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预测试题大纲解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地理】高考预测试题(1)·大纲解读研究考试大纲,明确复习目标,优化复习方法高三复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复习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高考的成败。因此如何结合考试大纲找准复习的方向和切入点,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复习效率就显得尢为重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研究考试大纲,明确复习内容和方向1.2011年大纲及考试说明和2010年的相比较,地理科的考试能力要求和考点均没有变化。但在选考部分内容中,2010年的考试说明为“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今年则明确给出了选考部分的内容与要求,使考生更加明确了选考部分应掌握的知识要点,为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2.关注考纲之变,及时调整方案。全国各地的教材不尽相同,甚至大相径庭;相应的考纲又分别随之调整,所以要格外注意考查范围的变化,现在湖南省考试院对理综高考的范围也有要求,一定要注意彻底地抛掉教材里没有的、《考试大纲》不要求的内容。有的考生在准备复习备考的时候总是不放心,有一些是教材里没有的、大纲上不要求的,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为了扩充知识面或者为了使体系更加完整,就补充了一些内容。但是,综观这几年的高考题,考查的知识点没有超出课本范围的,也没有超出《考试大纲》要求的。3.《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特别是《考试说明》已明确的传达出考试性质、考试范围及要求、能力要求、参考样题等重要信息。认真研究“大纲”和“说明”就把握了高考的“脉”。大纲有多深,复习就多深;大纲有多难,复习就多难。不可雷池稍越,哪怕半点,也是无用之功;不可妄自疏漏,一毫之差,可致千里之谬。了解了命题趋向和要求,明确复习要点,这必然会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复习的实效性。二.研究考试大纲,明确考查的重点和热点1.仔细学习《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就会发现,高考的重点明确地写在了《考试大纲》中:从了解、理解、掌握和灵活及综合运用四个不同层次对每个知识点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求全面,又要重点突出,对重点知识要保持较高的比例,对综合性的知识侧重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并合理调控综合程度,坚持多角度、多层次的考查。对能力的考查,强调以逻辑思维能力为核心,突出探究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并强调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含义上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2.主干知识一直是高考命题的基本要点。《考试大纲》《考试说明》中“考试范围”设定的内容,都是高考命题的范围,但一些学科内最基本、最重要、最常见的主干知识,则是考查的重点。例如地理计算、天气与气候多年来一直都是高考命题的“重头戏”,且图像的新颖性、创新性进一步增加。这些主干知识今后还会考到。但是,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3.在《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基本要求范围内,围绕不同的具体考核目标和要求,选择了教材之外的“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提出“新问题”。这些题目折射出了一种很强的“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命题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新特点、新气象。这些题目还都具有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高考命题不回避热点问题,常常以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题材,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并以试题巧妙的立意显现强烈的时代气息,突出社会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如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沙尘暴、能-2-源问题;北极科考、气象和地质灾害问题等。体现时代性特征还将是地理高考试题的永恒要求。三.研究考试大纲,分析命题趋向和要求1.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是近年来高考文综地理试题的主旋律。试题体现了对地理基础性知识、地理基本原理性知识等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这些知识始终是地理学习和应用的前提。考查的主干知识主要有以下方面: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计算、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和计算、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和计算)、气候、水循环、洋流、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区位因素分析(农业、工业、城市、交通)、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地关系(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2.突出对地理学科基本能力的考查。地理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突出了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试题很少涉及对地理知识记忆方面的直接考查,阅读图表和文字表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可以说是解决每一道试题的关键,都充分体现了对考生提取有效信息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特别是对学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描述地理事物或现象能力、读图析图能力、分析评价能力等的考查。以经纬网和等值线(等高线、等温线、等压线、等降水量线等)为载体的空间定位能力考查及热点区域地理特征分析与表述,以及解决生活现实中的问题。2011年考题将会更加突出空间分析,强化综合思维新课程标准的考试目标和要求,不仅表达形式简明扼要,更强调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核,即体现“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等一系列的思维过程。3.图像系统仍然是高考问题的呈现载体。近几年来,地理试题中各类图像的数量不地增加,形态持续创新。如2010年山东文综卷地理部分共使用图像9幅,重庆文综卷地理试题使用图像9幅,福建文综卷地理部分使用图像16幅,全国文综Ⅰ用图表6幅,全国文综Ⅱ用图表6幅,浙江文综地理试题用图16幅,江苏省浙江文综地理试题用图22幅。新课标全国文综卷9幅。而且几乎没有一幅直接出自课本,都是原创或改编图,承载的内容也是最新的,具有鲜活的时代气息。图像系统的考查要求进一步提高,由原来的重点考查分布提高到“区域判定能力”和“读图能力”“析图能力”的考查,尤其是对新颖图像或局部区域地图的准确定位能力,有效提炼相关信息的能力,对地理信息的“解图”或者“图解”能力等。图表中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它们从多个角度考查学生的图上判读能力、空间思维能力;各类地图、图表的呈现,不仅增加了试题的灵活性,也有利于对学科基础知识和能力的考查,特别是有利于对学生区域位置的空间定位,以及对数量关系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分析考查。4.学科特点还会是高考命题的不变追求。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知识,引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知识,强调和尊重经验事实对科学理论的检验,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这是课改倡导的基本理念。追求探究性和开放性,也是近年来高考命题中力图体现的重要目标。因此今年的试题将会更多地反映地理学要阐明的基本思想。例如:——自然环境是人类活动的基础,自然环境有其自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类从事各种活动,都应该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尊重自然规律,讲究环境伦理道德;——地理环境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人类的生产活动应该因地制宜;——区域之间是有联系的,一个区域内地理因素发生变化,会对其他区域产生影响。另外需要综合地看待问题:把环境-社会系统或自然-人文现象联系起来。要把高考参透了:高考考题是,上谈天、下说地、中解人生(存、产、活),核心是天地人和人地关系的一个理性思维能力。5.现实问题继续是高考问题的切入通道。今后的地理试题将更加鲜活生动,旨在提醒我们关注现实生活,倡导学习“有用的地理”、-3-“生活中的地理”的新课程理念。热点和焦点问题最终落脚点还是考查地理知识与地理能力,考生要将热点、焦点问题回归地理课程,从中找出相关的地理思想和理念,用地理学科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阐释和评价重大社会问题及人类面临的诸多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总之,地理学科的考核仍然突出能力立意,综合考察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即审题能力,调动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即知识迁移能力,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即用学科术语科学准确表达的能力,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高考命题有四个“变”和四“不变”。变”主要表现在:①主干知识能力考查的侧重点年年都有所变化;②跨学科综合题的切入点也有变化;③热点问题由“表面”“显性”向“核心”“隐性”转变;④联系实际的创新性、应用性试题明显增加。“不变”主要体现在命题立意的基本点保持不变:①主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②以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③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④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四.研究考试大纲,进行有效复习1、将考纲与教材相结合。考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离不开教材,教材是知识的载体,也是高考复习备考的依据,并且“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是历年高考的命题思路,高考试题无论怎样变化,其答案的主要内容都是从教材上选取的。只有把考纲和教材相结合,才能剔除教材中考查范围以外的内容,减少无效劳动;才能使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得到深化和拓展,得到具体的落实。因为考纲所规定的考查知识点只是一个纲或一个目,每一个知识点都包含着若干具体知识要素,每一个知识点与若干知识点存在内在联系。因此,复习时应立足教材,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同时要注意不能拘泥于教材的文字表述,而应当使知识在一定范围内拓展、加深。要思考所复习内容可能如何出题,即从书中读出试题来,将教材试题化;在做题时要知道该题是考查教材中什么地方的什么知识,即在教材中找答案,将试题教材化。课本是基础,课本就是高考试卷的来源,重视课本,注意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充分挖掘课本中每一个概念的内涵及与它相关联的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而不是孤立的知识点。要特别注意克服“只见试题不见书本”的倾向。2、将考纲与知识点相结合。落实基础,对照考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既要有横向串联,又要有纵横并联,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就是能力,所以抓好基础,既能保证高考中占80%的基础题、中档题的得分率,又可以提高能力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求活、求新、求变的命题思想指导下,近几年的高考题让人无法揣测,唯有抓好基础,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考生要对照《考试大纲》把知识点从整体上再梳理一遍,在第二轮复习中加强针对性的专题训练,如地理学科的等值线问题、开放性、探索性问题、思想方法等,并不断地进行归纳、领会、应用,以此提高得分能力。在最后的二个多月的复习中,则要挑选导向性好、难度适中的综合卷进行考前适应性训练,特别要重视完卷之后的总结反思,找准薄弱环节,对易出错的地方要分析原因,减少失误。3、将考纲与练习相结合。为把考纲的要求落到实处,考前必须进行一定的练习。首先,教师要精选精编习题,原则是符合考纲的要求,体现命题方向,不做偏题、怪题。其次,教师要精讲习题。讲题时,要根据考纲的知识考查范围、能力要求及题型特点,对重要习题进行认真研究,分析考生错在哪儿,为什么错了,并找出纠正的办法。在评讲时学生要多注意在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思考上下功夫。要以题目为载体,在思维层面上提炼具有辐射、导向功能的结论、方法、思路和数学思想。在立足基本问题时,适当拓展,真正把题目做透、做活。再次,在平时分析问题和练习中要注意提炼题目中的基础知识和学科思想方法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不是为做题而做题。最后,要对考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以节省答题实践,提高答题的准确度。4、将考纲与能力培养相结合。考纲从表面上看,它只不过列举了课本中重要的标题和子题,其实只要把它所列举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合并,你就会发现它实际上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宏-4-观的架构,使得知识变得非常的清晰。例如《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有这样一条:调动和运用知识。其中又把它分解成三个层次的要求:Ⅰ将所学知识与试题的形式建立正的联系。Ⅱ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信息认识和说明问题。Ⅲ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问题。其中第二层次中措辞就值得关注,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那么“相关知识”包括哪些内容?所谓“相关知识”就是指一切与被考查问题都能够联系得上的知识。如果在备考的过程中,复习到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能够正确与相关的知识联系起来,也许就不会因为遇到这样的问题而感到无奈。如地理学科中建立“气候”的知识点如下:5、将考纲与高考试题相结合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