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教师版)-刘锦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枣庄八中北校1主备人:张坤使用时间:年月日使用人:《兰亭集序》导学案[目标展示]1、掌握文中文言知识和相关文化常识2、体会作者的哲学思想[导学过程]一.1.王羲之王羲之(303~361)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因与扬州刺史王述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世称王右军。现存张溥辑录的《王右军集》2卷。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楷书逐渐成熟,草书得到发展。他在此基础上,又博采众长,一变汉、魏以来质朴淳厚的书风,而创造了妍美流便的新风格,把草书推向全新的境界。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由于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和贡献,被后世誉为书圣。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虽然文中流露出很浓重的“修短随化”的消极情绪,但作者能够驳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揭示生老病死的自然和必然,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这在东晋老庄思想泛滥的时代是较为难得的,《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3.关于文体特点《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二、1.注音:岁在癸丑会稽修禊事也流觞曲水游目骋怀虽趣舍万殊感慨系之临文嗟悼2.解释划线字的意思暮春之初少长咸集茂林修竹枣庄八中北校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及其所之既倦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3.古今异义列坐其次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或取诸怀抱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4.词类活用(标出活用类别并释义)少长咸集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三、文本研习1、第一段可用哪一个词加以概括(可在文字中寻找):2、哪些东西信可“乐”呢?3、联想、比较、拓展:①引入丘迟《与陈伯之书》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②两人同写暮春江南,景物特点有什么不同?丘迟之景,勃勃生机,活泼热烈。意在唤起身处北方的陈伯之的思乡之情;羲之之景,清俊高雅,有超凡脱俗之韵。③讲到“人贤”,引入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意在表明,美景配贤人(赏心悦目,良辰美景)。4、朗读第2段,用哪一个词概括本段:5、“痛”在何处?6、学生朗读第三段,用一个词概括本段:[深化拓展]有人说本文流露出了作者某些消极的情绪,如文中有,为证。但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到底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呢?(“悟”出了什么?)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否定“老庄”的背后是对人生的肯定(王羲之,被称为“书圣”,他是有所作为的)枣庄八中北校3[梯度训练]一.基础检测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2.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悟言一室之内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3.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A.吾其还也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4.指出下面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未尝不临文嗟悼C.齐彭殇为妄作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5.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二.阅读欣赏(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6-9题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6.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正确与否,请作出判断①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凭它们纵目浏览,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确实很愉快啊。()②夫人之本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人和人相处在世上,低头举首间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倾吐胸中抱负,与友人室内畅谈;有的人借枣庄八中北校4助外物寄托情感,无拘无束地生活。()③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才知道一生一死都是虚假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④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们对所追求的事情已经感到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⑤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所以我一一记下这次聚会诸君的名字,抄录下他们所作的诗赋。即使时代不同,世事有别,但是人们因死生而产生感慨,这种情致则是一样的。7.第二段段末说“岂不痛哉”,作者为什么感到“痛”?请用原文中的话分条回答。8.用课文原句概括第2段所议论的问题,然后说说这番议论跟前一段叙事是怎样联系的。第一问:“死生亦大矣”。第二问:前一段叙事说的是“人之相与”之“乐”,本段即由此生发议论,从“欣于所遇”说到“情随事迁,感慨系之”,再到“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归结为“死生亦大矣”。9.最后一段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跟进反思]枣庄八中北校5《兰亭集序》参考答案[导学过程]三、1、乐2、景——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山)清流急湍,映带左右(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天)人——贤—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事——雅—一觞一咏4、痛5、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谈玄悟道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归隐山林情随事迁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痛6、悟[梯度训练]1、D.思想情趣。2、A、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3、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它三项作代词。4、D.“由”通“犹”。5、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6.①②④正确;③错,“一生死”是“把生死等同”的意思;⑤错,“虽”,译为“虽然”较适宜。7.(1)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3)修短随化,终期于尽。9.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死就是死,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