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复习参考二一、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2、教师的教学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3、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5、学习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6、心智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7、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性。8、自我意识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它包括个体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9、品德即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10、心理卫生又称精神卫生,它是以增进人们的心理健康为目的,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二是促进和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二、简答题及答案要点1.简述个体心理系统。心理动力:动机、兴趣、需要、世界观;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心理过程包括哪些内容?: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2.简述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3.教育心理学的任务有哪些。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心理规律;揭示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的依存关系;为教师的自我完善提供必要的帮助。4.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点有哪些?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是反映高等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在校大学生;为高等教育服务;5.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哪些?帮助提高教师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教育教学改革。6.简述教师效能感的影响因素。1、社会环境;2、学校社区环境;学校校园文化等。7.教学反思的过程有哪些。1、具体经验阶段;2、观察分析阶段;3、重新概括阶段;4、积极验证。8.简述教育机智的表现。1、善于引导;2、随机应变;3、对症下药;4、把握机会。9.大学生学习有何特点?1、内容方面:专业程度高;实践知识多;内容高层次性;2、方法方面:自学为主;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学习形式多元化。10.简述学习动机的类型。1、高尚、正确与低下、错误;2、直接和间接;3、内部与外部。11.如何激发大学生学习动机。1、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控制动机水平;3、利用信息反馈,进行奖惩;4、利用竞争意识;5、正确指导归因。12.学习迁移有哪些类型。1、正迁移和负迁移;2、纵向和横向迁移;3、顺向和逆向迁移;4、特殊与普遍迁移。13.影响学习迁移因素有哪些?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2、经验概括水平;3、认知技能与策略;4、定势的作用。14.如何促进学习迁移?1、合理的教学目标;2、精选教学材料;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5、教授学生学习方法。15.大学生思维有何特点?1、形式思维向辨证思维过渡;2、发展创造性思维;3、形成对思维的元认知。16.简述教材直观。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17.大学生记忆品质有何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增强;2、各种记忆品质全面发展;3、记忆方法多样化。18.遗忘有何规律;如何增强记忆?一、遗忘是一种自然现象;机械学习的材料,不及时复习,遗忘迅速;有意义学习的材料,具体事实容易遗忘,但一般概念和原理不易遗忘。二、复习时机要得当;方法要合理;复习次数要适宜。19.简述知识的结构。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后者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20.解决问题的一般认知过程有哪些?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21.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相关知识经验;习惯定势与功能固着;问题情境;酝酿效应;原形启发;情绪和动机状态。22.简述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自我意识的分化;2、自我概念的冲突与探究;3、自我意识的统一;4、自我意识的转化与稳定。23.如何对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认识、自我接纳与自我完善。24.品德的结构有哪些?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25.简述非正式群体。概念:缺乏显著社会表面结构的、自发形成的群体;特点:心理相容,凝聚力强,非正式领导人;影响: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26.大学生人际关系有哪些特点?1、交往要求迫切;2、交往内容丰富;3、交往系统开放;4、交往自主。27.简述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1、交互性(或支持性)2、社会交换原则3、自我保护性原则4、情境控制原则28.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些?1、自我认识与接纳;2、适应环境;3、人际关系和谐;4、较好的自我调节能力;5、行为合理;人格统一。29.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1、熟悉大学生心理特别是性心理特征;2、理解大学生性心理的困惑;3、帮助大学生进行青春期调整。30.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哪些方面?1、新生环境适应性教育;2、学习心理健康教育;3、人际关系心理教育;4、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5、择业心理教育。三、辨析题参考答案1、心理学是一门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此说法正确。这句话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历史的简要概括。“心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反映的是心理科学的非常久远的思想发展历史;“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的是作为一门科学的心理学的发展史比较短暂,以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于1879年在莱比锡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2、有些优秀教师虽然没有学过《高等教育心理学》,但却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优秀教师。因此,个别青年教师说:不学高等教育心理学照样可以当好教师。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此观点不能认同。个别青年教师对岗前学习培训的认识存在问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对广大教师的意义非常大。主要表现在:第一;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校师资水平第二;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提高高教学质量第三;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3、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简要答案:这种说法正确。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从其学科性质来讲,教育心理学既属于自然性社会科学,又属于理论性应用学科。4、现代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改革的推进,对高等学校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当代教师不仅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和热爱教育事业的情感,还要有符合教育教学工作的高能力和素质。简要答案:这种说法正确。现代社会对教师能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有教学效能感、教学反思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及教育机智等。5、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无非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和学会做人,高等教育的目的也不利外。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此论完全正确。通过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发展学生的能力,就可以学生学会做事;通过行为规范的学习而培养学生的品德,就可以使学生学会做人。6、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的。这句话有道理吗?简要答案:非常有道理。主要说明动机对活动的作用。动机对活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激活功能;二是指向功能;三是强化功能。7、既然学习需要动机的作用,那么学习动机越强学习效果就会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此中说法不恰当。学习活动必须动机支持。在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学习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的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这种现象就是著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因此应该根据学习任务的难易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8、“学会了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话有道理吗?简要答案:有道理。人在学习活动中存在着相互影响的现象,心理学称为迁移现象。学骑自行车与学骑摩托车之间有迁移现象,因此在掌握了骑自行车的技术后,再学习骑骑摩托车时就发生了正迁移现象。9、教育工作中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说法有道理吗?简要答案:有道理。说的是在教学中要“为迁移而教”,充分发挥正迁移的作用。10、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是领会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掌握的首要环节。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有道理运用直观教材的目的就是为了加深对知识的感知,所以教材直观的过程就是知识感知的过程。教材直观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11、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由此,我们认为复习的次数越多,复习的效果就越好。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此说法不恰当。“一般说来,复习次数越多,识记和保持的效果越好;反之,则遗忘发生越快。”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也就是说为了减少遗忘,心理学家肯定了“过度学习”的必要性;但并不是说复习的次数可以无限地多,最好的效果的过度学习是150%。12、“为创造而教”,应该成为高等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你对此论有何看法?简要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为创造而教”已成为当前教育界一句盛行的口号。大学教育应该为学生的的创造性的发展与提高提供条件。13、自我意识就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外貌、体形、性格特点的认识。简要答案:这种说法不全面。自我意识从形式上看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三部分。题中所说的主要为自我认识方面,它除了对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外,还包括对社会自我(如人际关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个体产生一定的自我体验,如自尊或自卑,自豪或内疚。而自我调控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行为与心理活动的自我作用过程,其中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是最主要方面。14、一名大学生如果对自己各方面都很满意,觉得自己非常出色,那么就达到了自我悦纳的程度。简要答案:这种说法不正确。每一个体都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可能十全十美,而这名学生则对自己评价过高,妄自尊大、自我陶醉,属于自我扩张型,是一种消极的自我统一。而自我悦纳是指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既看到自身优点,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能客观地分析缺点、扬长避短。15、学生考试作弊表明其品德存在问题。简要答案:这种说法较武断。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表现为稳定的道德行为,只有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都表现出来一贯的作弊行为,才能认为该学生确实存在品德问题。而学生偶尔一次的考试作弊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并不一定就是品德问题,不能因此就将其一棍子打死,必须联系以往行为表现深入分析。16、某些青年教师缺乏责任感并非品德问题,管理者对此不必多批评。简要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品德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部分,责任感属于道德情感范畴,即伴随道德的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道德情感能进一步转化为道德动机,对个体的道德行为起推动作用。对青年教师而言,义务感、责任感至关重要,没有这些就谈不上品德的发展。缺乏责任感属于品德问题,管理者必须对此多加注意,努力帮助这些青年教师培养应有的责任感,以免导致误人子弟。17、有些大学生常进行老乡聚会易形成各种帮派,不利于学校管理,必须对之加以限制。简要答案:这种认识是错误的。老乡聚会属于自发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是建立在成员间的共同生活经历之上的。它对集体的影响可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积极作用包括: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心理需要;便于及时解决问题;有利于增强信息的沟通等。消极作用有:当与集体目标不一致时,会阻碍班集体工作的开展;易传播小道消息,干扰集体舆论。在教学中,教师一方面要支持、保护积极正面型的非正式群体,另一方面对消极的非正式群体要努力进行教育、改造,使其走向正轨。18、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要做到“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简要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遵循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主要指人际交往的交互性、互惠性、将心换心,它符合交互性原则及会交换原则。前者指只有那种真心接纳、喜欢我们的人,我们才会接纳喜欢他们,愿同他们建立和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后者指人际交往是一个社会交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