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满井游记袁宏道教师寄语:人贵知足,唯学不然。人功不竭,天巧不传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2、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3、感受北方初春景象,理解作者寄情山水的意趣。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1、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2、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自主预习一、导语二、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三、作者及背景简介1、袁宏道(1568~1610),朝文学家。字,号,公安(今湖北人),万历年进士,官至吏部中郎,与兄、弟并称“”,为“”的创始者。作品真率自然、清新活泼,内容则多写闲情逸致,部分篇章反映民间疾苦,对当时政治现实有所批判。有《袁中郎集》。2、游记,散文的一种。以轻快的笔调和生动的描写,记述旅途中的见闻,反映某地的山川景物、名胜古迹、风俗习惯和社会状况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本文属山水游记,又因其短小,称“山水小品”。3、写作背景万历二十七年(1599),袁宏道再次做官,任顺天府教授,终日又得和拜谒酬答打交道了,这使他颇为苦闷,更使他苦闷的是有政见却得不到申诉。好在袁宏道所担任的职务比较清闲,有空暇就游览北京附近的名胜古迹。《满井游记》就作于此时。4、学生齐声朗读课文。合作交流11、朗读课文第一段。2、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冻风时作:。局促。驰行。辄。3、译文。24、问题探究。(1)北京一带早春气候有什么特征?(2)写城中余寒景象表达作者什么心情?第l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合作交流21.指名诵读第2自然段。2.重点词语解释。土膏,。冰皮,。鳞浪,。娟然,。匮面,。掠,。披风,。浅鬣寸许:。泉而茗:。泉,。茗,。罍而歌者:。罍,红装而蹇者:蹇,曝沙,。呷浪之鳞:。3、译文。4、第2自然段描写初春景物,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分析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怎么描写的?精读品析1、指名诵读第3自然段。2、重点词语解释。堕,。潇然,。适,。恶能无纪:。3、译文。4.第3自然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愿望?3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用了很多比喻句。有的是以物比人,有的是以人比物,有的以物比物。试举例说明。6、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拓展延伸阅读下文,完成5~10题。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本段所写的时间、地点是。3.文中哪些语句写出“天稍和”这一特点?4.文中准确地描写出作者心情的句子是。5.从文中找出写水、山的比喻句。6.文中写了哪些人?哪句话描绘了鱼、鸟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