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第八中学蒋霞秋金交通一、课题研究背景21世纪是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工作方式,并促进学校教育越来越走向个性化、网络化发展。这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既是严峻的挑战,又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使受教育者成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人,是现代教育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显著特征。我国传统的教学结构是在行为主义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授式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忽视对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高级的认知能力和实际动手的操作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全球化背景下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体内在的知识结构。要实现上述教改的目标,就决然离不开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因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创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和切实可行的道路。但目前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却正在走向一种误区:多媒体教学仅仅是作为公开课、演示课或所谓的样板课而表演,教师成了表演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演员,而学生这一信息技术运用的主体反而成为观众。这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教师、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知识水平不高的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由于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上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还处于探索、实践、积累的阶段。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途径、方式方法、模式就成为最为迫切的问题。所以,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构建现代教学模式,在老师的指引下,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题作用,因此,我们提出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实践研究》的课题。二、课题的界定(1)信息技术:一切以数字形式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2)自主学习: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2械学习”和“他主学习”。有西方学者提出“当学生在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本课题所涉及的意义主要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本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习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意志努力基础上的“恒学”。(3)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利用计算机网络,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与掌握的过程。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每个学生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中个人的责任;积极地互相支持、配合,特别是进行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感,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小组加工;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一般可采用竞争、辩论、伙伴与角色扮演等形式。(4)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是指利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知识和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三、理论依据(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对此我们作如下理解:其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与自主学习所提倡的以学生为主体、在自主过程中获取知识的规律和研究的方法本质上是一致的,因此,自主学习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有益实践;其二,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与自主学习主张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重点引导者、帮助者、组织者、促进者相吻合。其三,建构主义提倡“情境”,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的特性与功能也有利于情境的创设,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得已实现的物质基础,这也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近年来逐渐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奠定了自主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理论基础上的科学学习观,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面向未来的发展,是积极有意义的学习过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展,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物质保障。在当前社会和教育环境下,以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为突破口,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3建构,以获得直接经验和解决问题为主的学习模式,可以有效的改革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适应信息社会对人才发展的要求。本课题假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学实验,使学生扩展感知时空、激发质疑探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会分析问题并能及时反馈调节,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2)多元智能与合作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都同时拥有多种智能,这些智能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体现,使得每个人的智能各具特点。这些智能可以培养和加强,也可能被忽视或削弱。多元智能理论突破了以往的智商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所认为的智能仅以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为核心、以整合的方式存在的局限性,对于构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具有重大理论指导意义。多元智能理论的实验研究在哈佛大学“零项目”的推进下,已建立了一套从理论到教学实践的完整操作模式,目前许多国家与地区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都采用这一模式开展实验,力图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教学方式。四、研究目标总目标是改革长期以来人们已经习以为常、旧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以及相应的教学与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在真正意义上尊重人的创造性、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促进人与人的交流与合作的崭新的教育观念以及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全面提高教师和学生运用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进行工作及学习的能力,大面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学生发展目标是使学生学会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教师发展目标是使教师变经验教学为科研型教学,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成为一个研究型的教师;培养出一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研、科研工作的骨干队伍。五、研究方法a)文献研究法:用以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找到新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b)调查研究法:即对我校师生信息技术情况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c)行动研究法:要求教师根据计划进行课堂教学研究。d)经验总结法:要求教师在研究中不断反思,不断总结,积累资料,撰写论文。六、课题研究的步骤41.准备阶段(2004.10—2004.12)(1)全体成员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统一认识,形成课题研究方案。(2)成立课题组,明确成员任务2.实施阶段(2005.1—2006.2)按研究目标、任务、各自进行实验,收集资料,写出中期成果,实验教案。3.总结阶段(2006.3—2007.6)全体成员进行总结、回顾、材料整理,写出研究论文,优秀教案,鉴定结题。七、研究过程(一)学习理论,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我们课题组成立后,全组成员学习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学生物教学建模》、《基础教育新课程总论》等大量理论书籍与相关论文、论著。课题组成员有了理论的武装,提高了认识,转变了观念,认识到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手段,对课程改革具有无比深远的影响,已经成为促进教学过程的有力手段,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被动、陈旧,已经成为影响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推进中的障碍。必须转变观念,建立以主导-主体教学理论为指导,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和学科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主体独立性、自主性和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获取信息资源,整合知识结构的能力,优化学生主、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倡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二)通过调查,了解学情,明确方向1.学生问卷调查为了课题的进一步开展下去,我们对本校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是针对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利用情况以及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情况,同时对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情况也做了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学生最喜欢获取知识的方式A、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获得知识(83%)B、通过老师单纯讲解传授获得知识(17%)对信息技术了解情况A、不了解或了解一些(94%)B、经常使用(6%)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意识A、从来没有或偶尔有(89%)B、已经形成习惯(11%)对信息技术使用效果评价A、内容容易理解(28%)B、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51%)C、上课内容增加(21%)对问卷调查中使用信息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建议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对课件本身问题:课件缺少3D、FLASH动画,缺乏创新,师生互动少,有的教师操作不够熟练;②对信息技术手段:未能充分利用因特网,学生动手机会少,教师讲解多,少数学科使用信息技术频率低。对学科使用信息技术改进设想和建议,如:①.要多使用信息技术手段;②.增加师生互动,多让学生动手;③.加强教师操作熟练程度,提高课件制作水平;④.增加网络教学⑤.增加设备(改进现有设备),提高软件质量;⑥.开发软件多用FLASH动画,要注意音响效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利用情况在我校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决,这也更坚定了我们深入研究的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的方向。2.教师问卷调查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对象是本校教师。向教师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问卷93份,有效问卷93份。调查对象是我校中小学在职教师,教师问卷调查的内容共有27题,包括五大类。第一类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环境调查,如问卷的第2、3、4、5、6、7题。第二类为学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价值观调查,包括第10、11、12、13、题。第三类为教师个人信息技术能力及与学科教学整合设计能力方面的调查,包括15、16、17。第四类为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方面的调查,如第8、9、19、21题。第五类为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习惯调查,如第14、18、20题。通过调查显示目6前我校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与多媒体方面的优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存在的优势(1)硬件基本到位。学校在信息化硬件设施上基本到位,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提供了基础条件。(2)观念基本改变。教师中三分之二在观念上能接受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从备课、上课、答题、考试等各个环节,基本接受信息技术的引入。同时,学生对于利用信息技术上课、交流、作业方法基本能接受。师生观念上的接受是学科整合的前提条件。(3)具备一定技能。从调查显示,师生基本具备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所需的技能,这为进一步推进整合工作奠定了较好的操作基础。(3)形成一定氛围。学校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逐步形成一定的氛围,为学科整合提供肥沃的土壤。②存在的主要问题(1)教师虽然在观念上接受两者的整合,但从学科的信息技术整合效果来看,尚存在较大的差距。无论使用信息技术的问题上,还是从备课、上课、研究等方面都未实现两者真正的整合,说明教师的教育理念还未真正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未突破,封闭式的教育教学方式有所存在。(2)在为信息技术的运用推广上营造的氛围尚不浓厚,教师无法自由上网,学校尚未建立专题网站和电子教案库,说明学校必须加大智能环境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