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与贸易】人民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相悖的根源及宏观调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人民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相悖的根源及宏观调控毛红燕(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北京,100081)摘要:近来人民币的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出现了与理论相悖的现象,本文分析其根源在于美元的超量发行、国外对人民币的压力、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中国不合理的外贸结构以及中国目前的结售汇制度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关键词:对内价值;对外价值;相悖;宏观调控RenminbiRootand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onForeignValueandDomesticValue’sContradictingMAOHong-yan(Central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Beijing100081,China)Abstract:RecentlytheRenminbiappearedthecontradictingphenomenontodomesticvalueandtheforeignvaluewiththetheory,thisarticlehasanalyzeditsroottolieinUSdollarexcessrelease,overseastotheRenminbipressure,theinternationalhotmoneymassiveinflows,theChineseunreasonableforeigntradestructureaswellasChineseatpresentexchangesettlement-salesystemandsoon,proposedthecorresponding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measureinthisfoundation.Keywords:Domesticvalue;Foreignvalue;Contradicting;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尤其是从2006年起,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进入上升通道,人民币币值表现为对外升值,2007年1月至11月人民币对美元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升值5.11%。按购买力平价理论,货币对外升值,对内亦应升值,即表现为物价下降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下降。但现实恰恰相反,人民币对内不断贬值,2007年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2008年势头不减,2008年2月的CPI同比上升8.6%,创历史新高;反过来,随着人民币对内贬值,人民币对外升值势头却不减,按照汇改时人民币兑美元8.11的汇率计算,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4%以上。所以说,人民币对外价值、对内价值出现了偏离。那么是什么因素在人民币对外价值与对内价值的传导过程之间起了作用,进而使价值出现偏离呢?宏观调控应注重什么呢?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分析。一、人民币对内价值与对外价值相悖的原因1.美元“泛滥”造成美元贬值。人民币对外升值是针对美元来说的。从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改到2007年11月23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10.89个百分点,对欧元累计贬值9.59个百分点,对日元累计升值6.49个百分点。可见除了人民币对美元是一个持续的升值趋势外,对欧元是贬值的,对日元的汇率处于波动之中,所以我们这里分析人民币对外升值只是针对美元而言。毛红燕,女,汉族,中央财经大学国防经济与管理研究院2006级博士生,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副教授。联系方式:E-mail:maohongyan1968@163.comtel:131312306662从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建立以来,美国凭借其世界货币的地位,不断超量发行美元。在过去100年中,美国金融市场的容量平均每10年翻一倍,到2006年底,全美金融票据与证券总值达到129万亿美元,是GDP的9.7倍,2006年美国仅基础货币量就高达13000亿美元。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从表象上看是人民币被“低估”,而从实质上看则是美元被高估;不是人民币应该升值,而是美元在试图寻求贬值。美元之所以“泛滥”,主要原因在于:①从需求方来说,世界各国大量购买美国金融资产。在购买美国国债国家中,日本持有量第一,中国第二,东亚国家占美国国债境外持有存量的比重高达53%。同时以往石油均以美元计价,中东国家的美元也在大幅度增长。当地球上的美元越来越多时,美元必然就会贬值。②从供给方来说,美国的“双赤字”要求美国增发货币满足需要。美国的“双赤字”,即贸易赤字、财政赤字,之所以形成源于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货币体系,因为美国可以随时开动印钞机到全世界买东西,不论是要打伊拉克或是要提高美国公民的社保水平,都可以通过产生大量赤字的方式来解决。这种赤字政策,如在美国以外的发展中国家采用,多发行的货币体现在国内,该国需要独立承担该政策带来的一切后果,但对于美元这种世界主要结算和储备货币来讲,美国多发货币产生的后果,将由全世界共同承担。2.发达国家转嫁经济矛盾,对人民币施加压力。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拢,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以后实质上实行的是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随美元币值变化而变化。美元从2002年2月的最高值,到2005年底美元已经累计对欧元、加元和日元分别贬值了39%、28%和16%,所以人民币是随着美元的贬值而贬值的。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国外认为是中国人抢走了他们的饭碗。在2002年日本对华出现50亿美元顺差的背景下,日本财长盐川正十郎提出议案,提请七国集团通过“与1985年针对日元的‘广场协议’类似的文件”,逼迫人民币升值。日本提出后,引发了关于人民币的波澜。美元在2002年出现贬值的同时,依美国统计,外贸逆差却创出了4352亿美元的历史峰值,对华贸易逆差达到1031亿美元,对中国逆差最大。美国为阻碍中国商品大规模进入美国,自然要求人民币升值。以后美国等发达国家一直对人民币问题揪住不放,并在2007年11月首次联手欧盟共同对人民币汇率施压。中国的出口毕竟主要依靠的是发达国家的市场,如不贬值,出口会处处受阻,与其到那一步,不如变被动为主动。于是中国于2005年7月21日起将人民币汇率的的形成机制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方式,人民币进入升值的轨道。3.国际热线大量流入,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传统的购买力评价理论只针对贸易商品而言的,而当今的世界各国经济受国际资本的左右日渐明显,那么,汇率就不仅受贸易规模的影响,还更大程度受资本规模的影响。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后,国际虚拟资本及实体经济衍生出的资本,其规模已经远远大于产业资本。2006年全球的商品贸易额只有不到7万亿美元,但是当年货币交易额已经超过700万亿美元,说明在国际资本运动中,当代虚拟资本的运动规模已经是产业资本的100倍。中国目前世界第一的外汇储备和持续的经济增长,使国际“热钱”看好中国这一“沃土”,大量进驻中国。估计从2003年以来热线每年约有800多亿美元流入中国。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导致热线大量流入,对人民币需求增加。4.外贸规模的扩大,使我国成为国际市场价格的被动接受者。第一,加工贸易占比例大。据海关总署的统计,加工贸易总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20063年为47.2%,2007年为45.4%,均近一半。这种以廉价人力、能源和高污染为代价的“出口贫困增长”,使得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弹性低,受汇率变化影响程度小,从人民币对外升值以来,出口企业只能压低本已有限的利润空间,外贸顺差不见明显减少。2006年以来的贸易顺差是持续扩大的趋势(见图一),2007年全年出口总值比2006年增长率只回落1.5个百分点。只有2008年1月份,贸易月度顺差首次低于200亿美元。贸易顺差不降低,国际热钱就有继续流入的动力;第二,能源进口增长幅度大。2007年我国进口的铁矿砂及其精矿、未锻造的铜及铜材、大豆,其金额增长都超过50%,原油进口在原来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继续增加20%以上(见图二),明显均为能源类和粮食类商品,到2010年我国的石油将有一半靠进口。而本轮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就是受国际市场能源、粮食价格上涨的带动。以国内能源、粮价上涨为货币供给过多的诱发因素,使国内出现原油、粮食、猪肉等商品为代表的大范围的商品价格上涨。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110012002006.12006.42006.72006.102007.12007.42007.72007.10出口进口2007年12月贸易顺差226.9亿美元2006年以来月度进出口差额金额单位:亿美元(图一)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图二:2007年累计进口主要商品金额4资料来源:商务部网站。5.中国目前的结售汇制,使国内货币供给大增。连续14年的国际收支“双顺差”使外汇储备达到世界第一位,并居高不下。中国的结售汇制使中央银行用本币购买大量外汇,从而增加了人民币的投放,198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只是GDP的22%,1996年中国经济M2/GDP首次突破100%。2000年以后,我国M2的增幅就一直比GDP增幅高出约7个百分点。2006年底我国M2占GDP的比例为163.9%,2007年底为我国M2占GDP的比例163.57%。中国的货币供应水平也比世界其他国家都高。以2006年为例,日本的广义货币相当于GDP的140%,美国GDP总值为12.9万亿美元,12月末的M2为7.1万亿美元,美国货币存量相当于GDP的55%。我国的货币存量已相当于美国的60.6%,GDP总值却仅相当于美国的20.2%。所以我国当前的货币存量比发达国家还高。同时,资本价值的膨胀带动了国内物价的上涨。不难看出,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的是由于国际、国内两方面因素的交织、叠加形成的,国际热钱是将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连接的诱发因素。二、宏观调控政策建议1.改变强制结售汇的外汇管理体制。1996年7月1日,中国实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要求外贸企业获得的外汇,必须全部按国家牌价售给外汇管理局,这样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就等于额外发行人民币约11万亿元。对于热线的大规模流入,硬堵不是办法,只有采取“分流”的办法,所以变强制性结售汇制为比例结售汇制,进一步过渡到意愿结售汇制应是较好的选择。通过比例结售汇和意愿结售汇制,可以弱化了国际收支差额与基础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增加货币政策的自由度。2.健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长期低估导致了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和外汇储备的居高不下。从国际经济学理论来看,由于贸易品生产部门急速扩张,生产率迅速提高,根据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中国的均衡实际汇率将持续上升。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验来看,德国、日本、韩国等许多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期本币都经历了连续升值,累计升值幅度达50%以上,甚至超过100%。所以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当然升值是形势需要,并不是目的,健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就是要提高汇率生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同时,保持灵活的汇率机制,加大汇率的波动弹性,可化解各国以及各种资金对人民币升值的期望和压力,使短期资本流入、流出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成本提高,对抑制短期资本有益。3.改善对外贸易结构。当前,人民币的升值虽然挤压了具有传统出口优势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包括纺织、服装和鞋类等的利润空间,但同时也迫使企业转向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培育自主品牌,以寻求新的利润来源。所以,抓住这一契机,变被动为主动,有利于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由粗放型转向集约型,有利于鼓励企业在更大程度上参与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促使其走高技术、低消耗、高效益之路。同时,亦有利于降低加工贸易所占比重。4.促进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配合。为解决经济的内、外失衡问题,应强化货币政策与财税、贸易、产业等政策的协调配合。首先,在准备金率和利率屡次上调之后,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逐步缩小,这就需要财政政策及时跟上,并对货币政策加以配合。例如,通过价格补贴增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