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实用教程》学习指导及题型2第一部分学习要点教师篇第一讲教师职业心理的发展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对高校教师的意义。(二)熟悉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和特点。(三)掌握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以及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二、知识点简析(一)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包括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和内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两个方面。其中,外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主要是教师对职业生涯中一些外在需求的表现,内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是教师个体自身要达到职业成熟,这是对教师自身的内在的要求。(二)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理论”弗勒(Fuller)根据教师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职业生涯成长分为三个阶段,人们称之为“关注理论”:1.生存关注阶段;2.任务关注阶段;3.发展关注阶段。(三)专家型教师的特征1.拥有专家水平的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2.高效率的工作;3.创造性的洞察力。(四)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1.外在的期望与教师内在迷思;2.不良的工作方式;33.消极的应对方式;4.A型性格。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新手教师成为专家型教师的途径1.系统理论学习;2.教学观摩;3.教学与科研相结合;4.教学反思,具体的方法包括:写反思日记、列问题单、收集学生反馈信息、交流反思策略。(二)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应对措施1.提高自我效能感;2.进行教学反思。(三)预防职业倦怠的方法1.调整与工作有关的不合理信念;2.做好几个管理:生活方式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第二讲教师的素养与人格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角色的社会期待、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二)熟悉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三)掌握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教学能力、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二、知识点简析(一)社会期待教师成为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学生学习的发动者和促进者,行为规范的示范者,心理健康的教育者以及教育科学研究者。(二)教师的职业角色的形成需要经历的三个阶段角色认知、角色认同、角色信念。(三)促进教师职业角色形成的条件全面认识教师角色,树立教师榜样,参与教育教学实践。4(四)教师的职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价值观、职业信念。三、重点难点提示(一)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包括学科知识素养、学科知识心理学化的能力、教学监控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育机智。(二)教师的人格特征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是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的人格特征。有效教师的人格特征为:1.激励性人格,包括热情、热心和幽默、可信任感;2.以成功为导向人格,包括对学生成功的高期望、鼓励与支持;3.专业品行,包括有条理、适应性和灵活性、博学。(三)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有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有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习惯。第三讲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适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意义。(二)熟悉教师压力源的三个方面。(三)掌握应对教师工作压力与心理调试的方法。二、知识点简析(一)教师工作压力的意义教师的工作压力指的是教师在工作活动中,由于不能满足某种需要而受到的紧张或焦虑的状态。压力有其积极意义。适度的心理压力会引起人们情绪上的适度焦虑和紧张感,并引起体内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使有机体释放较多的能量进行活动,使人反应速度加快,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从而提高智力活动效率,成为人们活动的动力。5但是当压力水平达到并超出某一点之后,就会产生焦虑、疲劳,直至倦怠,压力也就开始对工作绩效产生消极作用了。(二)教师承受过强职业压力引起生理、心理和行为的不良反应。三、重点难点提示(一)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的主要因素社会环境因素、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因素以及教师自身特点的因素。(二)教师应对压力的方式1.防御应对方式:合理化、否认、反向、自居作用、投射2.直接应对压力的方式:调整认知方式、调整个人的期望水平、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掌握调控方法,学会心理放松。学生篇第四讲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认知发展、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发展特点。(二)熟悉大学生认知发展过程、自我意识的特点、以及人生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三)掌握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价值观的教育途径。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认知的发展特点1.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不同心理成份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不完整到完整的发展过程;2.构成认知功能系统的各种心理成份的关系逐渐趋于相互协调的发展过程。(二)大学生思维发展特点大学生的思维从以形式逻辑思维为主向以辩证逻辑思维为主转化。形式逻辑思维的显著特点是,反映的是事物的相对静止性和不同事物之间的确定界限。在这种思维活动中,个体更加强调逻辑性、客观性和确定性,较少注意事物的个别性、相对性和运动性。而辩证逻辑思维是对客观现实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其主要特点是既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6也反映相互联系;既反映事物的相对静止,也反映相对运动;在强调确定性和逻辑性的前提下,承认相对性和矛盾性。(三)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发展特点从价值观形成的一般规律上看,价值观的形成可分为对价值的自由选择阶段、对价值选择的珍视阶段、对选择价值的行动阶段。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教育1.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1)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分化——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分化;(2)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我是谁?”的困惑;(3)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2.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教育(1)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2)帮助大学生运用社会比较策略客观正确认识自我;(3)帮助大学生调整目标以保持适中的自我期望水平;(4)帮助大学生在实践中走出困境形成自我同一性。(三)价值观形成的标准路易斯认为以下7条标准可以评价价值观的形成:第一,自由地选择;第二,从各种可能选择中进行选择;第三,对没一种可能选择的后果进行审慎思考后作出选择;第四,珍视与珍爱;第五,愿意想别人确认自己的选择;第六,根据选择行动;第七,以某种方式不断重复。(四)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特点1.人生价值目标的特点:价值目标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更加注重实际。;2.人生价值手段的特点:重视能力与素质、友情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中的重要作用;一些传统价值观提倡的手段,如“甘作人梯”“谦虚谨慎”“委屈求全”等方式和手段已不为大学生7所看重。3.人生价值评价的特点,表现出双峰分布的特点及评价的标准多元化。第五讲大学生的学习特点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学习的特点。(二)熟悉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三)掌握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能力。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学习的特点1.大学生学习内容的专业性,包括职业定向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紧扣专业发展需要、专门的专业实践能力训练;2.大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包括主动性、选择性、批判性、探究性;3.大学生学习结果的超越性,包括超越原学习情境、超越原自我水平。(二)大学生的学习适应1.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2.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大学生学习适应不良学习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不适应、学习态度不积极、学习过度焦虑。(二)大学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1.建立对专业的信任感;2.培养专业兴趣;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第六讲大学生的个别差异8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大学生的智力差异,认知方式差异和人格差异。(二)熟悉大学生的多元智力理论,以及人格发展的过程。(三)掌握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以及纠正方法。二、知识点简析(一)大学生的智力差异1.智力水平的差异;2.智力类型差异。(二)大学生认知方式差异1.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2.沉思型和冲动型。(三)大学生的人格差异1.人格的发展差异;2.人格的类型差异;3.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类型主要有依赖型人格、自我中心性人格、偏狭性人格、回避型人格、表演型人格。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于1983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打破了传统将智力看做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智力、音乐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内省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种智力构成,并从新的角度阐述和分析了智力在个体身上的存在方式以及发展的潜力。(二)认知方式的差异与学习的关系场独立型学习者偏爱自然科学,数学成绩往往较好,两者呈显著的正相关,他们的学习动机以内在动机为主;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则偏爱社会性科学,他们的学习更多地依赖外在反馈,对人比对物更感兴趣。场独立型学习者善于运用分析的知觉方式;而场依存型学习者偏爱非分析的、笼统的或整体的知觉方式。场独立型学习者更倾向于冲动、冒险,凡事以个人9的意志所决定;场依存型学习者则表现得较为谨慎,不愿冒险。(三)人格的类型差异1.荣格的两分类型说——内倾型和外倾型;2.艾森克的三维类型说——内—外倾、神经质—稳定性以及精神质。(四)人格的发展差异埃里克森认为,人的一生经历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一个要解决的关键任务,个体对这一任务的解决程度不同,就表现出人格发展差异。第一阶段为婴儿期(出生-2岁);第二阶段为儿童早期(2-4岁);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4-7岁);第四阶段为学龄期(7-12岁);第五阶段为青年期(12-18岁);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18-25岁);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25-50岁);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晚期-死亡)。学习篇第七讲学习的基本原理和理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理解学习的定义和内涵,能够在现实中区分出学习与非学习现象;(二)熟悉学习的分类;(三)掌握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本质的理解;(四)能够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分析和处理教育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二、知识点简析(一)学习的概念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或内部心理或思维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过程。(二)学习的分类101.按学习主体的不同分为:动物学习、人类学习和机器学习;2.按学习内容的不同分为: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和态度的学习;3.按学习层次的不同分为: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想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解决问题学习。(三)学习的原理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三、重点难点提示(一)学习的概念要把握的四个方面:1.学习是一个广义的概念;2.学习的发生基于经验的过程;3.学习的发生伴随着行为或行为潜能或思维的变化;4.学习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持久性。(二)不同心理学家的学习观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原理及其行为法则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基本原理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行为塑造3.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知学习观、结构教学观4.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实质、条件、心理机制;接受学习及其“先行组织者”的教学策略5.建构主义:新知识观、新学生观、新教学观6.罗杰斯的学习观:过程、内容、教学观(三)奥苏贝尔的接受学习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的比较二者都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都强调新知识的学习对已有知识的依赖性,都强调认知结构对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以及认知结构的可变性。但在教学组织模式上二者有很大的差异。布鲁纳反对教师在教学中的系统讲解,主张学生自行发现其中的道理;而奥苏贝尔认为,讲授式教学应该是教学的主要模式。在教师的合理指导下,学习者可以尽快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间接知识,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而且便于存储和巩固。11第八讲不同类型的学习一、学习目的与要求(一)了解不同类型学习的特点;(二)熟悉大学生对不同类型学习的一般规律;(三)掌握培养大学生良好学习策略及品德的方法和技术。二、知识点简析(一)不同类型的学习包括:知识的学习、策略的学习、品德的学习。知识的学习要解决的是知与不知的矛盾;策略学习中主要解决的会与不会、熟与不熟的矛盾;品德学习要解决的矛盾比较复杂,不仅有知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