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教学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1页共13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用卷,试卷本着“重视考查历史思维与历史史实际相结合”的命题原则,本份试卷原创度较高,试题遴选主要从必修和选修中进行布题,知识点分布较为均衡,重点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均有考查;试题情景设置方式灵活多样,在注重史料考查同时,兼顾表格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4题;试卷考题难易适中,突出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5、17、20等题,同时注重社会热点的考查,如选择题第12题(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以及对中法关系的考查。总之,该试卷对于高三阶段复习将起到重要复习与检测作用。邯郸市2015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2015年1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两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由此可知春秋时期A.分封制完全被县邑制取代B.中央集权雏形开始出现C.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D.天子不再直接统治臣民【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解析:由题干中的“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是说分封制不利于国家的统一,而“县邑也,则不然”则是说县邑制有利于政令出于一处,说明中央集权雏形出现,故选B。【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正确理解。2.《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表明儒家主张A.舍生取义B.见利忘义C.重义轻利D.义利并重【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答案解析】C解析:儒家思想重视“仁义”,材料中“将有以利吾国乎”“亦有仁义而已矣”的信息说明孟子比较注重仁义而不注重利益,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较为绝对,B与材料中意思相反,D说法不符合除了意思。【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孟子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全品教学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2页共13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3.《史记》载:“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这段记载说明A.汉代实行重商主义政策B.工商业成为汉代社会基础C.国家统一促进商业发展D.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发展【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的信息说明国家统一为商业发展,故C项正确;A不符合古代经济政策;B材料中没有反应;D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4.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这反映出汉代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答案解析】A解析:儒家思想中三纲五常中体现“男尊女卑”,而材料中“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说明现实中妇女参政与儒家重男轻女的观念产生较大差距,故本题选择A项。其它选项不符合题干意涵。【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儒家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5.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业发展【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的信息说明宋朝商人比较注重商业的品牌意识,故D项正确;A材料中没有显示;B不是材料反映主要信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朝,故C项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6.明朝郑和下西洋以“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为使命,而在葡萄牙,航海不管对官方还是民间,都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制度的差异B.贸易观念的差异C.经济政策的差异D.综合国力的差异【知识点】A2I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察举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开辟【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开读、封敕、赉赐、庆典、市易”的信息说明明朝对外贸易主要是显示国威为主要目的,而“是一项确实有利可图的事业”的信息说明西方航海主要是从商业角度出发,故二者主要差异在于贸易观念的不同,本题选择B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西航海观念差异的正确理解7.乾隆帝表示:“伊犁向为准夷(准格尔)腹地,故穑事颇修。今归我版图,若不驻兵屯全品教学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3页共13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由此可见,清政府在伊犁屯田A.巩固了西北边防B.忽略了农业发展的条件C.促进了西北开发D.实现了自然经济的移植【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清朝边疆政策【答案解析】A解析:依据材料中“若不驻兵屯田,则相近之哈萨克、布噜特等,乘机游牧,又烦驱逐。”的信息说明清政府向伊犁屯田主要是防止“哈萨克、布噜特”等游牧民族的再度入侵,实质上市为了巩固西北边防的开发,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清政府边疆政策的理解。8.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C解析:鉴于“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为了保护民族经济利益,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故本题选择C项;A是镇压太平天国之后;B说法不符合事实;D是《辛丑条约》之后。【思路点拨】本题以商业利益为线索,综合考查近现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信息。9.据统计,从1897年12月到1913年4月,张园(上海最大的私人园林)举行较大的集会有39起,中外各界人士、各种思想主张在这里汇聚碰撞。导致这一现象的社会根源是A.中国社会急剧变革B.民族危机空前严重C.自然经济不断解体D.西方民主思想传入【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维新思想【答案解析】A解析:1897——1913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深重,随着清王朝的统治腐败以及陌路来临,为挽救民族危机,维新思想、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思想先后出现,主要原因是这个社会发生的巨变,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晚晴以及民国时期思想巨变的正确理解10.八国联军驻京后,顺治门外一带为德军驻守地,其界内新设各店牌号,大都士大夫为之命名,有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等。这反映出当时A.国人民族自信心丧失B.中西文化具有相通之处C.传统文化已失去民心D.部分国人具有媚外心态【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曰“德兴”、有曰“德盛”、有曰“德昌”、有曰“德丰厚”的信息说明当时部分中国人明显存在一种媚外的心理,故D项正确;A错在国人,不符合材料中“大都士大夫”的信息;B错在相同之处,材料中没有反应;C错在失去民心。【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社会习俗以及变迁原因的正确理解11.1924年,孙中山提出“说到社会上的地位平等,是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这说明孙中山主张全品教学网邮箱:jiaoxue@canpoint.cn第4页共13页全品高考网gk.canpoint.cnA.机会均等B.民权平等C.民族平等D.思想自由【知识点】R3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始初起点的地位平等,后来各人根据天赋的聪明才力自己去造就。造就既是不同,自然不能有平等”信息说明人开始时平等的后来的不平等是由于个人创造机会的不同造成的,即是机会的平等,故A项正确。【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孙中山思想的正确理解12.1935年12月,国民党通过的《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规定:“在目前国际情况下,凡基本工业之创办,重大工程之建筑,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与这一规定相关的背景是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制定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点】C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答案解析】A解析:材料中“均须择国防后方之安全地带而设置之”说明日本已经开始侵略中国,1935年日本发动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为主要矛盾,故选择A项;B时间是1937年,C是1937年9月;D是1938年,时间不符合【思路点拨】本题以国民经济建设为线索,综合考查日本侵华战争历史。13.为了阻止中法建交(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美国采取了三项措施:阻止法国同中国建交;压迫台湾不主动同法国断交;胁迫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行动。美国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A.确保美苏争霸的重点欧洲B.阻扰中国实现国家统一C.维护美国亚太地区的利益D.阻止法国成为欧洲大国【知识点】F1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内涵是阻止其他盟国不追随法国的同中国建交,目的是实现美国子亚太地区霸权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论及的是这个台湾问题,属于亚太地区问题,故A项错误;B不是材料反应的内涵;D材料中没有提及。【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新中国初期外交的正确理解。14.对1982—1995年中国移民国外人数,分析正确的是A.90年代以前移民剧增是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知识点】K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答案解析】D解析: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21世纪初期,故A错误;北京上海没有经济特区,故B错误;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中福建移民国外的人数呈上升趋势,故C错误;从1982年至1995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正与这一项政策相关,故D项正确。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