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江苏省无锡市天一实验学校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1.(3分)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石油B.煤C.天然气D.甲烷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分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根据物质的物质组成进行分析和判断.解答:解:A、石油是由多种烷烃组成的,属于混合物.B、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其它一些物质,属于混合物.C、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其它一些物质,属于混合物.D、甲烷只有一种物质CH4组成,属于纯净物.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混合物和纯净物方面的内容.常见矿物等都是混合物.2.(3分)(2006•南通)下列生产过程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沼气生产B.石油分馏C.转炉炼钢D.高炉炼铁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植物秸秆、动物粪便等物质通过发酵可以产生沼气,该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甲烷,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石油分馏的过程中是利用了各成分沸点的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转炉炼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高炉炼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3.(3分)(2004•福州)根据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防锈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C.用铁锅烹饪会在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D.在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一氧化碳中毒考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压轴实验题.分析: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用等方面进行分析、考虑,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A、经常用水冲洗自行车可以促进自行车生锈,不正确.B、可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液化气罐是否泄漏容易发生爆炸,从而造成安全事故,不正确.C、用铁锅烹饪会在食物中留有人体需要的铁元素,正确.D、因为一氧化碳不溶于水,在煤炉上放一壶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不正确.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各种物质的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4.(3分)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能形成溶液的是()A.氯化铵B.磷矿粉C.泥沙D.植物精油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液的特点分析: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液的本质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属于混合物.解答:解:磷矿粉、泥沙、植物精油等物质都是不溶于水的物质,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不能和水形成溶液;氯化铵易溶于水,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能够和水形成溶液.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溶液的本质特征,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5.(3分)(2013•莘县三模)开辟防火带是山林防火的一个措施.在树林中间开辟通道(防火带)的主要目的是()A.降低着火点B.隔绝空气C.隔离可燃物D.沿通道扩散浓烟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可燃物质燃烧需要氧气与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外界条件,灭火则是控制这些条件或控制自身以完成灭火的目的,防火带则是隔离可燃物而完成灭火.解答:解:森林失火将部分树木砍掉,设置隔离带,是为了把可燃物与火隔离开,以达到灭火的目的,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灭火方式的考查,抓住物质燃烧的条件进而得到灭火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6.(3分)(2007•宁夏)下列生活经验中.不正确的是()A.用稀盐酸除铁锈B.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渍C.用食醋除水壶中的水垢D.用钢丝球洗刷铝锅上的脏物考点:酸的物理性质及用途;溶解现象与溶解原理;常见金属的特性及其应用;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分析: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可以根据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判断.稀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碳酸盐能和显酸性的物质反应水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以使用酸与之反应钢的硬度应与铝的硬度作比较判断.解答:A、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氧化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从而把铁锈除去.B、汽油能溶解油污,所以可用汽油洗衣服上的油污,C、食醋中的醋酸能和水垢中的碳酸钙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从而把水垢除去.故选项错误.D、铝锅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用钢丝球洗刷铝锅表面的脏物时,易把这层保护膜刷掉,起不到保护作用,不能用钢丝球刷铝锅表面的赃物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各种物质的性质方面的知识,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确定物质的用途.7.(3分)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除去H2中的CO2B.收集氧气C.稀释浓硫酸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考点: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氧气的收集方法.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杂质气体二氧化碳,要将气体通过一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且与氢气不反应的物质.B、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氢气不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且长管进,短管出,能除去氢气中的二氧化碳,图中所示装置正确.B、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为向下排空气法,所示装置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8.(3分)下列物质中属于有机物的是()A.二氧化碳B.蒸馏水C.碳酸钠D.甲醛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有机物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是指不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解答: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等物质中虽然含有碳元素,但是这些物质的性质和无机物相似,把它们归入无机物,水中不含碳元素,所以ABC均错,只有D符合有机物的特征.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各种物质进行正确的分类.9.(3分)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C.加热试管里的氢氧化铜蓝色沉淀,蓝色沉淀变成黑色D.将鸡蛋壳放入一定量的食醋中,产生气泡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醋酸的性质及醋酸的含量测定.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根据常见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物质;铁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氢氧化铜受热分解能生成氧化铜和水;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解答:解:A、镁在空气中燃烧能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生成氧化镁属于实验结论,不属于实验现象.错误;B、细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物质.正确;C、氢氧化铜受热分解能生成黑色的氧化铜和水.正确;D、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和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产生大量的气泡.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的实验现象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0.(3分)(2009•无锡二模)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的盐溶液是()A.NaOHB.CaCO3C.K2CO3D.NaCl考点: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分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即溶液呈现碱性,又属于盐类则可对相关的选项进行判断.解答:解: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即溶液呈现碱性,四种物质中其溶液显碱性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钾,由于氢氧化钠属于碱,故答案为碳酸钾.故选C点评:此题是对碱性溶液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要知道碳酸钾的溶液显碱性,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11.(3分)(2007•南昌)下表记录了物质X的溶液分别加入到另外三种物质的溶液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的化学式可能是()氢氧化钠碳酸钠石蕊物质X无明显现象产生气泡溶液变红A.Ca(OH)2B.CuSO4C.HClD.BaCl2考点:酸的化学性质.专题:常见物质的推断题.分析:如物质X是氢氧化钙时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钙,无气泡产生;如物质X是硫酸铜时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有明显现象;如物质X是盐酸溶液时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没现象;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与石蕊试液作用溶液变红;如物质X是氯化钡时与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碳酸钡,无气泡产生.解答:解:A、如物质X是氢氧化钙时: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碳酸钙,无气泡产生.故A不正确.B、如物质X是硫酸铜时:与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蓝色沉淀氢氧化铜,有明显现象,故B不正确.C、如物质X是盐酸溶液时:与氢氧化钠反应但没现象,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碳,有气泡生成,也符合题意;与石蕊试液作用溶液变红.故C正确.D、如物质X是氯化钡时:与氢氧化钠不反应没现象,符合题意;与碳酸钠能反应生成的是白色沉淀碳酸钡,无气泡产生.故D不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酸的化学性质,巩固掌握与碱、盐、指示剂之间的反应现象判定,同时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进一步加深认识.12.(3分)(2013•莘县三模)将X、Y两种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有明显的变化,而Y的表面无变化,根据此现象可推断出X、Y、Z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Z>Y>XB.Y>X>ZC.X>Y>ZD.X>Z>Y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前面的金属可以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根据这一规律,可以根据反应的发生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解答:解:将X、Y两种金属放入Z的盐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有明显的变化,而Y的表面无变化,说明活动性最强的是x,最弱的是y.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对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3.(3分)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叙述正确的是()A.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水中冒气泡就可收集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C.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慢慢注入量筒中D.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考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称量器-托盘天平;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实验操作型.分析:A、排水法收集氧气,观察到水中均匀、连续、快速的冒气泡就可收集;B、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有腐蚀性的,用玻璃器皿,如烧杯盛放;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浓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D、蒸发食盐溶液制晶体,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实验操作叙述正确.解答:解:A、排水法收集氧气,刚开始冒出的气泡不纯,所以“观察到水中冒气泡就可收集”,操作错误,故A错误;B、“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在天平两边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会腐蚀托盘,故B错误;C、量筒不能作为反应容器,稀释浓硫酸,必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