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真的形象,真的本质。企业形象必须符合企业的真实性格,绝对不能模仿抄袭,或照本全搬。应了解企业,确定企业的文化,塑造出企业的真形象。二是善的理念,善的行为。企业必须有清晰完善的理想和目标,上下一心贯彻在对内对外的行为中,建立出类拔萃的形象。三是美的内在,美的外在。企业本身具备美的内质,是建立美的企业形象设计的基础。交广传媒旅游策划营销机构认为,旅行社的形象标志设计具备的要求有如下几点:休闲旅游,是指以旅游资源为依托,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为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期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休闲旅游与其它旅游不同之处在于,一“动”—“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它是旅游者占据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可自由支配的经济收入,旅游地有了一定服务设施条件下而逐渐形成的,是旅游得以丰富发展的产物。发展前景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但休闲旅游还刚刚起步,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如何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休闲旅游业,使之健康发展。旅游作为城乡居民重要的休闲方式,正对消费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在6月2日召开的“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及《休闲绿皮书》发布会上,国家旅游局和社会科学院公布了相关研究成果。“国家旅游局委托社科院课题组研究和发布休闲发展年度报告,正是为了密切跟踪和积极反映我国休闲发展现状,突出体现对国民休闲生活和休闲产业发展的服务和引导。”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祝善忠说。编辑本段旅游成为重要休闲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宋瑞说,根据对近年来国内旅游抽样调查资料的分析,2009年,城镇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旅游占88.9%,农村居民以“休闲”为目的的过夜旅游占78.75%。随着人们出游频率的增加和出游经验的积累以及信息化的普及,自驾游、自助游、房车游等各种新兴的、休闲性质的出游方式层出不穷。“这种随意、放松的旅游需求,是国民休闲意识在旅游市场的最佳体现。”宋瑞表示。在休闲趋势的引领下,近年来邮轮旅游、城市休闲综合体等新兴旅游产业模式和形态大量涌现,为旅游业注入新的活力。即使乡村旅游等传统旅游形式也呈现出多种业态多元发展的格局。旅游的快速发展,不仅带动了交通、通讯、餐饮等行业,而且越来越广泛深入地与其他产业相融合,衍生出各种新的旅游热点和旅游形态:旅游与演艺相融合,诞生了以“唐乐宫”为代表的传统旅游表演和以“印象系列”为代表的大型实景演出;旅游与影视相融合,带动了各种影视基地的发展,也创新了各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方式;旅游与体育产业相融合,有了如今的奥运场馆游、体育设施游、大型赛事游;旅游与农业结合,形成了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不同形态;旅游与工业融合,直接催生了工业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编辑本段休闲消费规模可观社科院课题组将休闲活动划分为消遣旅游类休闲、文化娱乐类休闲、体育健身类休闲、怡情养性类休闲、社会交往类休闲和其他休闲等六大类,以前三者为主,同时结合其他领域的休闲消费,初步估算,2009年我国居民休闲消费最核心部分约为1.7万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3.56%,相当于GDP的5.07%。《休闲绿皮书》指出,为了提高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发挥节假日在满足居民休闲需要,同时发挥最终消费对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假日制度继续进行优化。“为了进一步优化我国的法定假日制度,应该进一步推动我国带薪年休假制度的落实。”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特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德谦表示。《休闲绿皮书》提到,目前我国的体育休闲和文化休闲产业都迎来了快速发展期,网络影视和在线音乐及相关行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市场潜力尚未完全释放。另外,《休闲绿皮书》还指出目前亟待改善的一些问题:对于户外运动的相关公共管理还有待加强;自驾游移动信息的供给不足,安全救援和保险保障尚存欠缺。休闲经济是以人的休闲消费、休闲心理、休闲行为、休闲需求为考察对象,以满足人的个性、多样性、多元性发展为目的,以在“生产系统”同“生活世界”之间充当媒介为途径,研究人类休闲行为和经济现象之间互动规律的一门人文社会科学。休闲经济的表现形态,侧重人的体验、欣赏、情感表达等方式,以及由此传递出的消费需求信息,使各类服务、市场、营销、企业策划、产品生产、社会组织的出发点都能建筑于这些方面的基础上的理论。领域休闲经济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新领域,经济学发展的历史必然。1.休闲经济首先是建筑于一个高度发展的社会——普遍的“有闲”和“有钱”构成了它的物质基础,休闲经济必然应运而生;2.传统经济学在学科范围内对整个社会普遍有闲与有钱的消费行为的阐释已显得力不从心;3.经济学需要向“以人为本”的方向回归;4.休闲经济要考察的不仅是物,而重要的是人,包括人的休闲动机、休闲心理、休闲模式、非物质形态休闲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等。编辑本段特征与本质意义休闲是消费活动的重要条件之一。休闲消费的需求涉及到每一个人,它不仅具有经济和营销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这个新的消费需求,不仅仅是物质方面的产品,而更多的是满足休闲消费需要的文化精神产品。由此它将引起新的产业链和新的社会文化关系的变化。休闲:参与经济创造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表明,休闲与经济的关系密不可分,一方面,经济参与“买来”休闲,它是回报中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休闲可以被用来娱乐、消费,来支持有效的经济参与,正是这种消费的“再创造性”使得休闲变成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形式,马克思曾说:“由于生产力提高一倍,以前需要使用100资本的地方,现在只需要使用50资本,于是就有50资本和相应的必要劳动游离出来;因此必须为游离出来的资本和劳动创造出一个在质上不同的新的生产部门,这个生产部门会满足并引起新的需要”。以我国为例,我国现行的休假制度在推动休闲经济的形成、促进休闲产业的发展等方面其作用是巨大的,尤其为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拉动内需、解决失业、盘活经济、繁荣市场立下了汗马功劳。与传统的经济形式不同,整个社会运营机制,不再仅仅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一个简单的循环结构,而是由于人的消费行为使劳动者的能力获得了增长,对生产的贡献率将远远地大于以往。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用于物质和文化精神事物的消遣,多余的时间用于最大化的自我价值的发展,从更深的意义上调动自我的内在潜质。休闲:带动消费、调节再分配近100年来,随着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事实上,“消费已成为为数众多的人的主要休闲选择。如果没有夜生活和周末,娱乐业将会崩溃;如果没有假期,旅游业将会衰落。实际上,是休闲,而不是劳动使得工业资本主义走向成熟。在这里,休闲新的合理性被展现出来了。正是由于休闲消费的普遍存在,才使各种休闲产业不断诞生,因而为解决就业创造了条件。应该看到,古典经济学家们当年的“既能维护经济价值,又能为非经济的社会价值的实现”的理想正向我们走来。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休闲经济的崛起,能调节国民收入的再分配,降低贫富梯度。在西方发达国家,有闲阶层的消费,一方面,可以使货币回笼,使资本在运转过程中增殖,“一批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在于保持产品与消费的平衡,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的交换价值,从而促进财富的增长。”另一方面,有闲阶层的非物质消费,促进了各种服务业的发展,许多新兴产业会应运而生,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财富在再分配中,使更多的人受益,同时,缓解了失业和再就业人员对社会的压力。物质与精神的统一这种新的生活方式指引我们“返回到健康、平衡的天性上来,返回到一种自然而和谐的状态上来。在这种状态中,每个人都会真正地成为自我,并因此而使生活富有意义”。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仅仅满足于物质生活,那么我们无异于生存在动物世界中。这种新的生活方式让我们认识到家庭、爱情、亲情、友情对我们每个人的存在之重要,对增进家庭的美满、爱情的弥坚、亲情的真挚、友情的良善而带来的益处,这种关爱和体验温情的机会越多,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就会越和谐。无论是传统的阖家团圆还是发展中的分享交流,生活中总是越来越欢迎休闲的存在,不仅因为休闲能促进经济发展。随着每个人生活角色的不断变化,我们可以涉猎更多的新领域,可以为表达、维系及丰富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为平衡我们的物质与精神创造更多的条件。休闲,并不仅仅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空闲时间多了,丰衣足食了,(需要说明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休闲社会当是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而是人的一种精神态度和存在状态的变化。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变得融洽、和谐;人对物的攫取,变得理智、变得通达。人的社会责任感更加强烈,并通过创造性的生活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追求与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这种经济形态,让我们开始鄙视炫耀性的消费,鄙视那种仅仅把消费当成“自由”的人生态度,鄙视暴发户心态,鄙视一掷千金的挥霍,鄙视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休闲并不意味着大规模的消费。大量调查表明,最满意的休闲利用方式与大量消费并没有联系,更不意味着要破坏生态,而是将对自然的索取减少到最低的程度。面对人类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骄人成绩,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作为新的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发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唤,并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声音。是发展生产力的高级阶段“闲”是同社会生产力密切联系的事物。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基础。生产力的发展意味着闲暇的生产和增长。“闲”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之一,休闲时间的长短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并行发展的。与文明成了孪生姊妹。“闲”,不仅是生产力和文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说,也是促进生产力和文明发展的要素。发展生产力主要有两条基本思路:一是以社会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其途径主要是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科学技术,加强管理,完善劳动方式。(这是目前我国发展生产力的主要手段)二是以人的方式发展生产力,即把重心放在个人能力全面而充分的发展上。马克思认为这是发展生产力的有决定意义的根本途径。他说;“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此迅速,以至尽管生产将以所有人的富裕为目的,所有人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还是会增加。因为真正的财富就是所有个人的发达的生产力。”马克思所指的真正的财富,一是指休闲也可以发展智力,促进精神自由,腾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做的事,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进行新探索,诸如:各种体验、经历,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新技巧、新文化、新艺术、新学科的学习,并进行心理、文化素养、智商、情商、享受能力等方面的新投资,由此提升人的价值,生产力的素质获得了全面的培养。二是指经过全面培养的高素质的人才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决定意义的最佳途径。而且是“变废为宝”——最低成本,最节约资源。合理、科学、健康地利用闲暇时间对一个人的成长与成材也至关重要。比如说,你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并且内容丰富、积极向上,你就获得了比别人多的知识、技能、情感、才干、能力(认知能力、组织能力、社交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你就比别人的社会价值大。如果全社会的人都能积极地利用闲暇时间,那么闲暇时间就变成了财富。引导一种新的“进步观”传统意义上的“进步”往往用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做检验的标准。时至今日,物质财富的极大满足,促使人们渴望追求充实的精神生活。“进步”的含义将越来越体现在人的自我完善和提高生命的质量方面。“进步”的定义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传统上衡量人类进步的标准,似乎都显得不够完善,因为,人们所有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都忽视了对人类生存真正目标的思考。诸如这样一些目标:消除疾病、保持长寿、增加就业率、追求“必需性”消费之后的财富积累,等等,都把物质文明作为衡量人类进步的尺度。这些尺度固然重要,但它们代表的只是人类进步的某些手段,而没有涉及到人类渴望进步的最终目的。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的确是进步了。衡量进步的标准,将“人”放在了突出的位置。“人是一切财富的首要和最终的源泉;发展的重点应当从商品转移到人;技术的首要任务是减轻人们的工作负担,使人类生机盎然并发挥自己的能力。”“进步”将越来越意味着不断地提高生命质量,讲求生活品味,而且希望以一种更为健康的方式生存下去。几百年来,人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