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1第【试卷综析】本试卷属于第一学期高三阶段考试用卷,试题本着“基础知识为主,能力培养为辅”的原则进行命题,题量丰富,试题选取精当,知识点分布均衡,从必修和选修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进行布题;符合全国试卷考查形式。试题呈现方式灵活多变,在注重史料引领试题的同时,兼顾图片、表格等形式的考查,如选择题第5、16题;材料题第42题;同时注重史学研究等知识的考查,体现历史学科新特点,如选择题1和40题(注重史料研究和史观的考查)。总之,本试卷难易适中,适于高三阶段复习检测使用。【解析】辽宁省沈阳二中2015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客观题(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题文】1.史学家王国维在《古史新证》指出,“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王国维强调历史研究应A.善于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审定B.注意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结合印证C.注重对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真伪的考证D.重视新材料与古史记载的来源的收集【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答案解析】B解析:从题干中“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的信息可知王国维强调强调地下新材料对古书记载的印证作用,故B项正确;AC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史料研究的正确理解。【题文】2.国学大师王国维在《殷商制度论》中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某一政治制度,对其评述理解最准确的是A.西周政治统治具有浓厚的血缘色彩B.这一制度有利于减少了天子的决策失误C.宗法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血缘政治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答案解析】D解析:根据材料“定之以天,争乃不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的宗法制度有利于解决贵族内部土地、财产等在继承上的矛盾,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所以答案选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夏商和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的正确理解。【题文】3.胡如雷先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形态研究》中从多方面论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的影响,认为此政体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影响占支配地位。以下关于中央集权的作用分析,不能支撑此论点的是A.修建大规模水利工程发展农业B.在民族战争中组织力量自卫C.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D.统一货币度量衡发展经济页2第【知识点】A1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及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西周政治制度特点【答案解析】C解析:修建水利工程、民族自卫和统一货币均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对商品生产流通有效干预指封建社会里国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最大限度的阻碍商品流通,这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所以不能算是其积极作用,故选C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央集权措施的正确理解。【题文】4.汉代冶铁技术取得重大发展。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和炼钢技术在汉初很不普及,但汉武帝后却得到迅速推广,工艺也更为成熟。其主要原因在于A.铁业官营政策的推行B.商品经济的相对繁荣C.冶炼技术有了很大改进D.民营手工业的发展【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盐铁官营【答案解析】A解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官营等经济政策,全面控制工商业,使得官营手工业的技术更加成熟,故选A。民营手工业在汉武帝时期受到打击,无力与国家抗衡,B排除。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排除C。冶铁技术的先进才使得铁农具广泛使用,D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盐铁官营措施正确理解【题文】5.下图是《中国古代社会家庭关系示意图》。形成和维护图中社会家庭关系特征的因素有①宗法观念②自然经济③皇权专制④理学思想⑤社会习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模式【答案解析】D解析:依据材料中“男尊女卑”“男耕女织”“夫唱妇随”等信息可知分别与宗法观念、小农经济、理学思想以及社会习俗有关,图示信息与皇权专制没有关系,故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图示信息正确理解【题文】6.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A.人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关系C.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D.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知识点】O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百家争鸣【答案解析】B解析:古希腊哲学家、智者学派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页3第价值和人的作用。孔子等思想家主张仁爱,孟子主张仁政,体现了对人与社会的关注,由此可见其共同点是A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中西方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题文】7.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知识点】O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及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答案解析】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可知是宋代学者强调了“明谱系”对维系血缘宗法乃至收摄天下人心的功用,故本题选择A项。。【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朱熹思想观点的正确理解【题文】8.在谈到明朝内阁的作用时,有学者指出:“内阁成员犯不着为了皇帝去得罪其他文官,事实上他们也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去充当皇帝的挡箭牌、替罪羊,这是任何明智的人都不会去做的事情。”这意在说明内阁的设立A.直接导致了皇权削弱B.加强了对百官的监察C.弥补了明太祖废丞相带来的弊端D.不利于政府机构间的协调与监察【知识点】A2古代东西方的政治制度·从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内阁制【答案解析】D解析:材料中主要强调了内阁官员没有实权,却往往成为其他官员攻击的对象,这不利于政府官员之间的协调,由此可知D的表述符合题意。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内阁无实权,不能监察百官,也不能弥补废丞相后皇权过于集中的弊端,因此ABC表述有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明朝内阁制的正确理解。【题文】9.宋代是我国古代发行货币最多的朝代之一,但宋代也是历史上一个经常闹“钱荒”(一种铜币短缺现象)的朝代。据《宋史》记载,“比年公私上下并苦乏钱,百货不通,人情窘迫,谓之钱荒”。宋代的“钱荒”现象①反映了商品经济繁荣②说明国家财政困难③表明传统货币政策急需改革④说明国家经济管理制度混乱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答案解析】C解析:铜钱,主要由铜铸成的钱币。自秦代以,以铜为主要原料的制作方式一直没有改变,铜便成为了货币经济的基础。中国的铜产量并不高,在长时期以铜钱为主要媒介的商品经济中,对铜的需求经常远远超过其开采量。因此,采用单一铜质货币的中国与同时拥有金、银等多种质地金属货币的中东及欧洲相比,就自然会被由“铜荒”引起的“钱荒”所困绕,③正确。与以前的历朝相比,宋代社会正处在由古代自然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之中,其商品交易和市场影响在社会经济中的比重骤然增加,这就必然导致宋朝社会的“钱荒”问题及较之从前各朝更加突出,①正确。本题选择C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题文】10.有学者研究材料发现:宋代的商税率大致为3%,国家权力对商业的征税力度,比农业要低得页4第多;清代商人出现亏损时,统治者常常要“优商”“恤商”。与之相比,统治者很少在农家收成下降时优恤农民。这表明A.古代统治者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B.商人地位逐渐超过其他社会阶层C.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D.古代对商业采取的政策较为灵活【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工商业发展【答案解析】D解析:从战国时期开始,历代统治者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A、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只是说宋代的商税率比农业要低得多,并不能说明宋以后国家商业税收超过农业税,C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统治者对商业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政策,D项符合题意。【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对材料关键信息的准确解读,并对古代经济政策的正确理解。【题文】11.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B.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C.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知识点】H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及古代的经济政策·商帮【答案解析】B解析:材料中“徽州人多地少……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说明当时土地稀少价格昂贵主要的原因是徽州商人致富以后购买田地导致土地价格上涨,故B项正确。【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以及基础知识掌握。【题文】12.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A.四大发明不具有原创性B.应该共有六项重要发明C.明重要性与是否实用关联度高D.重要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知识点】H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发达的古代农业及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小农经济模式【答案解析】C解析:材料中“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说明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均与农业经济有关,体现了发明的实用性,故C项正确;A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B不是题干意思所指;D说法错在“都应该”。【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题文】13.终晚清之世,国史馆于大臣出任军机处、内阁、部院、疆吏者皆立年表,而于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国史馆的这种偏好从本质上说明A.晚清近代化进程步履维艰B.旧有的官僚体系仍为主流C.总理衙门的官员低人一等D.传统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知识点】R1近代以来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及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魏源的思想【答案解析】A解析:总理衙门是专门负责外洋事务的机构;材料中晚清时期的国史馆对于出任事总理衙门之人,则独无年表;看出传统的中华夷狄的史家观念几无更新,其本质反映了晚清近代化进程页5第步履维艰。故选A。B、才两项属于对现象的描述;D项说法错误。【思路点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信息正确理解以及晚晴思想近代化理解【题文】14.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C.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D.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知识点】C1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答案解析】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清朝外交主要分三个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