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学网校自考劳动关系学(03325)第四单元复习资料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劳动关系学复习资料(定)第一章劳动关系导论1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2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劳动关系双方要进行生产,就要共同合作,遵守一套既定的制度规则。同时,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因而冲突也在所难免。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决策权力是管理方拥有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拥有决策权力,使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间和场合,也可能会发生逆转。3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4劳动关系的特点:个别性与集体性、平等性与隶属性、对等性与非对等性、经济性法律性与社会性,5对“劳动”的理解:劳动是人们改变劳动对象,使之适合自己需要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劳动是人们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过程中的体力和脑力的支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6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及其特点:个别劳动关系:是劳动关系的基本形态,是劳动者个人与雇主之间通过书面或口头的劳动合同,来确定和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比如建立、变更或解除劳动关系等。个别劳动关系有以下两个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二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三是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四是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2)经济上的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的重点在于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集体劳动关系:是在个别劳动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劳动者通过行使团结权,组成工会来实现自我保护,并进而平衡和协调劳动关系。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集体劳动关系的主体,即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着互相隶属或附属的关系。(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集体劳动关系具有明确的团体利益,工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7雇员: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利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劳动关系中的雇员,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由雇主雇佣并在其管理下从事劳动以获取工资收入的法定范围内的劳动者。雇员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8雇主:也称为“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人为其工作,并需支付工作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9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10政府: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一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二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三是公共部门的雇主。四是提供有效的服务11劳动关系的实质:合作与冲突12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13合作的根源: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被迫”是指雇员迫于压力而不得不合作,即雇员如果要谋生,就得与雇主建立雇佣关系。“获得满足”:(1)主要建立在员工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这种信任来自对立法公正的理解和对当前管理权力的限制措施。(2)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3、管理方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14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前者是指由于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造成的冲突,后者是指由那些更加可变的、取决于组织、产业、地域、国家等因素的属性所造成的冲突根本根源包括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包括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冲突的表现方式: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明显的冲突有:罢工。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15冲突与合作的影响因素:(1)文化因素的解释,它包括工人找到工作时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观的变化(2)非文化因素的解释,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在文化因素相同的环境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工作的性质和条件会对冲突的程度产生很大影响)、管理政策和实践(正如管理主义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如果这些管理政策和实践是进步的,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就会高些,工人的信任和认同感也会上升)、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如失业率和失业保险制度,也会对冲突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能够影响工人“被迫合作”的程度,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和预期)(3)冲突和合作的根源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任何文化的和客观的因素都只能影响冲突和合作的程度与表现形式,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冲突和合作的存在。从根源和影响因素之间的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有所收获:a.人力资源策略的局限性:尽管管理方可以获得来自员工的高度的忠诚和认同,但这些信任和认同与管理主义学派的支持者所设想的还是有非常大的出入。b.理解工会和集体谈判制度:工会既是问题的一部分,又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一部分。16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劳动者对工作产生了一种复杂而矛盾的心理:一方面由于合作的需要他们表现出对工作的高度认同感,另一方面又因为冲突的必然存在而会产生不断的抱怨和忧虑,两者相互依存和对立工会加剧了双方的冲突,但工会更提供了一条解决冲突的渠道17劳动关系的外部环境环境因素对劳动关系的影响:(1)经济环境,所谓经济环境,一般包括宏观经济状况,如经济增长速度和失业率;也包括更多的微观经济状况,如在某一特定产品市场上雇主所要面对的竞争程度。经济环境能够改变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力量的对比。一方面,经济环境可能来自劳动力市场的变化,直接影响双方的劳动力市场力量的消长;另一方面,经济环境也可能来自厂商所要面对的要素市场(2)技术环境,技术环境的内容包括产品生产的工序和方式,以及采用这些工序和方式所必需的资本密度(人均资本投资量)的程度、产品和工序是否容易受到新技术的影响、工作是否复杂和需要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企业的产品易受新技术影响,那么员工不服从管理会给管理方带来更多的成本,因而雇员岗位的力量就会增强。相反,那些不易受新技术影响或者低资本密集度的行业,雇员岗位的力量就弱些(3)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关于就业的政策、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4)法律和制度环境,是指规范雇佣关系双方行为的法律和其他力量的机制,这些机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5)社会文化环境,由各国、各地区甚至各工种的主流传统习惯、价值观、信仰等组成。文化的影响是潜在、不易察觉的,它是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介来产生影响,对于违反社会文化规则的个人和组织,虽然惩罚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强制性,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18谈谈你对劳动关系的含义和本质的理解?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2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本质: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19如何理解冲突与合作,以及产生冲突与合作的根源?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合作的根源:合作的根源主要由两方面组成,即“被迫”和“获得满足”冲突的含义:劳资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不可能总是一致的,相反经常会出现分歧、甚至是背道而驰。冲突的根源:冲突的根源可以分为“根本根源”和“背景根源”,根本根源包括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背景根源包括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本身的属性20试述个别劳动关系和集体劳动关系的特征?个别劳动关系有两个特点:(1)人格上的从属性,主要体现为:一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工作规则。二是劳动者要服从用人单位的指示和命令。三是接受监督、检查的义务。四是劳动者有接受制裁的义务(2)经济上的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的重点在于劳动者的劳动并不是为自己,而是从属他人,为实现他人目的而劳动。集体劳动关系的特点是:1、独立自主性,集体劳动关系的主体,即工会与雇主或雇主组织之间不存在着互相隶属或附属的关系。2、明确的团体利益意识,集体劳动关系具有明确的团体利益,工会的目的在于促进劳动条件的改善和提高劳动者的经济地位。21结合本章内容,解释冲突产生的各种根源对冲突带来的影响?(1)根本根源:a异化的合法化: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分化。前者拥有并控制着生产工具,后者则一无所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为生产资料、过程、结果、收益在法律上都不归工人所有,工人缺乏努力工作的客观理由。这就是一个管理难题。b客观的利益差异:市场经济更深层次的原则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雇主还可以通过剥削工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雇员的利益在于工资福利的最大化,以及在保住工作的前提下尽量少工作,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存在直接冲突。c雇佣关系的性质:管理方的权力在组织中是以一种等级分层的形式逐级递减的。这种权力来源于所有者的产权,雇员没有权力直接选举组织中直接的管理或更高职位的人,雇主也无需对雇员负责。雇员难以真正的形式参与管理的权利。在多数情况下,他们对抗管理的权力的方法只有退出、罢工、投诉或参加其他形式的冲突。(2)背景根源:a广泛的社会不平等:经济剥削是19世纪工会和产业冲突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雇主变得越来越富,劳动者却越来越贫困,愤恨也就随之产生,但由于劳动市场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人害怕失业,因此这种愤恨转化为产业冲突的可能比较小。b劳动力市场状况:自20世纪上半叶起,工人在劳动力市场的地位有所上升,就业条件不断改善,民主权利逐步延伸到工作场所,但由于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仍要面对很多问题,失业率不断上升不仅对劳动者寻找工作带来更大难度,同时也因使用人方有过多的选择机会而更加挑剔。c工作场所的不公平:工作场所的不平等问题表现在不同地区、不同场所以及行业之间,此外,工作性别的不平等也十分明显。d工作本身的属性:雇主为了实现劳动成本的最小化和对工人控制程度的最大化,不断地压低技术要求,增加工人的劳动强度以获得人均产出的最大化。这些政策都使工人的工作过度紧张以及负荷。22举例说明劳动关系中冲突变化的影响因素?A文化因素的解释,它包括工人找到工作时的价值观和信仰,以及在工作期间对工作的态度和道德观的变化B非文化因素的解释,包括“客观”的工作环境(在文化因素相同的环境中,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别,工作的性质和条件会对冲突的程度产生很大影响)、管理政策和实践(正如管理主义学派所认为的那样,如果这些管理政策和实践是进步的,劳动者的工作满意度就会高些,工人的信任和认同感也会上升)、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如失业率和失业保险制度,也会对冲突的产生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它们能够影响工人“被迫合作”的程度,以及工人对工作的态度和预期)第二章劳动关系理论1.劳动关系理论:各学派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五大理论学派,把他们按照从政治趋向上的“右翼”(保守)到“左翼”(激进)的顺序排列:新保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