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及其与高丽的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及其与高丽的关系林国亮【摘要】:《高丽史》中对将女真称为“黑水蕃众”、“黑水”部人、“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可谓称呼繁多,但是纵观高丽历史,不难发现众多称呼的背后正好吻合了高丽向北开疆拓土的两个方向(西北,东北)。随着高丽北方领土的扩展,《高丽史》中对女真人的称呼也反应了女真居住方位及所含部落的变化。在北拓过程中,高丽与女真争战不断,但同时高丽与女真的和平交往也一直存在着。本文拟就从《高丽史》中对女真称呼的变化来探讨高丽与女真的关系。【关键词】:高丽史女真高丽关系(一)女真族属于中国东北古代肃慎族系,在中国文献中先秦时代称肃慎,两汉三国时期称挹娄,后魏时代称勿吉,隋唐时代称靺鞨,宋代称女真。高丽建国后将女真人称作“黑水蕃众”、“黑水”部人、“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现将《高丽史》中对女真的称呼摘录如下:1、“尹瑄,盐州人,为人沉勇,善韬铃,初以弓裔诛杀无厌,虑祸及己,遂率其党走北边,聚众二千人,居鶻岩城,召黑水蕃众,久为边郡害。及太祖即位,率众来附,北边以安。”【1】2、“黑水酋长高子羅率百七十人来投”【2】。又:“黑水阿於闲率二百人来投”【3】。3、“北蕃之人,人面兽心,饥来饱去,见利忘耻,今虽服事,向背无常,宜令所过州镇筑馆城外待之”【4】。4、(定宗)三年秋九月,“东女真大匡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5】。5、“逐鸭绿江外女真於白头山外居之”【6】6、“夏五月,西北界女真报契丹谋举兵来侵”【7】,“是月,女真复报契丹兵至”【8】。7、“东北女真酋长乙豆率其属七十人来献方物,各赐衣服银皿。【9】”8、“西女真揩信擒契丹东京崇圣寺僧道遵以来”【10】。9、“东蕃归德将军吴多等二十三人来朝”【11】。10、“西蕃酋长沙蕴等来献土物”【12】。11、“西北蕃归德将军耶半等二十六人来朝”【13】。对于女真的来源,《高丽史》中提到过高丽君臣的看法:“女真本靺鞨遗种,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后聚落散居山泽,未有统一,其在定州、朔州近境者,虽或内服,乍臣乍叛”【14】。女真源于靺鞨,我国古籍多有记述,《金史·世纪》载:“金之先出靺鞨氏”。然而靺鞨分为诸部,他们分布的地域很广阔。这里所说“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者,主要是指白山靺鞨,他们分布于长白山及南脉盖马大山东西一带。《旧唐书·靺鞨传》则载:“白山部素附于高丽(高句丽)”白山部指的就是白山靺鞨,当高句丽并有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后,白山靺鞨就已经附属于它,成为高句丽统治的部族,《三国史记》则称之为“靺鞨”。在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及中原王朝的作战中,《三国史记》中也记载了高丽调遣靺鞨兵参加作战。如:“长寿王五十六年(468年)春二月,王以靺鞨兵一万,攻取新罗悉直城”【15】;“文咨明王十七年(507年)十月,王遣将高老与靺鞨谋,欲攻百济汉城,进屯于横屯下,百济出师逆战,乃退”【16】;“婴阳王九年(598年)王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之”【17】;“宝藏王四年(645年),唐太宗亲征辽东,进围安市城,高句丽派遣北部耨萨高延寿、南部耨萨高惠真帅我兵及靺鞨兵十五万救安市”【18】。上述史料可以佐证,在高句丽领土内,特别是在长白山及其南脉东西一带,分布着众多的靺鞨部落,故《新唐书·高丽传》称:“有马訾水,出靺鞨之白山,色若鸭头,号鸭渌水”【19】。显然,长白山已为靺鞨居住之地【20】。高句丽灭亡后,渤海兴起,它领有包括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在内的高句丽故地。渤海是渤海靺鞨建立的政权,它史称震国,随后“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族初步形成,他是以曾西迁营州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的粟末靺鞨人和白山靺鞨人为核心,不断吸收故地较先进的靺鞨人和高句丽移民而逐渐形成与扩大的,即所谓“祚荣遂率其众东保桂娄之故地,据东牟山,筑城以居之……靺鞨之众及高丽余烬稍稍归之”。当时,在渤海国境内尚有许多并未融合入渤海族的靺鞨部落,其中就包括分布于长白山及其南脉东西的一些靺鞨部落。《旧唐书》将《隨书》的靺鞨七部分成“靺鞨”和“渤海靺鞨”两大部分,《新唐书》则分成“黑水靺鞨”和“渤海”两大部分,而其分布地域又多有重和,佐证了以上的推断。辽灭渤海后,一部分投靠高丽融入高丽族,一部分留在原地逐渐融入契丹族,原渤海境内的靺鞨部则相继改称“女真”,并逐渐形成了女真族,他们分布的地区也逐渐扩大。而高丽在建国之初,对于女真的了解不是很多,在他们传统的理解中,似乎除了渤海靺鞨外,其他诸部皆统称为“靺鞨”或者“黑水靺鞨(黑水国)”因此,上述1和2中所记述的“黑水蕃众”和“黑水部人”其实就是高丽邻境的女真部落。也就是后来《高丽史》中所记述的“东女真”、“东蕃”或“东北蕃”。《高丽史》中记载的“北蕃”、“东女真”、“鸭绿江外女真”、“西北界女真”“东北女真”“、西女真”、“东蕃”、“东北蕃”、“西蕃”、“西北蕃”是对其北邻的女真部落的一个泛指概念,我们认为这些女真部落源于长白山靺鞨,也是从大体上说的。这表明《高丽史》中记载的这些女真部落南邻高丽,且女真的北界可限于今图们江和鸭绿江之内。但是随着高丽势力向北拓展,它与女真各部的交往逐渐扩大,对女真的称呼也主要使用“东女真”、“西女真”,而“东女真”、“西女真”所内含的部落也逐渐增多,分布的范围也日益向北推进。就“东女真”来说,《高丽史》曾称安出虎水(今黑龙江省阿什河)的完颜部为“东女真”,所谓“东女真酋长盈歌(金穆宗)”“东女真酋长乌雅束(金康宗)”。显然《高丽史》已把以完颜部为核心的生女真部落联盟都包括在“东女真”内了。另外,《高丽史》中对女真的记载称呼加的方位,其主要指向为西、西北,东,东北,这与后来高丽北拓开疆的方位相一致。(二)高丽建国后,西北是其北拓的主攻方向。《高丽史》卷93“崔承老传”载:“自新罗之季至我国初,西北边民每被女真蕃骑往来侵盗”。新罗西北曾以大同江与渤海为界,可见,新罗末期女真人的势力也南抵大同江一带。同书卷1“太祖世家”载:“平壤古都荒废虽久,基址尚存,而荆棘滋茂,蕃人(女真人)游猎其于间,因而侵掠边邑,为害大矣,宜徙民实之,以固藩屏,为百世之利。”【21】上述记载表明,在高丽建国之初,平壤古都也成为女真人活动的范围。高丽王王建鉴于平壤重要的战略地位,开始驱逐女真,开拓疆土,进占并修筑平壤城,设置大都护府,派遣从弟王式廉等率兵镇守。王式廉即以平壤为基地,开疆拓地,始建安水(今介川)、兴德(今殷山)等镇。此外,据《高丽史》卷82“兵志·城堡”载,太祖时期,高丽在西北方面,还先后修筑了龙岗、咸从、成州(今成川)、安定(今顺安)、永清(今永柔)、安北府(今安州)、连州(今介川西)、肃州(今肃川)、顺州(今顺川)、大安州(今慈山)等城镇。以上城镇分布在大同江中下游至清川江下游左岸一带。这就表明,终太祖朝,高丽向西北扩展到清川江下游左岸,而大同江上游及清川江中上游仍女真占据。上述3中所记载的“北蕃之人”应该指的是生活在大同江上游及清川江中上游的女真部落。当然随着高丽向北扩张,北蕃所包含的部落也相继增多。太祖之后,历定宗、光宗、景宗至成宗,高丽又继续向西北扩张,越过清川江,先后修筑了德昌(今博川南十里)、德成(在德昌北,即渭州)、长青(在德成东北,即抚州)、威化(即云州)、安朔(即延州)光化(即宁朔,又称泰州)、清塞(今熙川)长德(即德州,今德川)等城镇,并开始越过大宁江口,修筑嘉州(今嘉山)、松城两镇【22】。随着高丽的北拓,大批女真人也纷纷到达清川江以北地区,这一带本是渤海辖区,当有不少渤海移民已改为女真,他们与外来的“黑水”人融为一体。契丹人对渤海人怀有旧怨,因此对女真人也没有多少好感,其政策是征伐使其顺服。因此,契丹人第一次向朝鲜半岛西北部发动的战争,并非针对北上的高丽人,而是攻击攻击居于高丽、契丹夹缝中的女真人。据《宋史·高丽传》和《高丽史》载,983年(宋太平兴国八年、辽统和元年、高丽成宗二年)冬,发兵攻打鸭绿江东的女真人,女真曾两次“驰木契”告知高丽,“称契丹兴兵入其封镜”,一方面提醒高丽采取防御措施,另一方面希望高丽予以援救,但由于高丽对女真人始终怀有偏见,认为“北蕃之人,人面兽心,饥来饱去,见利忘耻”,因此不予理睬,结果“俄而契丹云集,大击女真,杀获甚众,余族败散逃遁而契丹压背追捕,及于当道(指高丽)西北德昌,德成,威化,光化之境,俘擒而去”。【23】高丽守军眼看着契丹人路由其界追讨女真而未动声色,采取了观望的态度,只是在契丹退兵之后,将“女真避兵来奔二千余众,资给而归之”。【24】考察契丹进军的路线当是:契丹发兵辽东,在今丹东地区东渡鸭绿江(即大、小梅河),然后沿沿海平原南下,穿过今铁山(高丽长宁县)郭山(高丽长利县)等地,再转向今博川,宁边、云山、泰川等地,一路追捕女真人,最后“俘擒而去”。从这次契丹人的攻击路线来看,当时的长宁、长利、德昌、德成、威化、光化等虽已成为高丽辖境,但至少其边沿地区还是女真人的居住区,从而契丹可以路经其界而追讨女真人。由于女真人在这次战争中吃了亏,处于防备契丹人的考虑,女真人曾劝说高丽应在梅河津要(今义州鸭绿江渡口处)“筑治城垒,以为防遏之备”,但正当高丽听其言而“方令行视兴功”之时,“不意女真潜师奄至,杀略吏民,驱掠丁壮,没为奴隶,转移他方”【25】。《高丽史》,“成宗世家三年条”载:“命刑官御事李谦宜城鸭绿江岸,以为关城,女真以兵遏之,虏谦宜而去,军溃不克城,还者三之一。”【26】关于这次女真突然改变态度袭击高丽军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前次契丹人路经高丽界攻击女真而高丽坐视不救,女真人认为是高丽故意诱导而致祸,高丽从中渔利,借以削弱女真人的力量;第二,设若高丽在鸭绿江边筑城设关,势必阻住了女真人的出海口,切断了女真与北宋的海上交通。终因这一地区的女真部落受到辽朝的多次征伐,势力十分微弱,高丽于991年(成宗十年)“逐鸭绿江外女真於白头山外居之”,使高丽的领土夸张到鸭绿江沿岸。这里所说的鸭绿江外女真指的是生活在鸭绿江东的女真部落。993年(成宗十二年),辽伐高丽,攻下蓬山郡等地,高丽派大臣徐熙向辽军请和。高丽与辽议和的结果:辽取女真鸭绿江东数百里地赐高丽,而高丽对辽称臣纳贡,奉辽正朔。此议和为高丽逐女真、拓封疆提供了机会,可以说,高丽虽然在军事上战败了,但在外交上取得了意料之外的胜利。994年(成宗十三年),高丽命“平章事徐熙率兵攻逐女真,城长兴、归化二镇及郭(今定州西)、龟(今龟城)二州”;翌年(995年,高丽成宗十四年),又“命徐熙率兵深入女真,城安义、兴化(即灵州)二镇”;996年(成宗十五年),又筑宣州城(即通州,今宣川西)。【27】一直到德宗修筑长城之前,高丽又在鸭绿江方面修筑了龙州(今龙川附近)、铁州(今车辇馆西)、麟州(今新义州东)、静州(新义州东北)、宁海(鸭绿江口东)等城镇,在大宁江上源修筑了朔州,在大同江上源修筑了平虏、宁远等镇。1010年(高丽显宗元年),辽圣宗自将伐高丽,其后数年中多次遣使向高丽索取“兴化、通州、龙州、铁州、郭州、龟州等六城”。【28】1014年(显宗五年),辽又伐高丽,于鸭绿江东筑保州(今朝鲜义州与新义州之间)、宣宗(即宣义州,今义州)、定州(即定远州,金义州东)等城。【29】为防御契丹和女真,1033年(德宗二年)高丽命平章事柳韶“创置北境关防”,即修筑“千里长城”。这条长城,“起自西海滨古国内城界鸭绿江入海处,东跨威远、兴化、静州、宁海、宁德、宁朔、云州、安水、清塞、平虏、宁远、定戎、孟州、朔州等十三城,抵耀德、静边、和州等三城,东传于海,延袤千余里”。【30】将大部分女真人拒之长城之外。《高丽史》所记载的“西北界女真”、“西女真”、““西蕃”、“西北蕃”,就是泛指生活在高丽西北方向的女真部落及部落联盟,到此他们与高丽以长城为界。关于居住在长城西段沿线的女真人,在《高丽史》中有零星的记载。“(德宗二年)十一月辛卯,以西女真于火等一百五十六人开拓关城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