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二册音乐欣赏教材分析一、分析教材:本册的欣赏内容与上册相比大致上相同:曲目风格、数量、曲目长短等方面都变化不大。聆听曲目有21首,其中器乐类12首,声乐类9首,声乐类的欣赏曲有了明显的增加。器乐曲涉及了多种乐器,包括手风琴、民间打击乐、管弦乐、木琴、弹拨乐等;声乐类欣赏曲目的演唱形式除了独唱之外,还增加了合唱。这些聆听曲目大部分主题明确,形象鲜明,易于学生理解。但仍有一部分篇幅较长,容易使学生在聆听时产生疲惫感,有些曲目所描绘的情境则离学生实际生活较远,不易于学生理解。第一课《春天》,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美丽、学习春天的歌,包括聆听《杜鹃圆舞曲》、《小燕子》第二课《放牧》,让学生了解牧童的生活,包括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第三课《手拉手》了解友谊的可贵,包括聆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第四课《长鼻子》了解象的生活,包括聆听《小象》、《大象》第五课《跳起舞》了解蒙古族的音乐、舞蹈,包括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挤奶舞》第六课《咯咯达》学习鸡的音乐,包括聆听《公鸡母鸡》、《我的小鸡》第七课《大海的歌》了解安静的大海与凶猛的大海,包括聆听《大海摇篮》、《海上风暴》第八课《幸福生活》了解我们的幸福生活,了解各族人民的幸福生活,包括聆听《快乐的啰嗦》、《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第九课《巧巧手》了解手的用途,包括聆听《我有一双万能的手》、《铁匠波尔卡》第十课《汪汪与咪咪》学习猫与狗的音乐,包括聆听《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器乐曲:管弦乐:《小象》《大象》《公鸡母鸡》《海上风暴》《铁匠波尔卡》《小狗圆舞曲》《跳圆舞曲的小猫》木琴:《我是人民小骑兵》器乐曲:《挤奶舞》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民间打击乐:《鸭子拌嘴》手风琴独奏曲:《杜鹃圆舞曲》声乐类:《牧童哪里去了》《牧童》《让我们手拉手》《我的小鸡》《大海摇篮》《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红色的是合唱歌曲)另外在欣赏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编创与知识技能这两部分的内容编创:本册教材仍然出现了很多歌词、节奏、旋律线等的编创活动,这也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难点,一年级的学生掌握起来具有学生对编创已经不陌生了,本册则主要注重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编创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与发展一定的难度。。知识技能:本学期出现了四分休止符、音的高低等音乐知识,这些都是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掌握的。二、根据《课标》及本册教材特点,将本学期的欣赏曲目的总教学目标设定为:1、情感目标:(1)、通过聆听歌(乐)曲,教育学生热爱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2)、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动物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3)、通过聆听,初步感受彝族、蒙古族的音乐特点;并用轻松愉快的形式表演乐曲;2、能力目标:(1)、能结合聆听曲目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生活情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2)、能简述音乐表现给自己的感受;能发挥想象力,尽情地变现音乐3、知识目标:(1)、能哼唱乐曲的主题音乐(2)、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初步了解音的高低,并能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听辨、感受。(3)、能说出曲目中旋律相似的地方(4)、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认识三角铁、铃鼓、响板、沙球、串铃,探索它们的敲击方法,掌握其演奏姿势;单元目标:第一单元1.通过本课学习激发学生爱春天、爱自然的情感,从而树立对美的追求。2.能感受不同音乐内容与形式的歌、乐曲,体验音乐所描绘的春天。3.通过聆听、表演,逐步养成对音乐进行再创造的习惯。第二单元1.通过聆听《牧童到哪里去了》、《牧童》、感受牧童的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理解牧童生活的变化。2.在音乐活动中认识三角铁,掌握三角铁的敲击方法和演奏姿势。第三单元1.通过聆听《让我们手拉手》、《鸭子拌嘴》,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能结合聆听歌(乐)曲,创造性地运用打击乐器表现小鸭的生活。第四单元1.通过听、唱、说、演,感受表现大象的音乐,从而懂得爱护动物。2.聆听《大象》与《小象》音乐感受不同音乐情绪。能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3.能够准确地拍击二、三声部的节奏,培养合作意识。第五单元1.通过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并能自编动作进行表演。2.在聆听《我是人民小骑兵》中,能听辨出音乐力度的变化,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3.初步了解音的高低,能听辨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第六单元1.通过聆听、表演,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2.认识铃鼓和响板,并掌握其演奏方法。3.能够自编动作参与表演。第七单元1.通过听辨大海的不同,能用划线条的方式表现出来。能够看图为歌谣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2.能用打击乐或身边的不同质材物体与同学共同制造各种声响,表现想象中的大海。第八单元1.通过聆听彝族乐曲,初步感受彝族的音乐特点。2.能初步听辨音的高低;能编创简单伴奏,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3.能按图意及节奏编创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拍和读。第九单元1.能用轻松愉快的声音边唱边表演《我有一双万能的手》,体验到劳动的愉快。2.通过欣赏《铁匠波尔卡》认识沙捶、串铃,辨别其音色,并掌握其多种演奏方法。3.通过编创动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创造意识、参与意识。第十单元1.通过聆听、表演和编创活动,突出“汪汪与咪咪”的主题,培养学生的爱心与观察能力。2.根据乐曲的内容,能发挥想像力编创动作进行表演。3.能选择适当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能运用×和××编创节奏。欣赏曲目课时目标单元主题作品体裁形式课时教学目标春天《杜鹃圆舞曲》管弦乐1、能轻松、愉快地表演音乐,感受大自然地美2、通过欣赏乐曲学习用简单的节奏乐器为乐曲伴奏3、聆听歌曲《杜鹃圆舞曲》;能跟着音乐哼唱主题音乐《小燕子》童声独唱1、通过聆听《小燕子》创编动作,引导学生主动参加音乐活动放牧《牧童到哪里去了》童声独唱1、通过聆听歌曲《牧童哪里去了》,感受牧童的放牧生活,引导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意识。2.视听结合学习歌曲《牧童》。通过图形谱直观感受旋律的高低、长短;提高简单视唱的能力。3、听辨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声乐曲《牧童》合唱手拉手《让我们手拉手》合唱曲1.通过欣赏歌曲《让我们手拉手》,感受生活中的乐趣和同学之间的友谊。2、聆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并创编动作表演歌曲《鸭子伴奏》民间打击乐1.通过欣赏乐曲《鸭子伴嘴》,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强弱变化,以及音乐作品中鸭子的生动形象。2.通过能够辨论民间打击乐器,掌握演奏方法,听辨其音色。长鼻子《小象》管弦乐1、聆听乐曲感受乐曲所带来欢乐的情绪2、区分小象行进的主题与象妈妈召唤小象的主题《大象》管弦乐1、通过欣赏乐曲《大象》,感受音乐的表现与事物的形象动态有直接的关系跳起舞《我是人民小骑兵》木琴1、聆听音乐感受音乐强弱的变化以及情绪的变化2、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或形体动作创造性地随音乐强弱变化进行表演《我是人民小骑兵》养成仔细聆听音乐的习惯《挤奶舞》器乐曲1、通过聆听乐曲学跳蒙古族挤奶舞的动作2、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不同的节奏并能进行多声部的节奏表现。咯咯哒《公鸡母鸡》管弦乐1、感受乐曲中公鸡、母鸡两条旋律线的不同2、欣赏乐曲《我的小鸡》,引导学生通过自编动作表现活泼、欢快的情绪。《我的小鸡》童声合唱大海的歌《大海摇篮》童声独唱1、聆听歌曲、乐曲并用笔画表示自己的感受2、比较歌曲与乐曲之间的不同《海上风暴》管弦乐幸福生活《快乐弹拨乐合奏1、通过欣赏弹拨乐曲《快乐的罗嗦》,引的罗嗦》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力度、速度与高低的变化,以及感受音乐作品浓郁的民族风格2、通过聆听乐曲学跳彝族一二个舞蹈动作,体会音乐的欢快《阳光下的孩子》《夏天的阳光》通过欣赏歌曲《阳光下的孩子》与《夏天的阳光》,感受歌曲朝气蓬勃、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随歌曲的旋律用打击乐器伴奏。巧巧手《铁匠波尔卡》1、通过欣赏乐曲《铁匠波尔卡》,感受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并选择恰当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2、通过唱、舞、敲不同形式的表演来感受乐曲的变化(两个不同主题)《我有一双万能的手》独唱1、通过聆听歌曲进行思想道德教育2、通过欣赏歌曲《我有一双万能的手》,感受其鲜明的音乐形象;能做即兴表演,养成听音乐做动作的习惯汪汪与咪咪《小狗圆舞曲》管弦乐1、聆听音乐画旋律线感受音乐的走向2、通过欣赏歌曲《小狗圆舞曲》,感受其鲜明的音乐形象,并即兴表演,体验随音乐做动作的乐趣《跳圆舞曲的小猫》管弦乐聆听乐曲学跳圆小猫舞曲并感受乐曲情绪的变化三、分析学生学生情况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常规、学习习惯方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方便。但仍有一些学生的常规、知识技能达不到平均水,这需要教师因材施教,适当地加以引导、纠正。学生心理分析:尽管已经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仍然非常短,且学生好动、好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也不会有很大的改善,因此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仍然需要进一步进行培养,可以利用学生活泼好动的性格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四、欣赏课中常出现的问题:1、大部分学生不能长时间坚持把曲目听完,因此曲目要短、形式要多样2、学生听到熟悉的旋律忍不住张嘴唱,不熟悉的旋律就不爱听甚至开始讲话3、音乐教师自身对欣赏课的不重视五、设计欣赏课注意的要点: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若想让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就要花更多的时间来专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做好音乐和学生只讲的桥梁,尽自己所为学生创设一切条件,尽可能让学生全方位置于课堂教学,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因此,教师在上课前必须熟悉教材,理解教材,钻研教材,通过对音乐作品创作背景的了解、对音乐作品创作手法的分析、对音乐作品的音乐形象、音乐情绪、音乐内涵的理解来挖掘音乐欣赏教学的方法。具体到某一首作品,可以做以下案头工作:(一)、深钻教材是教学的根本(通过一首具体乐曲举例说明下面七点)1、反复聆听音乐,记录音乐的主题旋律并能用钢琴演奏;分辨音乐主题是如何发展的;2、了解作者的简况;了解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及一些趣闻轶事;3、分辨音乐作品中各种音乐要素的特点;(音色、旋律、速度、力度是怎样的,以及各音乐要素的变化及对比)4、分辨音乐的结构;(也就是曲式结构)5、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6、在反复聆听中引起自己的情感体验。(引起共鸣,产生联想和想象)7、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当我拿到一首欣赏曲第一步就是聆听,而且是反复的聆听,不仅要反复聆听,我同时也会寻找到此曲的总谱,因为没有曲谱听起来总不可靠,没有一种依赖性,我喜欢边看曲谱边聆听音乐,反复地、不断地聆听。第二步就是了解乐曲的作者第三、四步就是分辨乐曲中的各种音乐要素,如:《杜鹃圆舞曲》这首曲子我会这样做:首先让我们边看曲谱边来聆听音乐。听完后我们大致可以把这乐曲分出三个不同的主题,最后重复第一个主题,那就是ABCA形式,在段中是个模仿布谷鸟的叫声,3103103553132,这句旋律跟这单元的《布谷》的旋律师相似的,三度的调动,所以我们的参考书的第四页教学目标里就说到:用柔和的声音演唱《布谷》,并和《杜鹃圆舞曲》相比较,并说出旋律相似的地方。因此,我都在上完《布谷》后才让学生欣赏《杜鹃圆舞曲》,这样学生就能比较两首曲子的旋律相似度,这是从旋律上分析的,从节奏上分析这是一首三拍子的乐曲,教材中要求我们可以用木鱼来伴奏,但我在教学中喜欢用双响筒,这样就可以把三拍子的强弱弱区别出来(教师示范),从速度、情绪上分析它是一首轻快、流畅的乐曲。第五步就是了解与作品相关的文化内涵,如诗歌、绘画、舞蹈、文学、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因此在第二段音乐出现时,我们可以借用舞蹈、形体来让学生感受音乐,让学生翩翩起舞。在第三段我会通过碰铃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流畅而连贯。这就是我在反复聆听中说引起的情感体验。最后产生设计欣赏教学的思路。(二)、音乐欣赏教学的设计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大家都熟悉或常用的是:1、导入:引入教学的阶段。故事的导入在我们的第一册中比较多(1)、故事、动画、图片来导入2、舞蹈来导入、3、拍打节奏的导入低年级孩子好动,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易被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