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3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3.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2011年11月20日东方早报报道:“梧桐雪”暂歇,今起一周晴冷。一夜之间,申城从“初夏”重回深秋,市民体感一下子从前几天的“暖湿”变成了昨天的“阴冷”。明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将跌至9℃,郊区仅为5℃~6℃,并可能出现初霜。据此回答4~6题。4.导致这段时间上海天气由暖湿转阴冷的天气系统是()5.市区气温高于郊区的原因是()A.市区空气对流不显著,近地面热量积聚B.市区温室气体浓度较高,增温作用较强C.郊区云雾多,削弱的太阳辐射量比较多D.郊区绿地较多,散热较快,容易降温6.霜冻多出现在晴天早晨的原因是()A.天空云量少,吸收的热量少B.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2C.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D.地面辐射较强,地表降温慢读图,完成7~8题。7.北京处在①阶段时,天气现象和气压分布状况是()①天气晴朗温暖②气压高③天气阴④气压低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8.北京处在②阶段时,如果有大风天气出现,可能的影响因素是()①锋面两侧水平气压梯度较大②冷气团移动速度很快③暖气团含有大量水汽④冷气团携带有大量沙尘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下图为“亚欧大陆东部某季节大气运动图”,读图回答9~10题。9.图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状况可能是()A.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B.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C.受热带气旋的影响D.受强冷空气的影响10.当P天气系统最强盛时,印度半岛为()A.德干高原一年中最凉爽的时候B.农田干枯,土地龟裂C.乞拉朋齐降水量多的时候D.西南季风来得早,造成严重洪涝灾害读“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11~12题。11.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哪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312.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回答13~15题。月份气温(℃)降水(mm)124.718224.425321.265416.579511.78068.210776.913287.9122910.6771013.7721117.9611221.54413.该地的气候类型是()A.温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地中海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14.该地可能是()A.北京B.悉尼C.罗马D.开普敦15.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草原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二、综合题(共40分)16.读“2011年3月16日东亚部分地区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4(1)比较甲、乙两地降水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2)判断A、B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理由。(3)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造成严重核泄漏,经监测,3月16日我国并未受到日本核泄漏的严重危害,试分析原因。17.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6分)材料“可怕的全球变暖”。(1)根据材料,分析全球变暖将给大洋洲带来的严重后果及其形成原因。(2)全球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A.海陆间水循环B.阿拉伯半岛的气候类型C.台湾海峡的宽度D.珠峰的海拔(3)气候、石油、粮食成为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填写出下列框图中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甲:________;乙:________。5答案1.B2.B3.B4.D5.B6.C7.D8.A9.D10.A11.A12.A13.C14.D15.C16.(1)降水量甲地大于乙地,降水季节变化甲地小于乙地。因为甲地位于海岛,气候的海洋性较强,因此甲地比乙地降水更多,季节变化更小。(2)A>B。理由:A地比B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A地位于海洋,B地位于陆地,A地的摩擦力更小。(3)3月16日日本东部附近主导风向为偏西风(或西北风);受到洋流(日本暖流)的影响,海洋表层水体主要向东北方向运动。17.(1)大洋洲的珊瑚岛将不复存在。全球变暖(海水膨胀),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2)B(3)二氧化碳大量排放石油资源的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