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产党宣言》讲解一、《共产党宣言》写作的背景(一)《宣言》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产物1、三大工人运动的实践呼唤科学理论的指导法国里昂工人在1831年先后两次举行起义;以英国工人为主体的广大民主力量,从1836年开始发动的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在1844年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这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但三大工人运动又都相继失败。工人运动的实践呼唤着科学的理论,马恩正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需要,集工人运动之经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2、工人运动的实践需要强力的政党的领导在蓬勃发展的工人运动中,各国出现了一些具有政治性的工人群众组织。为了帮助无产阶级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就必须促使他们在具有决定意义的历史关头强大到足以取得胜利的程度。因此,马恩认为,应该帮助无产阶级“组成一个自觉的阶级政党”。这是马恩在1847年以来所采取的坚定不移的政治立场。正是基于这一立场,马恩开始着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工作,并且为此而写作了《共产党宣言》。(二)《宣言》是马恩继承和创新的结晶1、《共产党宣言》是马恩继承人类优秀成果的产物19世纪40年代,自然科学领域的三大发现(物种进化论、能量守恒定律、细胞学说),揭示了自然界辩证发展的规律,这为马恩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提供了锐利的理论武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等前人的思想材料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宝贵原料。马恩在积极扬弃这些思想材料的基础上,创立了崭新的理论。链接:德国古典哲学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和恩格斯抛弃黑格尔的客观唯心主义,批判继承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抛弃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杂质,批判继承其唯物主义思想,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历史性的结合,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乔•威•弗•黑格尔路•费尔巴哈链接:古典政治经济学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他们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对资产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经济生活同自然界一样,都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他们提出价值是由劳动创造的,即“劳动价值论”,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是,一涉及资本主义历史命运问题,他们的“公正性”就荡然无存。他们又极力掩饰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冲突,否定资本主义存在普遍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这使得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片面性充分地暴露出来。亚当·斯密著大卫·李嘉图著2、《共产党宣言》是马恩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结晶马恩从1837年8月到1847年6月先后写作了《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等重要著作,系统地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初步地提出了关于剩余价值的思想,并且着手拟定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与策略。2马恩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为写作宣言奠定了基础;而宣言本身正是他们长期从事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光辉结晶。(三)《宣言》是同盟内部思想斗争的归宿正义者同盟从1845年2月开始组织了三场带有批判性的大讨论。经过讨论,同盟中最积极的盟员的认识产生了飞跃,从而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接近起来,并最终接受《共产党宣言》作为自己的纲领。他们认为,以往一切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体系都无济于事,必须对这些理论作了科学的解释和阐述;认为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力图证明阶级斗争对社会发展具有普遍的推动作用;认为要铲除私有制这一祸根,必须依靠工人群众起来进行暴力革命。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大会(四)《宣言》是马恩为制定党纲而斗争的成果1847年6月初,正义者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共产主义者同盟于1847年11月至12月召开了第二次代表大会。大会一致通过了经恩修改过的第二个稿本。大会后,马恩抛弃了教义问答的体裁,采用“叙述历史”的方式写作了《宣言》,从而完成了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纲领的任务。二、主要内容序言(一)指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问题在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这段话里包含着这样的思想:即《宣言》中的基本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它必然随着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发展。它的实际运用并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要求与各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二)阐明了《宣言》的性质和任务关于宣言的性质,1872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指出,《宣言》是共产党的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是世界各国“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关于宣言的任务,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宣言》的任务,是宣告现代资产阶级所有制必然灭亡。”共产党人不但要消灭资产阶级生产资料私有制,而且要消灭一切生产资料私有制。只有如此,才能杜绝产生剥削和压迫的根源。这样,《宣言》就宣判了资本主义的死刑。(三)阐明了《宣言》的基本思想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指出:“《宣言》中始终贯彻的基本思想,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个基本思想完全是属于马克思一个人的”。(四)提出了对《宣言》的重要修改和补充1872年德文版序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根据1848年欧洲革命特别是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的最新经验,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就是说,1848年革命和1871年巴黎公社的实践经验证明,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彻底胜利,就必须通过暴力革命,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这是马克思、3恩格斯认为必须做的唯一修改。这个修改,是对《宣言》中基本原理的重大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五)提出了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重要思想在1882年俄文版序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通过对欧美革命和俄国革命客观情形的对比分析之后指出:“假如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的话,那么现今的俄国土地公共所有制便能成为共产主义发展的起点”。这里,马克思、恩格斯修正了过去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只能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的观点,预示了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落后国家可以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寄希望于东方相对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六)论证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原理在1893年意大利文版序言中,恩格斯在评价1848年革命的性质及意义时阐述了这一思想。恩格斯指出:“1848年革命虽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但它毕竟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了道路,为这个革命准备了基础”。而社会主义革命又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和发展方向。在这篇序言的最后,恩格斯还满怀激情地预见:一个新的历史纪元——无产阶级的新纪元正在到来。(七)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策略思想在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针对1848年革命失败后工人运动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与马克思一致的重要策略思想: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因为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同时,他们认为,这种联合应该是既有原则,策略上又是灵活的。在1890、1892和1893年所作的三篇序言中,恩格斯还对独立自主和国际联合的关系问题作了透彻的论述。这些策略思想对国际工人运动的健康发展和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起了重要指导作用。引言(一)写作的历史背景在《宣言》的一开始,马克思和恩格斯即指出这样一个事实: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一切旧势力深感恐慌,为了驱逐这个“幽灵”纷纷结成同盟。共产主义和共产党人到处遭到污蔑和咒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党人和德国的警察,都为驱除这个幽灵而结成了神圣同盟。有哪一个反对党不被它的当政的敌人骂为共产党呢?又有哪一个反对党不拿共产主义这个罪名去回敬更进步的反对党人和自己的反动敌人呢?”(二)写作的主要目的从上述事实中,马克思、恩格斯得出两个结论:其一,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其二,共产党人为了对抗旧势力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必须向全世界公开表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订《宣言》,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和意图。马恩指出:“从这一事实中可以得出两个结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对抗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佛来米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第一章资产者和无产者(一)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的学说1、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4《宣言》一开始就明确指出,自原始解体以来。马恩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阶级不是人类社会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逐渐地出现了私有财产和人剥削人的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阶级,也就产生了阶级斗争。2、各个阶级社会的阶级对立各有不同的特点(1)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特点――等级划分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阶级也是一定的等级,阶级之间的差别是用等级的划分固定下来的,并且由占居统治地位的阶级为社会各个阶级确定了在国家中的特殊法律地位。这样,社会上就出现了各种等级,如同多级的阶梯一样。在古罗马时代,居民主要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受压迫最深的奴隶,处于社会的最下层,象塔的底座。另一部分是自由民,而自由民本身又分为一些等级:平民—没有特权的等级,居于奴隶之上;骑士—有特权的等级,居于平民之上;贵族是最高的特权等级,居于整个社会之上。在欧洲的封建社会里,存在着领主、陪臣、行会师傅、帮工和农奴。中世纪骑士中世纪贵族在中国的奴隶社会里,也有类似的情况:处在社会塔尖上的是天子,他一人高高在上,然后是诸侯、大夫、庶人、奴隶等;在诸侯中,又分为公、侯、伯、子、男等五个爵位。由此可见,等级划分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共同特点。马恩指出:“在过去的各个历史时代,我们几乎到处都可以看到社会完全划分为各个不同的等级,看到由各种社会地位构成的阶梯。在古罗马,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主、臣仆、行会师傅、帮工、农奴,而且几乎在每一个阶级内部又有一些特殊的阶层。”(2)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A、新阶级、新的压迫代替旧的压迫和对立到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时代,社会上实行的仍然是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不合理的制度。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阶级对立并没有被消灭。马恩指出:“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了旧的。”也就是说,用资产阶级的统治代替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用资本主义的压迫条件代替了封建主义的压迫条件,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种斗争形式代替了地主和农民那种斗争形式。B、阶级对立简单化马恩指出:“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这是因为:一方面,资产阶级废除了封建的等级制度,撕下了掩盖阶级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使阶级对立这一事实暴露得更加明显;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小