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门一脚】2015高考历史三轮热点专题复习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与对外关系【考点评述】●考情分析本专题主要涉及新中国的政治和外交,涉及范围相对宽泛,但是,本专题知识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的深层次问题考生很难把握,因此,高考考查的频率并不高,高考命题慎之又慎!大部分试题只要求回答基础的历史知识。1.对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考查重点集中在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体制建设上,要求考生认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其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最重要的知识点。2.对于新中国的外交,这是本专题考查频率较高的地方。从考查的重点看,建国初期的外交活动、中美和中日关系等都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对于建国初期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对于中美、中日关系高考重点考查对双边关系发展变化的原因,要求理解国家利益是外交关系发展变化的出发点。例如:2014年福建文综第17题,考查了中美关系的发展。3.随着中俄关系和中非关系的发展,高考加大了对上述问题的考查,考查角度主要是分析中俄、中非关系取得的伟大成果。如20l3年大纲全国39题考查20世纪90年代中俄关系的发展。2014年广东文综第18题、2014年江苏单科第9题,考查了中非关系。●品味经典1.(2014·江苏单科·9)美国前国务卿杜勒斯说,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由于有众多的人口,印度和中国无疑将控制局面,这可能最终形成一个反对西方的集团。他希望这次会议开不起来。杜勒斯针对的是()A.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中印会谈B.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会议C.以“求同存异”促进会议成功的万隆会议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联大”会议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万隆会议),是一道基础类选择题,认真阅读材料,理解杜勒斯所说的含意,不难选择。分析:“如果亚非国家养成一种在西方缺席的情况下经常开会的习惯”表明会议是亚洲和非洲国家共同出席的会议,故A项错误;除了中国,美国、苏联、法国、英国等国家也出席了日内瓦会议,故B项错误;万隆会议是第一次没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参与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大会,符合题意,故C项正确;“联大”会议包括世界各主要国家参与,故D项错误。2.(2014·福建文综·17)图8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点评:图表式选择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此种类型的选择题要仔细阅读图表,划分阶段,与所学知识相联系,结合时代背景加以分析。分析:从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可以看出,中美贸易1972—1978年出现波折,这与两国关系发展变化有关,故A项正确;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但从图示可以看出双边贸易并没有始终保持增长,而是有波折,故B项错误;中美贸易在1972年-1974年属于发展阶段,文革结束是在1976年,虽然也是出于发展阶段,但不是“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故C项错误;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与材料显示时间“1972—1978年”信息不符合,故D项错误。●命题预测1.预计2015年的高考本专题将会是考查的重点知识之一。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当今社会热点联系性较强,容易创设新情景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在今后的复习中应高度重视和关注本专题的知识点。2.本专题知识点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涉及深层次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近两年的高考试题均以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主,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3.从横向角度看,学科内综合性试题多与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相联系,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视角综合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议会制度的区别,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从纵向角度看,将近代中国的外交政策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联系起来进行考查,全面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4.以新材料为载体,引入新情景,考查中美、中日关系、中俄关系、中非关系,考查考生对国家利益与外交关系发展变化联系的理解。从全球史观的角度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对国际形势的重大影响,突出构建“和谐世界”的深远意义。【重点归纳】●复习指导本专题涉及现代中国政治外交两条主线,应注意把握以下分析思路来整合教材知识。1.利用横向比较法。结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体政治制度的内容、特点,与西方的民主制度进行比较,认识到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利用阶段学习法。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经历了一个曲折发展时期,从建国到现在可以划分为三个时期,初期(1949~1957年)较好,中期(1957~1978年)曲折,后期(改革开放至今)完善。学习时注意用历史事实说明各时期的阶段特征。3.运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原理。联系现代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分析理解中国政治建设的探索、曲折和成就,认识到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认识到“依法治国”方略的深远意义。4.注意本专题内容与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联系,如民主与法制建设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联系《反分裂国家法》,理解在祖国统一问题方面的原则立场等。5.要注意形成中国外交发展的整体线索;重点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50年代、70年代及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取得的成就。6.要从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角度来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的现实意义。如万隆会议树立了不同文明和文化和谐相处的典范,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否定,对当今提倡尊重世界多样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万隆会议的实践表明,各种文明和不同社会制度之间能够做到长期共处、共同发展。7.要注意运用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并结合现实思考问题。比如分析上海合作组织建立的原因,既有地缘、政治因素,也有民族、经济因素等等。●温馨提示1.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1908年清政府颁布的《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文件;1912年孙中山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性文件;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4.“一边倒”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的原则,无条件地倒向苏联一边。5.中俄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不是中俄结成联盟,而是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的新型关系,既从本国利益出发,又充分考虑了伙伴的利益。6.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出发点不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而是“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回眸一笑1.现代中国与西方政治制度比较2.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历程建立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发展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曲折1966~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完善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共同纲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异同(1)性质:都是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2)历史条件:前者是国民政府被推翻,新中国即将成立;后者是人民政权得到巩固。(3)国家性质:都确认了相同的领导力量和国家政治基础。前者具有人民民主性质,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4)意义:《共同纲领》为建国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两大原则,即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它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4.中美关系的发展中美关系的演变:敌视对抗、关系断绝→抓住契机、逐渐缓和→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1)中国国际地位提高(2)美国在与苏联争霸中处于劣势地位(3)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中国(1)中苏关系的持续恶化(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3)改善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需要5.新时期外交(1)特点:全方位、“无敌国”外交。(2)原因:①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缓和。②第三世界发展壮大等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③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④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3)作用:我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赢得了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在国际舞台上。中国已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同时,广泛外交活动促进了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专家博客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在考试时往往是题目的具体要求或任务。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描述和阐释事物能力的一个明显表现是术语的使用。术语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是专业学术体系中的知识单元。一方面,每个学科都会有自己独立的术语系统,学科术语展现着本学科的特色和本学科在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侧重点,因此对这些术语的掌握和使用也是学习某一门学科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另一方面,术语是传播知识、技能,进行社会文化、经济等交流活动的重要工具,术语构建了交流者双方共同的语言平台,是科学发展和交流的载体,学生准确掌握和使用术语有利于他们在本学科领域更深入地发展。马嘶虎啸、风语鸟啼,都是自己的语言。诗有诗的语言,学科有学科的术语。必须按照学科语言答题。切忌在试卷中使用土语和方言。曾经有不少学生在试卷中用自己的语言组织答案,让阅卷老师看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不耐烦了,稍稍给点分数了事。【热点解读】●热点在线2014年1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与《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这两个文件的通过,将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材料呈现1.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而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材料所说的“特殊的民主”在建国初期是通过哪些制度来实现的?你如何认识这种“特殊的民主”?●分析点评所谓“特殊的民主”,实际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主化建设,结合具体成就回答即可。认识应紧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这一主题回答,注意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答题要点●材料呈现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结合史实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重大进展。●分析点评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果,列举相关重大的史实即可。●答题要点●热点在线在2014年,中美关系呈现出了另一种“低开高走”形态,构成“低开”的是在年初出现的中日关系及南海问题,后半年的“高走”则以美中元首在北京上演的峰会为集中体现。美中关系日后如何发展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