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介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汤洁这是一册从内容到编排面貌焕然一新的教科书。它为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提供了很大的空间。特色:1、人文内涵丰富;2、拓宽题材体裁;3、灵活设置专题;4、系统设计导练。一、教材基本结构本册教材继续以专题组织单元,共八组,分别是:第一组“走进西部”,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第三组“语言的艺术”,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第八组“异域风情”。本册教材还编排了两次综合性学习。第一次是在“语言的艺术”这一组,以课文学习为主,同时安排了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我们称之为“小综合”。第二次是在“走进信息世界”第六组,编者突破了以课文为主体的教材结构,改为围绕专题、任务驱动、活动贯穿始终的编排形式,我们称之为“大综合”。除去第六组,全册共有课文28篇,精读和略读各14篇。这七组教材,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四部分组成。在每组课文之后设“词语盘点“。其中“读读写写”的词语,是由会写的字组成的,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的词语,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一些课文的后面还安排了资料袋或阅读链接。全册共安排了五次“资料袋”,两次“阅读链接”。全册还编排了8篇选读课文,并附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200个字。至此,完成小学阶段认识3000个常用字的识字任务。生字表(二)是要求写的150个字,至此累计写字量为2300个。本册教材的注音方式与五年级上册保持一致,生字、难字随文注音,用圆括号标明,多音字用方括号标明。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其他部分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教师在教学中要给予一定的提示。二、本册教学目标1.认识常用汉字200个,累计识字3000,完成小学阶段识字任务。写字150个,累计会写常用汉字2300个。2.读写由识写字组成的词语;读记由认读字组成的词语。3.朗读课文,要有感情。默读课文,有初步感受,并有一定的速度(每5分钟不少于300字)。4.能用多种方法(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利用生活经验等)理解词句,能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的效果。5.阅读叙事性作品,能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清叙事顺序,领悟表达方法。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读懂内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6.略读文章,粗知大意。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课外阅读不少于25万字。7.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比较具体,感情真实。练写书信,表扬稿及简单的研究报告,注意格式。能根据需要分段表述,使用常用标点。40分钟完成约400字的习作。8.修改习作,做到语句通顺,正确,书写规范。9.听,能抓住要点;说,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乐于交际,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稍作准备,能当众作简短的发言。10.积极参与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制订计划、开展活动、进行展示交流中发挥作用。学习运用获取的资料,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三、教材主要特点(一)主题设置灵活多样,编排形式又有创新在努力追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合谐统一的前提下,设置专题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例如,“语言的艺术”,着眼于引导学生感受语言主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同时增强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杨氏之子》《晏子使楚》通过巧妙回答、机智应对的人物语言,感受语言的精妙和威力;通过剧本《半截蜡烛》、相声《打电话》,接触这两种文学样式,感受语言的魅力。再如,《中国古典名著之旅》,四篇课文均出自中国古典名著,有的是根据名著改编的,有的则是从名著中节选的。设置这个专题,不仅仅是为了读这几篇课文,而且是让学生体验阅读名著的乐趣,初步感受古代文学、历史名著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从此,喜爱古典名著,开始阅读古典名著的旅程。又如,“作家笔下的人”,收入的是古今中外名作家写人的精彩文章或片段,引导学生一方面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一方面揣摩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课文《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断组成:分别是节自《小兵张嘎》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节选自《儒林外史》的《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红楼梦》的《“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种用片断集成编制课文的作法,是一种新尝试。其中的每个片断篇幅短小,易于阅读,便于借鉴,而它形成的合力──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细节描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难以及的。本册还编排了一组专门用于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单元──“走进信息世界”,教学内容和呈现方式与其他单元截然不同,类似于五年级上册的“遨游汉字王国”。编排这个单元意在通过开展综合性学习,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信息对于现代人学习、生活的重要性,指导学生学习搜集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总之,本册的专题设置和单元组成,更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有语文味儿,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课文系统在丰富人文内涵、拓宽题材体裁方面,继续作出努力;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学语文、学做人功能方面,进一步加强1.选编的新课文有时代精神和人文内涵。教材选编了一大批新课文:有表现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丝绸之路》,有反映我国西部建设成就,歌颂新一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精神的《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有充满生活情趣,再现多彩童年生活的《祖父的园子》《我想》《童年的水墨画》,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共产党员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赋予革命传统教育以新的内涵的《桥》,有表现一个孩子实现纯真善良心愿的《梦想的力量》,有展现多姿多彩异域风情的《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与象共舞》《彩色的非洲》。课文编排重视体现文学性,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不仅编选了许多名家名篇,而且分别编写了“作家笔下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等单元。为了在信息激增的现代社会里,教给学生利用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的综合性学习单元。2.重视爱国主度、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在课文的选编上,进一步加强语文教科书的育人功能。措施一:设计相关专题,利用每组教材整合的优势,加大上述教育内容的比重。如,在“走进西部”这组里,编者精心选择四篇有代表性的课文,从中不仅可以感受到祖西部美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历史文化,激发学习热爱祖国的感情,还可以从一代代中国人艰苦卓绝的奋斗经历中,感受到中华民族几千年绵绵不绝的民族情、爱国情。在“他们让我感动”这组里,学生可以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国际主义情谊;学习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无私无畏、舍已救人的高尚品质;还能体会到一个普通的孩子爱他人的那颗金子般的心。措施二:新选一批课文,落实上述教育内容。如,《把铁路修到拉萨去》《丝绸之路》《桥》,这些课文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发奋发向上的精神,引导他们做热爱祖国、有公德、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的堂堂正正的中国人。3.拓宽课文的文体和语体,如,将文言文、近代白话文、剧本、相声、研究性报告等编入本册教材,有些体裁还是第一次进入小学课本。(1)文言文。在第三组“语言的艺术”里,本册安排了小学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篇幅短小,文字也比较浅显,适宜学生积累背诵。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古代书面语。课程标准在第四学段明确提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本册安排文言文的一个主要目的,是为第四学段的学习作一点铺垫,使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风格,为顺利过渡到中学的文言文学习作准备。(2)近代白话文。在第五组和第七组,教材安排了《景阳冈》《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凤辣子”初见林黛玉》四篇近代白话文的课文,有的只节选了一个片段。这些课文的语言风格,与现代白话文有较大的差异,一些字词的用法、意思与现在不一样。如,“已后”就是“以后”,“登时”就是“顿时”,“哥子”是指小男孩。教师应当相应地进行一些解释。(3)剧本。剧本是戏剧演出的肢本。本册教材在第三组选入了剧本《半截蜡烛》。剧本的基本我生是由戏剧的综合性和舞台性所决定的,人物、剧情、场景要高度集中,要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剧本主要靠剧中人的语言来推进情节,塑造人物。这是剧本最突出的特点。因此,剧中人物的语言必须个性化。《半截蜡烛》讲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与德国军巧妙斗争的事。通过课文的学习,通过人物对话,学生不仅能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勇敢机智,而且能初步了解剧本的特点。(4)相声。相声是用诙谐、幽默的语言,通过说、学、逗、则使人发笑的一种曲艺形式。它是以对话(包括叙述、评论、介绍、争辩、摸拟)的形式,抖包袱的手段来表现一定的主题。相声要引人发笑,就必须运用一些手法,把许多矛盾集中起来,组织在一起,通过对比、夸张及反复强调,达成寓教于乐的目的。一般说来,相声的语言具有下面一些特点:通俗易懂、明快动、形象具体、生动活泼、用词俏皮、丰富多彩。第三组的《打电话》是一段对口相声,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活灵活现地给我们呈现了一个说话啰唆的人物形象,让人在捧腹中受到教益。3.拓宽课文系统,编制“资料袋”“阅读链接”“课外书屋”“日积月累”“成语故事”等栏目,以丰富语言学习内容。“资料袋”是为了方便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提供的相关资料。如,在《丝绸之路》课后,对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作简单介绍;在《冬阳·童年·骆驼队》课后,简单介绍了林海音和《城南旧事》;在《将相和》课后,简介了《史记》及其作者;在《草船借箭》《景阳冈》课后,分别介绍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的相关内容。“阅读链接”是在某此精读课文之后,链接相关作品,体现拓展阅读的思想。如,在《白杨》一课之后,让学生阅读艾青的诗《帐篷》;在《威尼斯的小艇》之后,提供乔治·桑写的《威尼斯之夜》让学生阅读。“资料袋”“阅读链接”是教学内容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予以重视,根据教学设计灵活处理。此外,在单元之后的“回顾·拓展”中,还编入了“日积月累”“成语故事”“课外书屋”。“日积月累”引导学生读背古诗词,立志、惜时、勤学等方面的名言警句、成语等,使学生积累语言、积淀文化,受到思想道德的熏陶。“成语故事”本册编入的是《程门立雪》和《入木三分》,通过阅读,了解成语的出处,更加热爱中华文化。《课外书屋》是根据《课程标准》“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倡议设置的推荐好书的栏目。上述内容应视为课文系统的一部分,在教学中要很好地利用。(二)精心设计导学和练习系统,更好地发挥导学、导练的功能l.凸现语文学习的重点,将导思、导学和导练贯穿于每组教材的始终。教材在指导学习上有比较系统的设计:借助每组前面的“导语”来导向,凭借课后思考练习题来导学、导练:凭借“回顾·拓展”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本组语文学习的收获,发现一些读写的基本方法,逐渐养成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紧扣语文学习重点,追求语文学习整体效益。例如,第三组“语言的艺术”,在“导语”中点明了学习重点:搜集、积累用得精妙的语言,并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课文学习中,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说的话妙在哪儿;感受剧本、相声的语言特点。在语文实践活动方面。提出日常注意发现、积累不同特点的谚语、歇后语、广告词、提示语、古今笑话等,并鼓励学生试写提示语、广告词。“口语交际”则练习劝说别人,注意说话得体:另外就有争议的话题展开辩论,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习作”是练习写发言稿,发言稿要根据需要,符合情境。在“交流平台”中则引导学生回顾、交流本组学习的收获: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明白、简练、得体地进行表达。2.课后练习紧扣文本,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学习表达的结合上,学有所得。如,引导学生找出表达准确、情感丰富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