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说课稿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认识人民币”。教材的编排,是在第一课时只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并进行简单兑换。一年级儿童年龄虽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朴素的等价交换的商品意识是有的。为了突出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我没有拘泥于教材,而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对教材作了深层次的挖掘:精心创设生活情境,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与环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的购物经验认识人民币,通过“认一认——拿一拿——换一换——买一买”等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有关知识,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知识目标: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能力目标:通过对人民币知识的系统整理,能对人民币清晰的识别,并以识别过程为载体,初步形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在简单的换钱、算钱、付钱的过程中感知人民币的币值和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处理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情感目标:培养节约用钱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设计理念: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在有限的课堂空间里,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发挥个性,自主探究,力求“真正做学习的主人”。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数学,而不是用耳朵“听”数学。有一句英文名言:IhearIforget,IsayIremember,IdoIunderstand.意思是说,我听了,我忘了,我说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理解了。在数学课堂上我努力去改变以往那种学生听,教师讲的教学模式。在学生充分的交流中,动手操作中,使学生理解了元、角、分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上述理念的指引下,我设计了以下的几个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让生活进入课堂课的开始,播放了一段超市的画面,并提问:到超市里买东西,需要什么?2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从生活情境出发,唤起学生生活中自己使用人民币的例子。学生感知人民币的商品功能和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兴趣,突出知识的生长点。(二)探索新知,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1.小组合作,认识人民币“拿出桌上信封中的人民币,小组内相互介绍,再请小朋友到前面来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接触人民币机会较多,因此,我让学生把不认识的拿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认一认。通过学生间的相互介绍,人民币的认识建立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之上,同时又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相互学习、观察等诸多能力。2.分类在学生介绍后,让他们手中的人民币放到合适的储蓄罐里面。在这一环节中,我没有对“怎样分类”进行传统的“授予”,而是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分类。也没有强调现在要进行分类了,那种命令式的语言。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完成对已有经验的归纳与延伸,使学生充分拥有了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对元角分的分类,做这样的处理,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效果。用一句诗来形容: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已经飞过。3.探索元、角、分之间的关系“这些是1元钱的小商品,也是小礼物。要求用不同的付钱方法才能买到它”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在识别人民币的基础上,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精心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开放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想到了1元的多种组合,在实物投影仪上又让学生清晰看到,无论怎么组合,1元=10角是不变的。而后迁移得出“1角=10分”,顺利地化未知为已知,化陌生为熟悉,掌握了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送一些小礼物,对学生既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又是一种师生感情的交流。“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上注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是让低年级学生产生学习动力的一个方面。4.欣赏《一分钱》MTV3在课间播放优美动听的儿歌,对于一年级的儿童来说,有利于调节学习心理,唤起注意力的再次集中。一年级儿童的注意力时间在20分钟左右,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用合适的方法对之进行调节,儿歌非常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同时这首儿歌也对学生起到了珍惜每一分钱的思想教育的作用。5.换钱游戏,小组互评这里我设计了一张贺卡8角钱,可以怎样付的问题。这一环节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通过不同组合,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学得生动、轻松、愉快,学到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的、有价值的数学。同时,渗透了浅易的排列组合思想。(三)实践应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模拟购物活动,体现数学的应用意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实践的机会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与实践能力。总之,让整个学习过程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之中,打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联系,实现他们之间的有效沟通。那么,学生必将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世界中挖掘无尽的教育财富,生活世界也就成了学生最丰富的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