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o说出肾的结构和特点。o描述尿液形成和排出的大致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肾的结构和特点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通过有关肾的资料分析,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通过了解肾的结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o通过了解肾的功能与保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更加珍爱生命。重点难点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学法指导本课的重点是肾脏的结构和肾单位的组成,它们是后面学习泌尿排尿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给予足够的认识。1.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肾脏的认识,并能与其俗名进行对接。2.借助教材插图,教师多媒体课件,归纳出肾单位的结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简便的材料尝试制作肾单位模型。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视频展示:2004年感动中国获奖者田世国捐肾救母,思考:(1)尿毒症患者为什么要换肾?(2)肾脏有什么功能?(3)尿液来源于体内的哪种液体?引入课题。激发学习欲望,营造良好的氛围。1.出示图片,引出问题生命在于运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会产生哪些废物?这些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学生合作,阅读课本讨论,并从中找出答案,尝试归纳。教师展示,提示泌尿系统的工作量最大,排出废物最多,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废物形式途径二氧化碳、少量的水气体呼吸系统绝大部分水、尿素、无机盐尿液泌尿系统小部分水、尿素、无机盐汗液皮肤教师补充:排泄和排遗的区别。粪便排遗废物二氧化碳尿素排泄多余的水1.观察活动,认识泌尿系统的组成。学生阅读课本上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认识组成,同桌合作,完成讨论题。全班交流。教师出示图片及正确答案。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输送尿液的器官膀胱:贮存尿液的器官尿道:排出尿液的器官1.阅读图片,整体感知人体的肾脏,并与俗名相对应。学生描述肾脏的形状、颜色。教师介绍肾脏的大小,俗名。肾门、肾盂等概念。5、认识肾单位的结构学生阅读课本肾单位部分,结合教师多媒体课件,识图作答肾单位的结构: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2部分,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肾小球是个血管球。肾小囊是由肾小管的盲端膨大部分凹陷而成,。肾小管弯曲细长,外面包绕着由出球小动脉分支所形成的毛细血管网。1.多媒体动态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观看探究,归纳特点。Flash动画形象,直观、生动展示尿液的形成过程。学生探究,总结归纳。血液肾小球的过滤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师生共同总结:血液是人体内的河流,而肾脏是人体内的污水处理器1.资料分析,比较血浆、原尿、尿液的区别。(1)、教师展示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的成分比较(单位:g/mL)成分水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尿素血浆907.000.100.720.03原尿990.000.100.720.03尿液950.000.001.502.00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完成课本23页讨论题1、2。1、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后,血液收集的人体代谢废物(多余的水、无机盐、尿素)都消失了。在肾脏内形成了尿液,从而排出了体外。(2)、人一昼夜形成的原尿和排出的尿液量不相等,而且差别很大。因为原尿中有很多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了。所以排出的尿量比原尿少了很多。1.尿液的排出师:提出问题:尿的形成是连续的,但为什么尿的排出却是间断的?生:阅读课本内容,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达成共识。肾脏形成的尿,经过肾盂、输尿管流入膀胱。膀胱出口处周围有环形的平滑肌,平时平滑肌收缩,出口呈关闭状;当膀胱内的尿液贮存到一定量时,就要排尿。这时候,环形的平滑肌舒张,出口开放,尿就从膀胱里流出,经过尿道排出体外。师:排尿的意义。生:讨论总结尿液的排出,不仅起到排泄废物的作用,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含量,维持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作用。1.学以致用,课堂小结。教师出示某3人的尿常规化验单,学生解读,并提出建议,谁需要进一步做检查。姓名性别送检标本检查结果甲女22岁尿蛋白质--红细胞--葡萄糖--白细胞--乙男35岁尿蛋白质++红细胞--葡萄糖--白细胞--丙男17岁尿蛋白质--红细胞--葡萄糖++白细胞--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甲、乙、丙三人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因为甲出现了血尿,有可能是肾炎。乙和丙需要作进一步检查1.提出问题,拓展探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拓展探究的空间。为什么医生可以通过化验尿液的各种成分的变化,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我们应怎样保持泌尿系统的卫生?教学反思:1、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关注学生在教育教学教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自立、强烈的“我要学”等主体意识,最终走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材设计,是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的特点。2、以计算机和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课程教材改革的一股新的动力。本节课通过展示“肾小体内的液体流动情况”、“肾脏的外形图”、“肾脏的剖面图”、以及“动态的尿液形成等课件”,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3、本节课通过课件“捐肾救母,孝道感天下的孝子”孕育情境,用案例导入,设置悬念,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融入了生物学科的科学性质和教育性质,有机地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4、学生是最丰富的课程资源,本节课通过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协作,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而获得相关知识,这种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开放思想以及团队协作精神,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设计依据与构思】本课题是苏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平衡”第2节“人体内废物的排出”第1课时。本节课是本章的开始部分,本节中的知识和能力的养成,能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教材以图片及文字内容直接呈现了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阅读、分析图片和文字信息,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尿液的形成。【教学分析】设计思路:在本节课中,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的难点。如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那么课堂既要有知识性还要有趣味性,在设计教学时,首先从学生感兴趣的一则广告创设情景,引入课题,然后把整节课分为两大块:一是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二是尿液的形成过程。第一块内容可以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然后再借助直观的图片,让学生更形象地弄清泌尿系统的组成。第二块内容主要抓住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对于这两个具体过程本课设计了一个资料分析并播放一段动画,通过同学们相互的讨论和总结,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通过两个实际问题的解决,使得学生能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这样安排,学生应该很乐于参与,学生的各种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出泌尿系统的组成器官和各个器官的功能。2.能概述尿液的形成过程。能力目标通过资料分析,培养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情感目标1.形成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相互适应的观点。2.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肾脏的结构及尿液形成过程。教学难点:1、肾单位的结构与尿液形成的关系;2、尿液形成过程中的物质变化。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出示一则保健品广告,声称有利人体排出一定的废物.设疑:你知道我们人体排出废物有哪些途径吗?导入新课——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提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途径是不是属于排泄呢?出示排泄的概念总结排泄的三种途径提问:这三种途径中最主要的是哪种途径呢?阅读广告自由发言学生思考并讨论后发言学生总结学生发言从一则广告创设情景设疑导入一、泌尿系统的组成自主学习: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出示: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模式图(思考):1、人体泌尿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根据观察,你能说出各个器官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根据功能,你认为哪个器官最重要?出示:肾单位结构示意图(思考):1.形成尿液的基本结构是什么?2.说说肾单位的组成概况。巡回指导,帮助学生学习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完成学习提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直观的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二、尿液的形成分析: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过程:滤过和重吸收出示:小资料(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尿液成分比较)(讨论):1.比较血浆和原尿的成分,说明血液流经肾小球时,滤出了什么物质?还有什么物质没有滤出来?(提示:用杯子里的过滤网来解释肾小球的功能)2.比较原尿和尿液的成分,说明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主要哪些物质被肾小管吸收了呢?(提示用可乐瓶来衡量原尿和尿液的分析并讨论随教师讲解看带过滤网的杯子看1.5L的可乐瓶,感受尿液和原尿量的差通过小资料的分析,理解滤过和重吸收两个过程。培养分析、合作学习的能力用生活用具来解释抽象的过程,使学生更形象直观进一步加强学生量,依此说明肾小管的功能)播放动画:尿液的形成过程请学生自己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别学生观看录象并试着描述尿液形成过程概括能力反馈与小结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①急性肾炎患者尿中出现血细胞和蛋白质时,哪里发生了病变?②糖尿病患者尿中出现了葡萄糖,哪里发生了病变?2、小结3、练习1、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2、学生自主小结本课要点3、练习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关注个人健康,科学生活质疑组织与评价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教学反思:1、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体现了这一特征。2、`本节课从学生实际生活入手,主要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优化了课堂教学,用丰富的表现形式保证了学生的视听结合,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使学生产生深刻的体验,从而使直观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达到了和谐的统一,提高了教学质量。3、本节课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方面、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加强,学生卫生习惯的养成,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关爱别人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培养。《尿的形成和排出》教学设计安徽省马鞍山市十三中禹萍一、导入新课的设计通过回忆“血液”的组成和血浆的功能之一是运输代谢废物等,由人体产生的废物等必须得及时地排出体引入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接着由学生总结出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废物种类,由我讲解排泄和排遗的概念;再由排泄主要是以尿的形式进行的来引入第一节“尿的形成和排出”。这样的导入顺其自然,合情合理。二、新课教学的设计1.制作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及视频资料“肾的结构等”,引导学生从中获取与肾脏相关的知识。由flash动画“进入肾脏的三管液体的流动”作出推想:⑴肾脏是形成尿的器官⑵尿液的形成与血液循环有关系2.将课本中的资料分析分解为三分资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去分析问题、发现问题、作出假想、得出结论等。在其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抽象思维的能力等。这是突破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一。3.制作flash动画演示尿液形成的两个过程“过滤与重吸收”,由此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这是突本节难点的策略之二。4.教学内容的顺序更动为:先讲尿液的形成,再讲尿液的排出,再总结出泌尿系统的组成。目的是合理安排时间,让学生更多的时间获取信息,更多的时间去分析数据,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三、巩固练习和布置作业的设计由于本节内容量大,学生自始到终都处在教师的引领下积极地主动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实际用于练习的时间不多,故此环节我将之设为由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教师则用彩色笔勾出重点的方式,然幻灯片显示两道思考题供学生课后思考。所设计的思考题,其中一道为理论联系实际的题(见幻灯片7),另一道为拓展练习题(见幻灯片8),要求学生能够灵活地将本节知识与上一章血液循环的内容联系起来。[教学理念]采用认知发现说的问题解决法进行教学。即创设一个个问题情境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