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末测试卷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卷二1/9期末测试卷2(本试卷共31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卡。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①阴mái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真正的英雄》)②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炽痛的热爱。(《土地的誓言》)2.改正下边句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创新是世博会亘古不变的灵魂;推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溶合是世博会一如即往的使命。3.请在下边的方框里分别填充一个恰当的字,并解释这个字的意思。(2分)①毛骨然意思:②山岛峙意思:4.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了。请将“飞溅亢奋燥热”还原到横线上。(2分)5.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练习书法最好是临和摹结合起来。请将“临”与“摹”恰当地填入下句话中。古人云:“书易得古人位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书易失古人位置,而多得古人笔意。”(2分)一、积累诗文之名句(每小题1分,共6小题,计6分)6.根据提示,将下面诗文补充完整。⑴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⑵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⑶《滁州西涧》中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的诗句是,。⑷诗人听到《折杨柳》曲调,不觉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的诗句是,。⑸《约客》写出了友人失约,作者寂寞心情的诗句是,。⑹《登鹳雀楼》中蕴含望远必先登高,要取得成绩就需要不断进取之哲理的诗句是卷二2/9,。二、明悟学习之真谛(17分)【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乙】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②乎?”平公曰:“善哉!”————《炳烛③夜读》【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②昧行:在黑暗中行走。③炳烛:点烛。7.【甲】文节选自主持编纂的史书《》。(2分)8.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4分)⑴恐已暮矣⑵盲臣安敢戏君乎⑶孰若孤⑷及鲁肃过寻阳9.把下面【甲】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10.请给下面【乙】文中的句子中加上标点,使之读起来更加顺畅。(3分)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11.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每处所填不超过5字)(2分)12.根据上下文,将【甲】文横线上空缺的句子补写出来。(2分)13.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2分)三、勿忘故国之情思(13分)失根的兰花卷二3/9◆陈之藩①顾先生一家约我去费城郊区的一个大学里看花。汽车走了一个钟头的样子,到了校园。校园美得像首诗,也像幅画。依山起伏,古树成荫,绿藤爬满了一幢一幢的小楼,绿草爬满了一片一片的坡地。除了鸟语,没有声音,像一个梦,一个安静的梦。②花圃有两片,里面的花,种子是从中国来的。一片是白色的牡丹,一片是白色的雪球,在如海的树丛里,闪烁着如星光的丁香,这些花全是从中国来的呀!由于这些花,我自然而然地想起北平公园里的花花朵朵,与这些简直没有两样;然而,我怎么也不能把童年时的情感再回忆起来。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这些花不该出现在这里,它们的背景应该是今雨轩,应该是谐趣园,应该是故宫的石阶,或亭阁的栅栏。因为背景变了,花的颜色也褪了,人的情感也弱了,泪,不知为什么流下来。③十几岁,就在外面漂流,泪从来也未这样不知不觉地流过。在异乡见过与童年完全相异的东西,也见过完全相同的花草;同也好,不同也好,我总未因异乡事物而想过家。到渭水滨,那水,是我从来没见过的,我只感到新奇,并不感觉陌生;到咸阳城,那城,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我只感觉到它古老,并不感觉伤感。我曾在秦岭捡过与香山上同样红的枫叶,在蜀中我也曾看到与大庙中同样的古松,我也并未因而想起过家。我曾骄傲地说过:“我,到处可以为家。”④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⑤花搬到美国来,我们看着不顺眼;人搬到美国来,也是同样不安心;这时候才忆起,故乡土地之芬芳与故乡花草的艳丽。我曾记得,8岁时肩扛小镰刀跟着叔叔下地去割金黄的麦穗,而今这童年的彩色版画,成了我一生中不朽的绘画。⑥在沁凉如水的夏夜中,有牛郎织女的故事,才显得星光晶亮;在群山万壑中,有竹篱茅舍,才显得诗意盎然;,,。祖国的山河,不仅是花木,还有可感可泣的故事,可吟可咏的诗歌,是儿童的喧哗笑语与祖宗的静肃墓庐,把它点缀得美丽了。⑦古人说:“人生如萍”——在水上漂流,那是因为古人未出国门,没有感觉离国之苦,萍还有水可借。以我看:人生如絮,飘零在此万紫千红的春天。卷二4/9⑧宋末画家郑思肖画兰,连根带叶均飘于空中。人问其故,他说:“国土沦亡,根着何处?”国,就是根,没有国的人,是没有根的草,不待风雨折磨,即自行枯萎了。⑨我十几岁就无家可归,并未觉其苦。以后,祖国已破,觉出个中滋味了。不是有人说:“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吗?我觉得,应该是“身体可遭辱没,家园也可破败,但故国却不能忘记。”选自《读者》有删改【注】①陈之藩,科学家,散文家。河北霸县人。1924年生,国立北洋大学机电工程系毕业,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科学硕士、英国剑桥大学哲学博士。14.写出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意思相同的一个六字成语。(2分)15.第⑤段中加点的“彩色版画”是指。(2分)16.“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即到处不可以为家了。”在文中漏掉了,请问应把它还原在哪两段之间?(2分)17.请把第⑨段划线句加以提炼,使之与“头可断,血可流,身不可辱”对仗。(2分)18.本文的语言极富表现力,读第⑥段划线部分,请再续写一句。(2分)19.第④段画线句“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这种说法矛盾吗?说说你的理解。(3分)四、惊诧生命之壮美(10分)向生命鞠躬◆张强①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工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的初冬。②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得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而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惊恐地指给我看时,我想这绝对是这山上唯一至今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③我蹑手蹑脚地靠过去,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很衰老或孱弱,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他活捉了。此时儿子还没有害虫益虫之分。卷二5/9④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必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入,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它用前腿摸刮着,那是它的血。⑤儿子握住草秆,将蚂蚱盯视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⑥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跑了!跑了!”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寻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已受到重创,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未找出两步就轻易地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并没有离开,而是蹲在儿子旁边注视着蚂蚱。我要看看这五脏六腑都被穿透的小玩意儿究竟用何方法逃跑。⑦儿子手里捏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不放。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和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儿子的手稍一松懈,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它每爬行一毫米,都要停下来歇一歇,或许是缓解一下身体里的巨大疼痛。穿出它嘴里的草秆在一点一点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⑧我大张着嘴,看得出了神。我相信我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精疲力竭了。⑨儿子手里握着的草杆再没有动。我抬眼一看,原来他早已如我一样,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⑩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动它!它太厉害了!”我明白儿子的意思,他其实是在说:“它太顽强了!”儿子大概永远都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蹑手蹑脚”这类词很有特色,请在所积累的词汇中另写两个和它们结构相同的词语。(2分)21.第②段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22.第⑥段儿子曾急切地“叫起来”第⑨段儿子连忙“喊”。这一“叫”一“喊”分别表现儿子当时怎样的心理活动?(2分)23.根据文章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2分)卷二6/9它是害虫而轻视→难以想象→【】→为之震惊→【】24.在小说结尾“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我为何“鞠躬”?说说你的理解。(2分)五、展开成长之羽翼(14分)去远方◆肖复兴①寒假的时候,儿子从美国发来一封电子邮件,告诉我利用这个假期,他要开车从他所在的北方出发到南方去,并画出了一共要穿越11个州的路线图。刚刚出发的第三天,他在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打来电话,兴奋地对我说这里有写过《最后一片叶子》的作家欧•亨利博物馆,而在昨天经过孟菲斯城时,他参谒了摇滚歌星猫王的故居。②我羡慕他,也支持他,年轻时就应该去远方漂泊。远方,会让他见识到他没有见到过的东西,让他的人生半径像水一样蔓延得更宽更远。③我想起有一年初春的深夜,我独自一人在西柏林火车站等候换乘的火车,寂静的站台上只有寥落的几个候车的人,其中一个像是中国人,我走过去一问,果然是,他是来接人的。我们闲谈起来,知道了他是从天津大学毕业到这里学电子的留学生。他说了这样的一句话,虽然已经过去了十多年,我依然记忆犹新:“我刚到柏林的时候,兜里只剩下了10美元。”就是怀揣着仅仅的10美元,他也敢于出来闯荡,我猜想得到他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异国他乡,举目无亲,餐风宿露,漂泊是他的命运,也成了他的性格。④我也想起我自己,比儿子还要小的年纪,驱车北上,跑到了北大荒。自然吃了不少的苦,天寒地冻,路远心迷,仿佛已经到了天外,漂泊的心如同断线的风筝,不知会飘落到哪里。但是,它让我见识到了那么多的痛苦与残酷的同时,也让我触摸到了那么多美好的乡情与故人,而这一切不仅谱就了我当初青春的谱线,也成了我今天难忘的回忆。⑤没错,年轻时心不安分,不知天高地厚,想入非非,把远方想像得那样好,才敢于外出漂泊。而漂泊不是旅游,肯定是要付出代价的,品尝人生的多一些滋味,也绝不是如同冬天坐在暖烘烘的星巴克里啜饮咖啡的一种味道。但是,也只有年轻时才有可能去漂泊。漂泊,需要勇气,也需要年轻的身体和想像力,便收获了只有在年轻时才能够拥有的收获,和以后你年老时的回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卷二7/9⑥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