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物流发展战略研究》一.物流园区发展背景1.新疆在国家战略中定位为西部能源化工基地和中国面向中亚的进出口商贸门户。2.欧亚大陆通道沿线国家达成在2014年前改善欧亚大陆桥软硬件条件,促进沿线地区的交流和经济发展。3.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新型产业,建立区域商贸门户,是新疆经济发展的重点。4.新疆丰富的口岸资源是乌鲁木齐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重要依托。5.目前乌鲁木齐商贸市场大多位于市中心,交易模式相对落后,大量的车流量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的压力,难以可持续发展。6.乌鲁木齐市众多口岸都位于中心城区,缺少足够的仓储和运作空间,给保税物流带来巨大的不便。7.新疆及乌鲁木齐商贸物流业及对外贸易发展的滞后为铁路物流园区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二.新疆产业发展及规划新疆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是祖国西北的战略屏障,是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是国家战略资源的重要基地。新疆已经进入建设西部强区、全国可持续发展重要支点的新阶段。2010年,新疆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5418.8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24.47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156.62亿元,增长16.7%。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1.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其中,出口129.70亿美元,增长18.6%;进口41.58亿美元,增长38.0%。2010年,新疆相关工业产品如下表所示:2010年,新疆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46.1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其中,农业产值1376.89亿元,增长4.7%;林业产值35.27亿元,增长6.4%;畜牧业产值375.79亿元,增长5.1%;渔业产值12.66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5.57亿元,增长6.1%。农副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十二五年期间,新疆将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化,建设国家大型油气生产和储备基地、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大型煤炭煤电煤化工基地、大型风电基地和国家能源资源陆上大通道。推进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和服装加工基地建设,建成国家绿色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出口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5%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以上。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如下:农副产品:实施“十二五”棉产业建设项目,重点进行高效节水灌溉、良种繁育和推广、中低产田改造等建设,到2015年,棉花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保障全国棉花安全。林果业以环塔里木盆地、吐哈盆地、天山北坡、伊犁河谷等特色林果业基地为重点,大力提升果品贮藏保鲜、精深加工能力,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到2015年,果品产量达到1500万吨,加工率达到35%以上。畜牧业以建设优质牛羊肉、牛奶、细羊毛、生猪、禽蛋五大产品产业带为重点,区域特色农业要突出比较优势,积极发展番茄、红辣椒、红花、枸杞、啤酒花、打瓜籽、冷水鱼、马等特色农产品,稳步扩大加工规模,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带动能力。农产品加工: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重点围绕棉花、粮油、林果、畜产品、区域特色农产品,大力发展高科技含量、高档次、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优化农牧产品加工业布局,形成南疆以特色林果精深加工为主、北疆以特色农副产品和畜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产业格局。到2015年,培育和形成一批销售收入超十亿、上百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比2010年翻一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60%,主要农产品二次以上加工转化比重达到30%以上。纺织工业: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承接内地纺织产业转移为契机,加快纺织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振兴纺织工业。重点建设阿克苏、石河子纺织工业城,加快发展喀什、呼图壁、沙雅、巴楚、奎屯、库尔勒、博乐等纺织工业园区,做大做强棉纺产业。以大型棉纺骨干企业(集团)为依托,大力发展棉纱精深加工,加快发展中高档优质面料。稳步发展毛纺、麻纺等特色产业。适度发展人造纤维产业,以发展差别化和高性能粘胶纤维为重点,支持玛纳斯和库尔勒两大人造纤维生产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针织、印染、服装、家纺、产业用纺织品等深加工产业,加快建设纺织品出口加工基地。到2015年,棉纺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锭。钢铁工业:重点支持具有比较优势的大型骨干企业发展,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科学合理布局新增生产能力,提高产业集中度,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力争到2015年,钢铁生产能力达到2200万吨。建材工业: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注重节能和环保,稳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发展玻璃及深加工制品、建筑卫生陶瓷、新型墙体材料、非金属矿深加工制品,鼓励发展非粘土类墙体材料。力争到2015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6000万吨。轻工业:以农牧产品、石化下游产品等综合开发为重点,鼓励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重点发展绿色食品、保健食品、饮料制造业,优化发展造纸、塑料、皮革、家具及人造板、日用化工等产业,积极发展地毯、玉雕、民族手工艺、旅游纪念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大力发展先进农业机械、农副产品精深加工设备,以及采掘业和矿山机械装备,优先发展输变电装备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围绕区内市场和中亚市场需求,积极培育一批专业化的制造企业。力争到“十二五”末,建成我国西部现代装备生产和向西出口基地。三.乌鲁木齐产业发展及规划乌鲁木齐位于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位置,自古便是联系中亚地区与东亚地区的要冲,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成为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层面交流的重要平台。经过千余年的发展衍变,古丝绸之路已成为如今联系欧亚大陆的上各国陆路交通动脉的欧亚大陆桥。乌鲁木齐是欧亚大陆桥最重要的中转节点,我国与中亚五国互通的核心枢纽,现已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热点地区和开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的重要窗口。乌鲁木齐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高,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指标均比“十五”末翻一番以上。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到达到1311亿元,占自治区的26.2%,经济总量继续在自治区保持首位。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6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外贸结构不断优化,一般贸易大幅增长,高附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和地产品占出口商品的55%。2010年,已与157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59.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0.2%,其中,出口44.37亿美元,增长47.3%;进口15.48亿美元,增长1.14倍。2010年,乌鲁木齐市相关工农业产品产量如下表所示:“十二五”期间是乌鲁木齐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西部中心城市、面向中西亚的现代化国际商贸中心和区域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的重要时期。首府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符合首府实际的发展路子,实现“三年翻一番、五年新突破”。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打造中国西部经济强市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20亿元,年均增长22%;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转变,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布局更趋合理,构建起现代产业体系。到2015年工业增加值突破1400亿元,年均增长19%。主要产业发展规划如下:钢铁工业:推进以八钢为主体的钢铁产业集群发展,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优化钢铁产品结构,以现有生铁、钢、钢材及其延伸产品为核心,延长“冶炼—钢材—钢制品”的产业链,在扩大板材、线材等普通钢材生产规模的同时,重点发展管线钢、压力容器钢、煤井用钢、汽车用钢、风电用钢等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强的产品。到2015年钢铁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机械装备制造业:加快机械装备制造骨干企业发展,加强高新技术转化和电子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数字化、集成化、自动化、成套化水平,大力发展载重汽车、客车、农用机械等成套设备制造业。重点支持东风汽车、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通客车、天山汽车等企业发展。轻工纺织业:主动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进一步整合提升现有轻纺产业,引进具有自主研发能力和先进技术工艺的企业,突出发展纺织、服装、食品啤酒饮料、家具制造等产业,重点培育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度高、带动力强、辐射面广的优质品牌,促进轻工纺织产业做大做强。建材制造业:大力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注重节能和环保,稳步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重点发展化工建材、新型墙体材料、新型保温材料、防水材料、石材、板材、门窗等新型建材。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制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先机,在全疆率先形成产业规模和区域竞争优势。新材料产业:大力推进新疆众和电子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完善配套产业,做大做强“煤—电—高纯铝—电子铝箔—电极箔”一体化循环经济产业链。依托自主创新和技术转化,加快建设年产36万吨新型功能及结构件专用一次电解高纯铝项目,为国家电子信息材料、航空、航天、国防军工、轨道交通等领域提供尖端高纯铝金属制品。把新疆众和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电子新材料产业基地,到2015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60亿元。四.乌鲁木齐商贸服务业发展近年来,乌鲁木齐市批发零售贸易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之一,在乌鲁木齐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高。陆续建成国际大巴扎、广汇美居物流园、宏大赛博特汽车城、华凌国际商城、边疆商贸城和二道桥民族特色购物市场等一批规模大、专业性强、功能完善的大型商品集散中心,乌鲁木齐商品市场建设的口岸城市特征进一步凸显。2010年,乌鲁木齐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02.91亿元,增长18.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60.76亿元,增长27.9%。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4.0%,体育娱乐用品类下降8.5%,书报杂志类增长8.2%,日用品类增长25.3%,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2%,通讯器材类下降8.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4.0%,金银珠宝类增长46.3%。汽车类销售额增长21.4%。2010年,新疆及乌鲁木齐各类商品商业贸易额如下表所示: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城市商业中心区的进一步繁荣,乌鲁木齐市初步形成了以中山路为轴心,长江路与友好路、新华南北路、北门与解放路连片发展的“三纵一横”的市级商业中心区格局。火车南站、大小西门、铁路局等八大商圈和中山路、二道桥等十二条特色商业街也初具雏形。乌鲁木齐作为全疆乃至中亚及周边国家的商品集散地和商贸中心地位进一步增强。但是,乌鲁木齐市目前批发零售业从企业规模结构看,批发零售企业数量多,但规模总体偏小,单体分散经营的中小企业仍占较高比重。批发零售业网点布局不尽合理。现有的商业网点多集中于繁华的中心商业区,城郊结合部和新建居民小区商业服务设施相对滞后。大型商场过于密集,且经营品种、服务方式趋于雷同,缺少特色,不可避免地造成商业资源浪费。传统商业网点多,新兴商业服务业网点少,适应不了城市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此外,批发零售企业主要分布在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新市区和水磨沟区,而其它区域商业基础相对薄弱;连锁店、专销店等形式多样的批发零售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商业区,而城郊区很少得到体现;中心城区商业网点密集,发展空间不大,其它区域功能齐全的大型商业设施较少。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市将加快调整商贸服务业结构,按照优化城市功能、疏解交通的要求,不断优化中心区、副中心区和边远城区及农牧区商贸服务业布局,加快构建布局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