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练习题一、名词解释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有机体社会经济结构社会政治结构社会文化结构社会意识形态阶级阶层社会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形态阶级斗争社会改革科学技术英雄史观群众史观人民群众历史人物普通个人杰出人物无产阶级领袖二、单项选择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问题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2.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标准是()A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B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不同回答C对思维和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D对教条主义与经验主义关系的不同回答3.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它是()A.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统一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生产劳动发展史5.“吃、喝、住、穿,这是人生的第一需要”的观点属于()A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C利己主义的观点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2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7.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A.吃喝穿住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人的自觉意识活动D.结成社会关系8.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地理环境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实践活动9.“话说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属于()A宿命论B英雄史观C唯物史观D诡辩论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主要是对()A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B科学文化的反映C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D社会规律的反映11.社会意识根源于()A社会生活的物质条件B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C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民群众的心理D英雄人物成为杰出人物的意愿12.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的形式,它属于()A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C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思想的上层建筑13.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是()A法律前面人人平等B抽象的人性论C利己主义D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14.“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说明()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15.社会进步的内涵是()A物质文明的进步B精神文明的进步C政治文明的进步D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进步16.资产积极思想家以“理性”、“人性”是否客观及实现程度作为社会进步的尺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社会进步的尺度是客观的、综合性的,其中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是()A.文化的发展程度B.人的全面发展和解放程度C.生产力的高度发展D.社会和谐的程度17.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3A血缘关系B法律关系C思想关系D生产关系18.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19.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的一些国家销量大增。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2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体现的关系是()A自然物质与社会存在的关系B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C主体与客体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21.“人定胜天”的观点表明()A人在自然面前无所作为B错误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C准确把握了人与自然的关系D夸大了自然界的客观性22.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只能是()A社会现存的各种生产关系B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C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生产关系D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23.人类是社会的主体,历史活动就是人的活动,因此人可以()A创造社会发展规律B消灭社会发展规律C改变社会发展规律D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24.“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所许可的范围”是()A宿命论观点B机械论观点C历史循环论观点D唯物史观观点25.生产方式是()A生产力各要素的有机统一B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有机统一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26.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范畴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能力的范畴4B.生产力是标志人类改造旧的社会制度、创立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生产力是标志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生产力是标志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27.哲学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A人们认识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们用物质手段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能力范畴C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范畴D人类生产实践的发展水平能力范畴28.生产力所体现的关系是()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物的关系C物与物的关系D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2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A.阶级斗争发展史B.生产关系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劳动发展史30.生产关系所体现的是生产过程中()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与人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的经济关系31.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标志是()A公有制还是私有制B公有制水平的高低C是否适合生产力的状况D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公平32.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33.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D交换和消费关系3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上层建筑的发展D经济基础的发展35.经济基础是指()A现实存在的一切生产关系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C生产力各要素的总和D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的总和536.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自由理性的外化37.一定的社会上层建筑由两部分组成()A政治制度与军队、警察武装力量B生产关系与政治制度C政治的上层建筑与思想的上层建筑D政权与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38.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文学艺术B国家政权C政党结构D哲学思想3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40.国家是代表()A全国社会成员利益的B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C少数剥削阶级利益的D统治阶级利益的41.“在共同生活和共同劳动中,需要有一个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机构,这就是国家。国家的目的是利用社会力量去谋求社会的福利。”这一观点()A.突出了国家的对内职能B.突出国家是特殊公共权力的设立C.忽视了国家的对外职能D.抹杀了国家的阶级本质42.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D.社会意识的性质和发展水平43.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本质的根据是()A人口多少B领土的大小C国体D政体44.社会形态是()A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统一B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的统一C国体与政体的统一D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45.国家的实质是()A全体社会成员的代表B社会各阶级矛盾的调节者6C社会生产的组织者和指挥者D统治阶级的暴力工具46.“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应该理解为()A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B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C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D民主是国体不是政体47.认为“生产力水平越高,民主权利就越真实越广泛”,这一错误观点认为()A.民主不是抽象的、绝对的B.民主没有共性的内容C.民主问题的实质取决于经济基础D.民主的发展程度决定民主的性质48.阶级不是从来就有的,任何时候阶级“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那么,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A.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B.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C.剩余产品的出现D.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阶级斗争的状况是()A已不存在B越来越激烈C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D只存在于人民内部E总的趋势是趋于缩小,减弱和缓和50.当前我国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依据是()A自然规律B人的主观意志C阶级斗争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51.社会变革的成功,是以()为根本标志的。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政权易手C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发展高新技术52.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关系的实质是()A生产关系B阶级关系C思想关系D人的自然属性53.由于社会内部的基本矛盾及其他矛盾与外部各种因素、条件的作用,使一个民族的发展表现为由多种可能性构成的“可能性空间”,哪种可能性能实现,取决于主体的自觉选择。一个民族进行历史选择的直接动机是()A.民族利益B.民族交往C.对历史必然性的把握D.对本民族特点的把握54.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的()A质变B量变C爆发式飞跃D非爆发式飞跃5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发展标志是()A.劳动者B.劳动对象C.科学技术D.管理方式56.认为“杰出人物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A.承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作用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正确观点B.否认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贡献从属于并受制于人民群众的作用的错误观点7C.承认所有的个人都起到一定的作用的历史合力论的正确观点D.否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贡献的错误观点57.“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这一观点属于()A.历史唯心主义观点B.历史辩证法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决定论观点58.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由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59.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原则是()A坚持为现实服务的原则B坚持为政治服务的原则C坚持传统观念的原则D坚持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的原则60.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首先是()A生产活动B政治活动C精神活动D科学活动61.“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句话表明()A.人是研究社会历史的出发点B.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C.历史发展的方向是人自己决定的D.人的自我保存和发展是历史的原动力62.杰出人物产生的条件是()A社会政治条件与经济条件的统一B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统一C历史的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D个人自我奋斗的结果63.“历史必然性的思想也丝毫不损害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全部历史正是由那些无疑是活动家的个人的行动构成的。”这一观点属于()A.英雄史观B.唯心史观C.唯物史观D.宿命论64.“时势造英雄”说明()A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都具有历史局限性D英雄的出现是必然与偶然的统一65.美国经过南北战争直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日耳曼人没有经过奴隶社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