思想。第七、科学的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第八、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郑重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并认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命题的正式提出。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也在此首先提出过。1979年会见吉布尼。(1999年理科单选)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的开幕词中A,深刻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92年南巡B.鲜明的提出了四项基本原则79年理论务虚会(96理)C.系统的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87年十三大D.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D)B.理论轮廓的形成(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党的十二大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开始了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改革,对外开往的格局也逐步形成。在领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在不断总结正反两反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汇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的基础上,邓小平和我们党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实现了理论上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在党的十二大确定在本世纪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基础上,提出了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由此形成了完整的“三步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十三大明确指出:“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GN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反复强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就是要在促进生产力更快发展的基础上显示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提出了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公有制和共同富裕,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思想。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邓小平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明确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的决议》,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辩证关系作了全面的论述。第五、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完整准确地表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首先提出了“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十三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论述和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十二点基本理论观点的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的形成。C.理论体系的确立(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经过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到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关于“三个有利于”是衡量改革开放和一切工作的是非成败根本标准;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关于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力争国民经济隔几年上一个新台阶;关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关于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是当代中国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十四大报告使用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概念,第一次以党的文件的形式正是肯定了邓小平是这个理论的创立者,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的地位。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报告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概括和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论述,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已经走向成熟,形成体系。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正式称为邓小平理论,明确把它作为我们党和国家迈向21世纪的伟大旗帜,并写入党章。2.时代背景。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的时代背景下形成的。邓小平精辟地分析了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新形势,阐明了争取较长时间和平环境进行国内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指出了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世界这个时代的主题,为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党在复杂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冷静沉着、发展自己提供了明确的指针。3.历史条件邓小平理论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进行科学总结的成果。4.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是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鲜经验进行总结的最新科学成果。即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即包括成功的经验,也包括失败的教训。5.理论基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继承、坚持同发展、创新辩证的统一起来,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成果。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一是,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二是、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三是、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阔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论断。四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继承坚持。他们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认识是一致的。是一脉相承,统一的科学体系。a.共同的思想基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共同的基本立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c.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认识一致——发展生产力d.共同的理论基础2.发展创新a.发展与创新就是突破两个凡是,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冲破苏联模式,强调走自己的路c.克服超越阶级的错误,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d.破除离开生产力,抽象谈论社会主义原则的错误,提出“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是非标准e.破除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f.破除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思想方法,提出坚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当今中国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就是高举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者总是立足时代要求,围绕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不断回答党的事业面临的新课题,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事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我们党面临着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以世界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1.马列主义是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马列主义不是教条,而是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必然要求马列主义也要发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后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四)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1.“三个代表”的提出:•国际国内形式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问题、新任务•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和党建的实际•深刻总

1 / 2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