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清洁生产的理论基础主讲人:杨毅红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内容提要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循环经济第三节产品生命周期第四节环境管理体系第一节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一、可持续发展理论概述(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容(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寂静的春天》(2)《增长的极限》(3)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4)《我们共同的未来》(5)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早期反思引起世界反响的“严肃忧虑”环境与发展思想的重要飞跃环境与发展的里程碑人类对环境问题的正式挑战(二)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ECD)把“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我国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1)可持续发展不否定经济增长(尤其是穷国的经济增长),但需要重新审视经济增长的方式。2)可持续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3)可持续发展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同社会进步相适应。4)可持续发展承认并要体现出环境资源的价值。二、清洁生产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清洁生产可以避免和减少末端治理不彻底造成的二次污染。2、清洁生产可以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改变“环保就是花钱”的错误观念。3、清洁生产还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总之,实施清洁生产体现了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可以实现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保障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背景18世纪末的地球20世纪末的地球经济系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经济系统生态系统沿袭传统工业的发展模式,资源将难以为继,环境将不堪重负,经济社会将难以持续发展第二节循环经济视频传统经济发展模式指出生物界及人类所面临的危险我们同舟共济于一个地球、两个有限性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环境容量是有限的《21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起源、定义及意义两个重要思源生态系统的循环生态学把“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微生物)之间的完成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的过程”,称之为“循环”。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太阳能,进入动物的食物链网,草食性动物又为肉食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微生物能把所有的动植废物分解、消纳,并释放到环境,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经济发展的“宇宙飞船理论”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还像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的超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知识经济(KE)一种“无重量经济”(无量化经济)。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质流与能量流,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智力资源对物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循环经济(RE)一种“生态化经济”(减量化经济)。以高效、生态、循环和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两大未来经济趋势运用生态学规律,以资源的节约和反复利用为特征,力求有效地保护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环境污染的经济运行模式。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现代汉语词典》国家发改委定义对比项目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别名开放经济封闭经济比喻牧童经济或牛仔经济“从摇篮到坟墓”太空经济或宇宙飞船经济“从摇篮到摇篮”基本特征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高产出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益指导思想机械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中国语)可持续发展观(世界语)前提假设资源供给是无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无限的,自然环境是丰富的自由物品资源供给是有限的,环境自净能力是有限的,自然环境是稀缺的经济物品经济与生态的关系矛盾冲突:经济增长以生态破坏为代价和谐共生: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实现良性互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主宰,人凌驾于自然之上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线性经济Vs循环经济开采生产产品消费废弃回收广义资源循环经济实质: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共生的原理来设计生产体系,将一个企业的废物或副产品,用作另一个企业的原料,通过废弃物交换和使用将不同企业联系在一起,形成“自然资源→产品→资源再生利用”的物质循环过程,使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投入的自然资源最少,将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或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实质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当前资源约束矛盾的最佳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环境全球化的客观要求。发展循环经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意义基本原则和特点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再循环Recycle输入端过程中输出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从源头节约资源使用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原料套用、能量梯级利用、中水回用,可修复产品再利用等。要求物品完成使用的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基本原则:三“R”原则减量化应放在首位全过程都必须做到无毒化、无害化减量化原则企业要通过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生产工艺或实施清洁生产,以减少单位产品生产所使用的原料、能量和污染物的排放,倡导产品小型化、轻量化,产品的包装应俭朴而不豪华。要求人们改变消费至上的生活方式,变过度消费为适度消费和绿色消费,倡导人们追求崇尚环境友好的高质量的生活方式,选购包装简单、耐用和可循环使用的物品等。生产中消费中清洁生产现场再使用原则希望人们能够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以多种方式地延长使用所购买的东西,而不是用过一次就废弃。零配件统一标准,使产品更容易修复;产品设计开始,研究零件的可拆性和重复利用性。注重产品的服务价值,即产品的使用功能放在产品开发的首位。再循环原则(又称资源化原则)原级资源化方式将消费者遗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如塑料、纸制品等。两种方式再生纸次级资源化方式将废弃物作为原料之一生产其他类型的新产品。上海世博会人行道路采用由废渣、废玻璃制作成的地砖进行铺设实施的层面及基本模式实施的三个层面清洁生产生态工业园区循环型社会造纸厂污水处理杭州市临江工业园区火力发电厂煤炭工业用水海水淡化废水处理海水或中水回用电力输出煤灰水泥生产和新型建筑材料除尘渣生产石膏板脱SO2CO2减排石灰石CaCO3余热利用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社会层面培育绿色消费市场和发展资源回收产业。资源生产领域产品消费领域废弃物消费废弃物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的社会,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基本模式杜邦模式——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模式,即通过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延长生产链条,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有毒物质的排放,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零废物、零排放•化学制造业的龙头老大;•世界上第一家以“将废物和排放物降低为零”作为奋斗目标的大公司;•创造性地把3R原则发展成为与化学工业实际相结合的“3R制造法”,组织厂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以达到少排放甚至零排放的环境保护目标。杜邦公司美国总部杜邦化学公司工业园区模式按照工业生态学的原理,通过企业间的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形成产业间的代谢和共生耦合关系,使一家工厂的废气、废水、废渣、废热或副产品成为另一家工厂的原料和能源,建立工业生态园区。核心体共生型生态工业园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卡伦堡是一个仅有2万居民的工业小城市,位于哥本哈根以西大约100km的北海之滨,在北半球这个纬度上是冬季少数不冻港之一。该园区以发电厂、炼油厂、生物工程公司、石膏材料公司和供热公司五个公司为核心,通过贸易的方式把其它企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作为本企业的生产原料,建立工业共生和代谢生态链关系,最终实现园区的污染“零排放”。典型——丹麦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27梯索湖斯塔朵尔炼油厂阿斯耐斯瓦尔盖发电厂挪伏·挪尔迪斯克生物工程公司吉普洛克石膏材料公司水水水燃气冷却水废水蒸汽蒸汽养殖厂热水远距供热取暖热量燃气蒸汽/石膏混凝土筑路等炉灰燃气克米拉硫酸钙厂硫农场淤泥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企业间主要废料交换流程示意图供热公司要点回顾可持续发展的由来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的由来循环经济的三R原则循环经济实施的三个层面:企业、区域、社会德国DSD——回收再利用体系从1991年德国的包装物双元回收体系运转以来,3000万吨的包装材料得到了回收利用,仅1998年一年,回收量就达560万吨。人均包装材料消耗量由97.4kg降低到82kg,降低了13.4%。购买运输商代理商生产商批发商居民产品DSD政府黄色塑料袋交费绿点标志上门回收监管反馈德国DSD废弃物回收系统原理图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2000年,日本把建立循环型社会提升为基本国策,其资源再生系统由三个子系统形成:废物回收系统,废物拆解、利用系统以及无害化处理系统。一、建立起完备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并严格执行循环型社会形成推进基本法废弃物处理法资源有效利用促进法容器包装再生利用法家电再生利用法建筑材料再生利用法食品再生利用法汽车再生利用法绿色采购法基本法综合法专门法二、制定鼓励循环型社会发展的经济优惠政策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生态工业园区补偿金制度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生产系统废旧物资商品化收费制度集体资源回收团体奖励金制度三、发展静脉产业,建立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建立废弃物再生利用行业的生态工业园,发展静脉产业是日本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点领域和切入点。针对各类废弃物(如汽车、冰箱、彩电等)的拆解、回收和资源化企业全部集中设立在园区内,从事无害化(如回收废旧冰箱中的氟里昂)、再利用(如将可重复使用的部件以新部件一半的价格出售)、资源化(如将废塑料、废玻璃造粒变成新的生产原料出售)、热回收(将无法回收和利用的物质集中焚烧发电,以回收能量,并为安全填埋实现减量化)和集中安全填埋。四、通过绿色采购,为环境友好型产品创造市场需求日本的循环型社会模式实行环保标识制度并建立完善的绿色采购信息网络;规定绿色采购商品品种及其评判标准;规定各国家机关公布年度绿色采购实际情况,并赋予环境大臣监督、督促各国家机关采取措施,加强绿色采购的权力。《绿色采购法》2001年4月实施五、强化和明晰政府部门推进循环型社会的管理职能和职责六、加强科技研究,发挥公众参与和中介组织作用日本清洁中心是一个专门推动循环利用的非政府组织,其主要工作内容是开展再生资源技术开发、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调查研究和信息咨询、对公众进行宣传教育等。实施循环经济的保障体系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先驱——德国德国的循环经济立法体系包括3个层次:法律、条例和指南。《废物管理法》•强调要通过节省资源的工艺技术和可循环的包装系统把避免废物产生作为废物管理的主要目标。《包装条例》•要求德国生产商和零售商对于用过的包装,首先要避免其产生,其次要对其回收利用。《循环经济和废弃物管理法》•把资源闭路循环的循环经济思想从包装问题推广到所有的生产部门。1986年1991年1996年我国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建设1995年2002年经济政策保障体系前提条件——建设良好的经济政策环境激励政策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英国——Jerwood-Salters环境奖日本——资源回收奖保障作用——经济政策资源价值计量——制度保障排污收费——基础保障生产者延伸责任制——措施保障2000年,中国开始对城市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