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生物卷(十二)第十二单元生物群体的动态平衡(90分钟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近十几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年龄结构呈增长型B.性别比适当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解析:我国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东部沿海城市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生活条件较为优越,人口的迁入率大于迁出率,结果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剧增长。答案:C2.右图是某种群年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种群一定生活在稳定的生态系统中B.该种群的出生率一定大于死亡率C.该种群一定能适应所生活的环境D.该种群属于稳定型,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解析: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题图所示属于稳定型,即种群中各个年龄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可保持稳定。答案:D3.右图为某地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地的人口增长率保持不变B.该地的人口增长较快C.该地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该地的老年人口比重较高解析:由该地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曲线可以得出,该地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死亡率有连续降低的趋势,所以得出该地人口增长较快的结论。答案:B4.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结构见右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解析:种群年龄结构根据各年龄期个体数目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由表中数据可判定A项对。答案:A5.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2hm2的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A.小于92只B.大于92只C.小于162只D.大于162只解析:由题N/50=42/13,N≈162,N代表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由于灰仓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实际带标记的个体数应该大于13,所以N应该小于162。答案:C6.下列生物群体属于生物群落的是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B.一个池塘中的各种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C.一片草地上的各种杂草等植物和兔、鼠、昆虫等动物以及各种蘑菇等大型真菌D.一座山上各种植物、动物、菌类等全部生物解析:生物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A、B、C三个选项中只说出了某一区域内部分生物的总和,而不是全部生物的总和。D选项中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判断群落的要素:①一定自然区域——一座山上;②所有生物的总和——全部生物。答案:D7.经调查数个不同海岸的笠螺种群,发现其体长分布、种群生物量(该种群所有生物个体的有机物总量)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如右图甲、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与生物量呈正比例关系B.种群密度越大,个体的体型越小C.个体体型的差异,随着种群的生物量增加而逐渐变小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在种群密度低于400只/m2时最强烈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体型越大的生物种群,其生物量(或种群密度)就越小,反之亦然。答案:B8.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的总和B.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时增长率最大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K值)解析:种群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应是处于稳定阶段;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接近K值,但不能大于K值。答案:B9.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编号生态系统采收对象现有生物量年增长率/%年采收量①马尾松林马尾松200000m321000m3②淡水湖泊鲫鱼10000kg353500kg③山地甘草1000kg20300kg④滩涂沙蚕10000kg30500kgA.①B.②C.③D.④解析:根据题意可知,马尾松的年增长量为4000m3,而年采收量为1000m3,年采收量小于增长量;鲫鱼的年增长量为3500kg,年采收量与增长量持平;甘草的年增长量为200kg,而年采收量为300kg,远大于年增长量;沙蚕的年增长量为3000kg,而年采收量为500kg,年采收量小于增长量。答案:C10.通过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的种群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出生率-死亡率)/时间]1~7年的调查研究,得到的数据如下表。下列对该鸟种群的描述正确的是年份第1年第2年第3年第4年第5年第6年第7年增长速率0.661.242.813.672.941.650.03A.种群增长受种群密度的制约B.种群数量呈“J”型曲线增长C.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D.第3~4年中种内斗争最激烈解析:从表中可知,生物的生存空间是有限的,随着种群数量的增加,种群密度的增大,种内斗争的加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种群增长速率变慢;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少,符合“S”型曲线的特征,种群个体的数量在不断增加,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候应该是种内数量最大,种群密度最高时,由表知是第7年。答案:A11.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0~a年,种群数量增加,其年龄结构是增长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的增长,属于对理解、应用层次的考查。0~a年,λ值等于1,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A错误;a~b年及b年之后的一段时间,λ值小于1,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结构为衰退型,B正确;b~c年开始几年λ小于1,而后几年λ才大于1,所以b~c年间该种群数量先减少(衰退型)后增加(增长型),C错误;c~d年,λ值大于1且保持恒定,种群数量呈指数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D错误。答案:B12.下列有关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决定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温度、湿度等B.森林中鸟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食物种类有关C.根据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种植玉米时进行合理密植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中的光能D.利用不同作物对光照的要求不同,将两种高矮不同的作物套种能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解析:本题考查对群落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植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光照影响,而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主要受食物影响。根据群落的垂直结构,为了让不同的植物充分利用不同层次的光能,应该合理套种。答案:C13.下列群落演替序列中,属于初级演替的是A.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B.草原的放牧演替C.农田弃耕后的恢复演替D.砍伐森林后的恢复演替解析:从湖底开始的水生演替是从自由漂浮植物阶段演替而成的,这一阶段湖底有机物的积聚,主要靠浮游有机体的死亡残体,以及湖岸雨水冲刷所带来的矿质微粒,天长日久,湖底逐渐提高,湖底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属于初级演替。B、C、D三项原有的土壤条件并没有被完全破坏,属于次级演替。答案:A14.某山区的坡地被滥垦,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在较短的一段时间后,该处出现了新的生物群落,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比较低B.该群落形成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最可能是地衣C.该群落中生物多为草本植物,有垂直结构D.若有人类活动,则该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有变解析:裸岩上群落演替过程中先出现的生物才可能是地衣,因为土壤还未形成,但当狂风暴雨侵袭时,局部山坡发生山崩,土壤条件仍然存在,所以先出现的可能是草本植物。答案:B15.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A.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B.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解析: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会使计算出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在较大的人群中进行,如果在患者家系中调查会使所得发病率偏大;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要随机取样,如果选择个体较少的区域作为样方,则计算的数值小于实际数值;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上的菌体,这样得到的数值基本上与实际相符。答案:C16.在森林群落中,乔木、灌木、草本植物三类绿色植物在空间配置上形成了有序的组合,从而使它们能A.有效地避免竞争B.合理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C.提高群落的光合产量D.以上选项均正确解析:群落的垂直分层分布可有效地避免竞争,合理充分地利用资源,提高群落的净光合产量。答案:D17.右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B.甲的演替速度比乙的慢、历时长C.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不一定相同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解析:题图中甲曲线表示次级演替,乙曲线表示初级演替,次级演替速度比初级演替的速度快、历时短;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为次级演替,但火灾前的物种与火灾后演替产生的物种不一定相同;当气候条件适宜时,次级演替和初级演替均可演替成森林。答案:B18.东北东部山地的阔叶红松林受到破坏之后,形成一片空地,叫做“林窗”,这时候往往最先进入的是杨树、白桦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围的红松林会慢慢在这片区域生长繁殖并逐渐替代杨树和白桦重新成为林地中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杨树、白桦在受到破坏的空地上生长繁殖引起的群落演替属于初级演替B.红松林重新取代杨树和白桦的结果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C.在群落演替的初期,不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关系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会发生变化解析:红松林受破坏后原有的土壤和繁殖体基本保留,因此,在此地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级演替;在群落演替的整个过程中都存在种群间的竞争;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会发生改变。答案:B19.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C.m、n将呈现“J”型增长D.db时,m与n种间竞争激烈解析:A项中,仅从食物关系来看,曲线不重叠时,m与n无竞争关系,但是二者在其他生存资源上可能会发生重叠而产生竞争关系,所以仅凭曲线是否重叠不能确定;B项中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越多,适应能力越强;C项中“J”型增长的发生是以没有生存斗争为前提的,显然,m与n存在竞争关系,不可能满足“J”型增长的发生条件;D项中db时,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部分增多,竞争会加强。答案:D20.下表是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年间的变化情况。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年数物种数量植物14152540类别草本2827263034灌木0341219乔木0001423总计2830305676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级演替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不断提高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解析:随着演替物种多样性增加,垂直结构更加明显,群落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由草本植物开始的演替属于次级演替。答案: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1.(16分)右图为种群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问题:(1)A曲线呈型,表示种群在的环境中增长。(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