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测量方案一、起始依据复核1、内业资料审核:主要审核红线桩坐标与角度、边长的对应关系,定位条件的一致性,各专业施工图纸中轴线、几何尺寸、标高等是否一致;2、定位依据校核3、红线桩采用全站仪实测其边长和夹角进行校测。其精度应满足:角度偏差小于±60″、边长相对精度不低于1/2500;水准点复核:对于业主所提供的水准点,使用S3级水准仪以等外水准测量技术要求按附合测法复核,其闭合差不应大于±10mm√n—。二、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测设1、根据工程平面形状、占地面积和周围环境,平面控制网拟采用矩形网形式,平面布设示意图见附图:标桩型式和埋设方法:采用5050500mm木桩,在其周围400400mm范围内浇灌300mm厚混凝土稳固,并做1米护栏;2、控制网测设1)精度要求: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和建筑高度,本工程按二级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精度要求测设,其主要技术指标为:测角中误差:12、边长相对中误差:115000;2)测设方法(1)以校测合格的红线桩为起始点和起始方向,使用TOPOCNGTS-601AF全站仪按极坐标法初步放样三个主轴点,然后依据主轴点测设其余各点。复核后对每一桩位沿控制网边长方向各钉四个骑马桩,以防碰动。最后按要求标志型式挖土浇灌混凝土保护;(2)初放桩位稳固后,以不低于二级建筑物控制网的精度要求联测主轴点与红线桩的相对关系,轴线点点位误差不应大于±20mm。合格后将全站仪置于中间主轴点上进行水平角度观测和边长测距,检查其直线度和边长相对误差。当角度偏差大于5或边长相对中误差大于1/24000时应进行角度和距离调整。角度调整方法如下:ABCδδδβABCDD12δ=D1.D2D1+D2(90-β2).°1ρ″D1:轴线交点至端点的短边距离D2:轴线交点至端点的长边距离β:实测的交角ρ=206265(3)以调整合格后的主轴点和主轴方向为起始点和起始方向,使用全站仪按导线测量方法两测回观测控制网各边、角。水平角方向观测的技术要求()仪器类别两次照准目标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内2C互差同一方向值各测回互差DJ14585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mm)仪器精度等级一测回读数较差测回间较差往返测较差Ⅰ级572(2+2•D)(4)外业观测后分别用下式计算测角中误差和测距中误差:导线测角中误差:m=±其中mD=±21n[dd]d:往返观测水平距离之较差WW][4nn:方格的个数W:闭合差:观测边个数n边长相对中误差:K=DDmW:闭合差n:方格的个数边长相对中误差:K=Md/D导线测角中误差:m=±其中mD=±21n[dd]d:往返观测水平距离之较差WW][4nn:方格的个数W:闭合差:观测边个数n边长相对中误差:K=DDmd:往返观测水平距离之较差n:观测边个数若测角、测距精度符合要求后,按多边形平差法对矩形网进行平差,计算出各观测点平差值坐标和现场改化值,最后到现场将各点改化至设计坐标;(5)点位改化调整后应对矩形网的角度和边长进行检查,精度合格后在控制点间加密轴线控制桩,间距不得大于整尺段且保证每一流水段施工不得少于三条控制轴线。三、高程控制测量1、在基坑开挖深度2倍范围之外选择安全区域埋设四个现场水准点(兼做基坑围护结构沉降观测水准基点),其标桩型式和埋设方法如下:2、为保证现场水准点间的相对精度,在水准引测时选择一个起始水准点作为水准测量的依据。引测时使用TOPOCNAT-G2型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因瓦水准标尺,沿闭合水准路线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观测,闭合差不应大于±6mm√n—。水准观测的主要技术要求:等级视线长度(m)视线高度(m)前后视距差(m)前后视距累积差(m)基、辅分划读数较差(mm)基、辅分划高差之差(mm)二等≤50≥0.5≤1≤30.50.7四等≤100≥0.2≤3≤103.05.0四、基础工程施工测量1、平面测设1)轴线投测:首先检测轴线控制点的稳定性,无误后将J2经纬仪置于轴线控制桩后视对应控制点,正、倒镜纵转望远镜将控制线投测至施测层。两次投测取中后作为最终投测控制线。每施工流水段控制线投测不少于三条。在施测层使用经纬仪和钢尺校测所投测控制线的夹角和距离,复核其几何关系,合格后作为细部放样的依据。2)细部放样:为减弱因拉力、温度、尺长误差等因素对细部放线相对关系的影响,钢尺读数应强制符合于两控制点间的理论值,依据各细部轴线与控制线的相对关系定出轴线位置,最后根据轴线放样墙柱边线、模板控制线、洞口边线等。3)墙、柱拆模后应及时用线坠将轴线引测至墙、柱立面,以供上层梁、柱支模使用;4)精度要求项目允许偏差(mm)投点±3外廓主轴线长度1/600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2、标高测量1)标高传递:依据现场水准点采用悬吊钢尺法将标高引测至施测层。引测时,使用两台S3级水准仪、采用双仪器高法在地面和基坑中同时观测,所测高差较差小于±3mm时以平均高差作为观测值,计算出基坑内传递点的高程作为施测层标高抄测的依据;2)标高抄测:层间标高抄测工作有两部分内容:即墙、柱拆模后抄测50cm水平控制线和墙、柱钢筋绑扎完成后在竖向主筋上测设标高点,作为支模和混凝土浇筑的标高依据。抄测方法和要求:将仪器安置在施测区中央,后视标高传递点进行抄测,其偏差不应大于±3mm。若使用自动安平水准仪,宜将视线高直接安置在水平控制线高度,以消除或减弱立尺、划线等操作误差,有利于保证水平控制线的抄测精度。五、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测量1、平面测设1)内控网测设:主体结构轴线竖向传递采用内控法。内控网布置和测设方法:2)内控点布置在外廓轴线、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和电梯间附近,偏离建筑物纵横轴线各1米,且每施工流水段不少于三点;3)在首层底板混凝土浇筑时,在内控点布置位置预埋200×200×10的钢板。当混凝土强度达到上人强度时,利用外部轴线控制点测设内控点,投点误差不大于1.5mm。所有点位测设完成后,用全站仪校测其几何关系,角度偏差不大于20、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校测合格后,在最终点位处钻孔嵌入Ф1mm铜丝作为内控点标志。在以上各层施工时,按内控点布置图在相应位置预留200×200的通光孔。2、轴线的竖向投测(1)把激光铅直仪安置在首层内控点上,在施测层相应位置放置半透明磨砂玻璃作为接收靶。投测时应严格整平仪器,激光器启动后仪器照准部旋转一周,以光斑轨迹中心作为内控点在施测层上的竖向投测点。为便于校测,每次投点不少于三点,投点结束后使用J2经纬仪和钢卷尺复核其几何关系,合格后作为细部放样的依据。(2)轴线竖向投测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3)细部放样的方法和精度要求见“四.基础工程施工测量1.2)4)”。2、标高抄测1)标高竖向传递:(1)在首层竖向结构拆模后,依据现场水准点引测首层标高控制线(一般为+1000或500mm)其误差不大于±3mm。在每个施工流水段便于竖向量尺处选择三点作为主体结构施工的标高起始点,并做“▼”标志,在其旁注明绝对标高和相对标高。为防止误差积累,保证建筑物层高和总高,上部各层施工均从首层标高起始点用钢尺竖向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整尺段时,应另设一道标高控制线作为以上结构施工的标高起始依据;(2)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偏差项目允许偏差(mm)每层3总高H(m)H≤30530H≤601060H≤90152)层间抄平前应首先校测自首层传递上的三个标高点,当校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读数作为后视读数抄测施测层水平线。具体操作要求见“四.基础工程施工测量2.2)”。六、装饰工程施工测量装饰工程测量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水平线控制、铅直线控制、铅面控制。1、水平线控制1)依据现场水准点复核首层标高基准点,校测合格后沿建筑物四周做出测量标志,作为装饰工程施工水准基本点。然后校测结构全高和楼层标高,方法为:使用钢尺在标准拉力下,同时考虑温度和钢尺自重的影响,从水准基本点沿结构外墙竖直量取。当偏差不能满足装饰工程施工测量精度时,在顾及现结构条件下,对楼层标高控制点予以适当调整,作为层间标高抄测的依据。2)受差异沉降影响,结构施工期间所弹楼层水平线的精度,已基本不能满足装饰工程施工测量的精度要求。所以,装饰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校测合格的楼层标高控制点重新抄测楼层水平线。室内抄平采用自动安平水准仪,直接将仪器视线高调整到水平线高度进行抄测,并重新弹墨线,在走道、楼梯和电梯口等醒目处做“▼”标志,并注明相对标高;室外墙面按楼层每隔10米左右设置一个标高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利用拉钢丝的方法确定所需部位水平线。2、铅直线控制1)首先复核首层内控网,其精度应达到:角度偏差小于±20、边长相对误差不大于1/10000。校测合格后,使用铅直仪复核各屋面轴线投测点。当两次投测较差小于√2—倍的允许误差时,取结构投测和本次投测的中点为铅直线控制在屋面上的控制点;2)铅直线布置在建筑物各转角、直线部分参考饰面分格线每10米左右设一道、弧面部分根据曲率半经和饰面材料规格适当加密,以保证饰面效果顺滑。在垂直饰面方向,铅直线距完成面10mm;3)铅直线的测设方法:首先按铅直线设置位置在首层和顶层女儿墙外侧安装∟5050角钢支架。然后依据首层内控点和屋面对应投测点,按铅直线的布设位置在角钢上测出铅直线悬挂点,校测合格后用电钻钻1.2mm的孔,最后用1mm的钢丝连接上下两个对应孔便可定出所需铅直线。完成后应使用经纬仪检查其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1/10000。3、铅垂面控制在相邻两铅直线间悬挂0.5mm鱼丝线,使用角尺内返10mm可加密铅垂面控制点。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加密控制点控制饰面出墙厚度和平整度。七、测量验线1、根据北京市规划部门有关规定,工程定位、±0.000楼层放线由业主委托规划主管部门指定的测绘单位验线;2、控制网测设、基槽放线、基础放线、楼层放线等测量验线工作由项目经理部自检、互检合格后,报工程监理验线复核。八、变形观测为监测基坑的稳定,在基础施工期间实施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监视。1、水平位移监测1)观测点布置和埋设:在基坑转角及直线段间隔20米左右设置观测点。在围护结构顶部圈梁混凝土浇筑时沿准直线方向埋入Ф20、长约400mm的钢筋头,外露20mm作为水平位移和沉降观测的观测点;2)基准点布置和埋设:沿每条基准线两端延长线埋设,且距基坑边缘距离尽可能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每条基准线的基准点,包括检核点不少于四点,其标志型式和埋设方法同沉降观测基准点;3)水平位移观测精度按三等变形观测的技术要求执行,其主要精度要求为:相邻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6mm观测点相对最近基准点的点位中误差:±6mm。4)水平位移观测采用视准线法(小角法),首次观测使用全站仪观测水平角和边长作为水平位移观测的原始数据。之后每次观测时,首先检测基准点的稳定性,然后使用J2经纬仪按四等三角要求观测水平角,通过角差计算水平位移量。2、沉降观测1)基准点使用现场引测水准点,观测点的布置和型式与水平位移观测点合二为一;2)精度要求:根据观测目的,结合《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中有关规定,本工程基坑沉降观测精度按二等沉降观测的精度要求执行,其要求如下:变形观测等级变形点的高程中误差(mm)相邻变形点高差中误差(mm)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mm)每站高差中误差(mm)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高差较差(mm)二±1.0±0.5±1.0±0.3±0.6√n—±0.8√n—3)观测方法和技术要求(1)使用TOPOCNAT-G2型精密水准仪及其配套的因瓦水准标尺,沿闭合水准路线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观测,其技术要求见“三.高程控制测量2”;(2)观测点稳定后进行首次观测,并在同期观测两次,无异常时取其平均值作为沉降观测的起始数据。之后随开挖进度和沉降速率确定观测时间。每次观测前应首先复核观测点的稳定性。(3)作业要点:水准仪除周期检定外应定期进行轴系校验,观测期间要做到观测人员、测量器具、观测方法、观测路线、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