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辅导材料(绪论)一、教学大纲一、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为依托的崭新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以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目标,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从总体上要求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体系中基础性、学理性最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是从基本理论角度帮助大学生弄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容和精神实质。本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课程密切相关,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各门课程功能独特,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帮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弄清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学习和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二)教学重点1、把握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阶段和成果;2、着重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从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3、把握我们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三)教学内容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4、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四)思考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3、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二、教学要点及板书提纲一、本门课程简介1、本课程的目的、性质及任务(1)其性质、内容及目的:性质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为依托的崭新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是:本课程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主题,以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为重点,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主线;其目的:以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为目标。(2)其任务: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根本上帮助大学生学习和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为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本课程的基本要求(1)总体要求: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信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2)基本要求:是通过学习使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学生确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3、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1)它是其它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基础。(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3个学分〕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科学社会主义的道德修养和法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个学分〕是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及其结合中产生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个学分〕是讲近现代中国无数志士仁人寻找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使中国繁荣富强的历史。(3)它与其它等课程密切相关,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有机整体。各门课程功能独特,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相得益彰。4、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难点和深度、广度(1)教学重点:重点突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如唯物的观点、辩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实事求是的观点、生产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要求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阶级的观点、资本主义一定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最崇高理想的观点等。(2)本课程重在加强对学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教育: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最重要的理论品格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发展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门新课程,本课程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应用系统性、全面性、现实性的特点。二、本门课程的主要内容、内在逻辑及其教学安排唯物论(1.1)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1.2)(1.3)(1-4周)认识论(2.0)(5-7周)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规律(3.1)(8周)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发展动力(3.2)(9周)社会发展主体(3.3)(10周)本1、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4.0)(11-13周)书马克思主义政治的经济学2、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5.0)(14-15周)宏观体系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6.0)(16周)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7.0)(17周)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从创立者角度: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并由其继承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阶级属性讲: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从世界观、方法论,经济上和具体途径上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其阶级属性〕,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哲学〕,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是其研究对象: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二是其内容: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三是其逻辑体系;四是其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世界观与方法论。评述:它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永远不会过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是其研究对象:关于社会生产关系规律的科学;二是其内容: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再生产理论、经济危机理论、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论;三是其逻辑体系〔见上述图表〕;四是其地位是:对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内容。评述:优点和弱点科学社会主义:一是其研究对象: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二是其内容: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与主客观条件,实现这种革命的途径、策略和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科学构想等;三是其逻辑体系;四是其地位: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结论、归宿。评述:其优点及弱点。2、马克思主义的含义〔1〕从狭义上讲:马克思主义是指由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2〕从广义上讲: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和思格斯所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后人对它的运用和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备注: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从广义上理解的马克思主义〔一是既包括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包括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二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中的、机器大工业的、社会化生产的新阶段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2)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必然性;(3)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使其固有矛盾发展,预示着未来社会革命的性质和历史发展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的条件和基础。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阶级基础;内在要求〕(1)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产生〔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对立〔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体现〕;(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3)世界三大工人运动〔里昂工人起义;宪章运动;西里西亚工人起义〕标志着世界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学理论来指导――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条件〔1〕马克思及其革命实践:〔2〕恩格斯及其革命实践:结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事业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这种紧密联系,是他们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2、理论来源――它是对人类文明的成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一是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二是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法国〕布.阿吉尔贝尔。〔3〕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来源――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一是批判了资本主义;二是对未来社会进行了设想;三是其缺陷: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不懂得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不懂得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没有找到推翻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主张和平方法、资本家发善心;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没有找到推翻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3、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1〕马、恩发现了唯物史观:一是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找到了必然性,二是揭示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找到了正确途径,三是群众史观找到了社会力量;〔2〕剩余价值论阐明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找到了推翻资本主义的阶级力量;产生的标志是1848.2《共产党宣言》的发表,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4、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具有优秀的品质他们具有双重的优点:比起工人活动家,他们具有高度的理论素养;比起其他理论家,他们又具有强烈的实践愿望,兼有“学者和革命家的品质”。结论: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形成。(三)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1、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1〕原因:一是实践的发展决定理论的发展〔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为例〕;二是它提供的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三是它没有、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科学真理,不可能提供一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